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清明祭: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一場時隔39年後的招魂。

2020清明祭: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一場時隔39年後的招魂。

清明節的麻栗坡烈士陵園,莊重、肅穆,顯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清冷與無奈。

2020清明祭: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一場時隔39年後的招魂。

自從2013年的3月25日,那場被稱為歷史上第一次的“3.25”掃墓首開了參戰老兵赴南疆的先例,這座安葬了960位烈士的陵園就顯得異常地熱鬧與嘈雜,參戰老兵、烈士家屬、社會各界人士從全國各地紛至沓來的繁忙景象,使得這座陵園成為了光顧人數最多、受到瞻仰最多的聖地。

2020清明祭: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一場時隔39年後的招魂。

而2020年的清明節,我們卻在這裡看到了難得的清靜、安靜與寂寥。由於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為了防控疫情的總體需要,相關主管部門暫停了前往邊境一線開展祭掃活動的事務,所有烈士家屬今年前往陵園的行程都不被允許。因而,陵園裡顯得冷清也就在情理當中。

2020清明祭: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一場時隔39年後的招魂。

我還是在冷清與寂寞不堪中遇見了兩家人,這是今年來到麻栗坡烈士陵園進行祭掃的、僅有的兩家烈士親屬。

2020清明祭: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一場時隔39年後的招魂。

4月4日早上,正當我與幾位前來插花的參戰老兵忙得不可開交之時,陣陣意外而奇怪的聲響傳進了我們的耳鼓裡,應該是烈士家屬來為親人上墳了,我猜想。

2020清明祭: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一場時隔39年後的招魂。

我循聲跑了過去,在位於陵園下方的墓區裡,我驚奇地看到了這樣的一幕:在一座哀傷滿鋪的陵墓前,此刻正圍著一群神色哀然、且心情迷離的人,沒有哀傷的哭喊,沒有揪心的痛哭流涕,所有人的神情卻顯得莊重而壓抑。此時,人群中年紀最小的孩子正規規矩矩地給烈士磕著頭,一個......兩個......三個......

2020清明祭: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一場時隔39年後的招魂。

“哦,你們是在為這位親人招魂的嗎?”看著那位手執著銅鈸、邊敲邊口中唸唸有詞、形式先生模樣的男子,我恍然大悟地問到。

2020清明祭: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一場時隔39年後的招魂。

“是呀!”見問,他們實實在在地回答說:“給他招魂的,希望他能夠早日魂歸故里吧!回去了,也好在故鄉的土地上安息和長眠。”

2020清明祭: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一場時隔39年後的招魂。

正在交談間,人群中最年長的大哥手裡舉著幾樹雪白的青,準備給親人掛上了。

2020清明祭: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一場時隔39年後的招魂。

“你是烈士的老人嗎?”我下意識地問。然後朝墓碑看了一眼,一串關於烈士的信息即刻躍然眼簾:唐成福烈士,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人,於1981年5月22日在扣林山地區反擊越軍入侵、保衛邊疆戰鬥中壯烈犧牲。

2020清明祭: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一場時隔39年後的招魂。

“我是他哥。”老人一臉神情落寞地回答:“老人嘛,早就已經不在世了。”

2020清明祭: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一場時隔39年後的招魂。

唐家哥哥說,當年打扣林山的時候,他們倆兄弟就是在一起的,哥哥是支前民工,弟弟是攻打扣林山部隊的一名戰士。就在戰鬥打響前那些短暫而彌足珍貴的間隙裡,他們倆兄弟還一個勁兒地相互鼓勵和打氣,並且還約定好了,一定要平安無事地回家去,回去照顧和奉養父母雙親......他壓根兒就沒想到弟弟會犧牲.......說到這裡的時候,他的話語有了明顯的哽咽和痛苦。

2020清明祭: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一場時隔39年後的招魂。

“弟弟犧牲了以後,照顧和侍奉爹媽的這副重擔就全部落到了我的頭上,唉!”唐家哥哥邊說、邊拿過一把香為弟弟插上:“這麼多年了,我一個人照顧兩個老人,一直到把兩個老人都養老送終,這副擔子才算卸下。有時候想想,心裡還是很苦的。”他這樣表述。

2020清明祭: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一場時隔39年後的招魂。

而夏雲貴烈士則是犧牲在1984年8月13日的老山前線,迄今,那個慘烈至極的日子已經過去了長長的36年。

2020清明祭: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一場時隔39年後的招魂。

夏家有兄弟4人,夏雲貴是家裡的長兄,在他犧牲後的三十多年裡,每一年的清明節,他長眠的這座陵園、這座墓碑就成了全家人最牽掛和心痛難捨的地方。也正是出於這樣的原因,三十多年來,每一年的清明時節,夏家祭掃親人的腳步從來就沒有停止和中斷過。

2020清明祭: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一場時隔39年後的招魂。

“也真是難得,這麼多年了,你們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親人。你們的親人倘若在天有靈的話,也會感到安慰和高興的。不過呢,今年的政策和往年有所不同,今年的話,所有的費用都必須由烈士家屬自己負擔,國家不給予報銷的。”我告訴他們。

2020清明祭: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一場時隔39年後的招魂。

“嗨,無所謂了。”他們滿不在乎地揮手直言:“這麼多年了,我們幾乎年年都來,卻一直也沒有找過政府,沒有給政府增加過一點麻煩。有一次倒是報銷了一點費用的,不過麼,是唯一的一次喲!”

2020清明祭: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一場時隔39年後的招魂。

“今年也堅持要來呢,主要是想著我媽的年紀也大了,八十多歲的老人了,就想著拉著她過來看一看。每年到了清明前夕的時候,她就老是念叨,說是想我哥了。”

2020清明祭: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一場時隔39年後的招魂。

兒子們的想法顯然是很對、也極有道理的,已是杖朝之年的夏媽媽雖然看上去精神不錯,不過也已經有了明顯的異常,耳背、身體抖動,行走的時候也顯得有些遲緩和笨拙了。

2020清明祭: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一場時隔39年後的招魂。

夏媽媽撫在兒子的墓碑上,深情地、目不轉睛地盯視著兒子的照片,一邊深情地、輕柔地撫摸著,一邊對著兒子竊竊私語。想來,夏媽媽一定珍藏著許多許多的話語想要對兒子敘說,可是由這長長的36年所累積起來的思念與牽掛,又如何能在一時之間就表達清晰?想來,夏媽媽一定對兒子有著深深的留戀與不捨,這個悽清的清明之後,相見不知何期?

2020清明祭: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一場時隔39年後的招魂。

2020清明祭: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一場時隔39年後的招魂。

2020清明祭: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一場時隔39年後的招魂。

2020清明祭: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一場時隔39年後的招魂。

2020清明祭: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一場時隔39年後的招魂。

2020清明祭:麻栗坡烈士陵園,這一場時隔39年後的招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