悄然偷走時光的不是“他”,而是我們自己。

光景不待人,須臾發成絲,一千多年前的李白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時間寶貴,歲月如梭,這是多少人都懂得道理,可如今每到夜晚,人們總會發出這樣的嘆息“一天的時間,感覺什麼都沒做就過去了。”

悄然偷走時光的不是“他”,而是我們自己。


現代科技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人們的娛樂方式,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千家萬戶進入網絡時代,手機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刷微博,看新聞,玩遊戲,現代人的生活都伴隨著手機。從睜眼的第一刻起,到睡覺的前一分鐘,有多少人的視線都停留在手機上。手機方便大家的同時,又悄悄偷走了我們的時間,也許我們自己也不知道,時間是怎樣悄無聲息的流逝。很多年輕人常常在想,為什麼總感覺時間過得很快,時間不夠用。因為不能有效合理的平衡好時間關係,使得大把的時光都浪費在了手機上。

悄然偷走時光的不是“他”,而是我們自己。


今天給大家講一位古代文學大家是如何利用時間的。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魏國有一位儒宗大家名為董遇,董遇此人從小就愛好讀書,當時兵荒馬亂,董遇與他的哥哥靠上山打柴來維持生計,可就算是上山打柴,他也要帶上書本,一有空閒時間便拿出書來看,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董遇成了一位儒宗大家。

有一位想要跟隨董遇學習的人,想請教董遇,董遇告訴他說“讀書自己要先多讀幾遍,把書讀熟,只有多讀,多看,書中的意思自然就能看明白了。” 這人卻愁眉苦臉地對董遇說道“哪裡能有那麼多的時間去看那麼多遍書,平日裡還有許多的事情要做,根本做不到將書讀百遍啊”

悄然偷走時光的不是“他”,而是我們自己。


董遇看著這人笑著開口為他講自己是如何抽出時間來看書的。遇言:“當以’三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也就是說,冬天是一年裡的空餘時間,夜間是每一天的空餘時間,而下雨天是平日裡的空閒時間。你要學會利用這些空閒時間去看書學習,而不應該荒廢了這些時日。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一擠總會有的。”珍惜歲月,韶華易逝,我們不應該讓手機佔據了我們生活的全部。

悄然偷走時光的不是“他”,而是我們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明白,時間是珍貴的,一個人的人生有限,時間對於我們來說,每分每秒都不應該去浪費。那該怎樣去找回被偷走的時間?

首先,要做到放下手機。如今手機儼然成為了時間的殺手,每天多少人玩手機而忽略了身邊人。所以,放棄一些打遊戲,刷微博的時間,去多陪陪自己的家人朋友,將放在手機上的目光收回,你會發現,原來時間就在那裡等著你。

悄然偷走時光的不是“他”,而是我們自己。


其次,規劃好每天的時間。從睜開眼睛的那一刻,就要將今天要做的事做好計劃,在自己可控的時間內工作安排有序而有節奏,並盡力把不可控時間轉化為可控時間。合理平衡時間,才會使得一天的安排達到完美。

悄然偷走時光的不是“他”,而是我們自己。


最後,培養一個好的習慣,今日事今日畢。明代文嘉詩中所言“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養成立足今天,珍惜今天的好習慣,努力去做到今日的事情絕不拖到明日。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不要讓手機再偷走我們的時間。珍惜當下,歲月靜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