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公佈一季度消費投訴熱點,這些問題你遭遇過嗎?

小松從區消保委瞭解到,今年一季度區消保委共受理消費投訴434件,共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54.20萬元。其中,交通工具類投訴為70件,佔投訴總量的16.13%,所佔比例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近9個百分點,成為一季度消費投訴熱點。

松江公布一季度消费投诉热点,这些问题你遭遇过吗?

在一季度的交通工具類投訴中,主要涉及汽車及其零部件、電動自行車及其零部件相關內容。售後服務問題、合同問題和產品質量問題仍是引發投訴的主要原因,佔投訴總量的90%以上,包括未能提供齊全車輛證件材料導致無法上牌、三包期內出現性能故障且維修效果不理想、未能按時提車、購車費用爭議等。

“近兩年,汽車行業變化巨大,新能源車逐漸普及,發動機、變速箱等零部件更新換代較快,消費者對於購車的配置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因此對於汽車銷售人員的要求也更高。”區消保委工作人員告訴小松,在車輛銷售過程中,一部分經營者對商品性能及配置避重就輕,甚至宣傳與實際不符,容易引起消費者的不滿。

“交通工具投訴中,經營者售後服務差成為消費者最集中反映的問題。常見的如:未能按照合同約定時間提車、提車後無法隨車提供相關車輛證件、拖延上牌。”因此,區消保委也採取了上門調查核實、約談被訴企業、主動召集雙方調解、發佈消費警示等一系列處置舉措來進一步化解消費糾紛。

而隨著近兩年互聯網汽車銷售的模式興起,一些線上售車平臺宣傳過程中往往會以便利的退車條件、購車低首付低月供等賣點吸引消費者,搶佔市場份額。儘管線上選車的便捷以及商家宣傳承諾讓消費者在訂車時增加了選擇的餘地,但一些經營者在作出承諾的同時,卻沒有很好履行,設置退款障礙,這也成了網銷車投訴日益增加的重要原因。

購買汽車時消費者究竟要注意哪些問題,才能儘量避免消費糾紛?區消保委工作人員表示,首先消費者在選購車輛時需謹慎,購車前可以通過各類汽車APP掌握更多相關知識。其次,在簽署合同時,要特別注意合同責任的細節,如交車方式、地點、時間以及違約責任的劃分,如明確經銷商延期交付車輛,應賠付多少違約金還是退車等。“雖然《汽車銷售管理辦法》明確要求車輛合格證應隨車同步交付,但我們發現仍有部分汽車銷售商未及時解除車輛抵押,在交車時故意‘遺漏’車輛合格證,造成消費者無法辦理上牌手續。”

此外,區消保委也提醒,一般購車費用包括裸車價、購置稅、車船稅、保險費、上牌費、政策補貼或優惠等,如果舊車置換會有手續費,如果按揭也可能會有手續費或利息。無論是何種收費項目,商家都應明碼標價,在讓用戶消費這筆費用時,保障用戶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保證消費者消費得明明白白。“支付費用時要留意收款賬戶是否為私人賬戶,核對費用名稱、金額、時間等要素並做好留存。還需注意購車‘定金’與‘訂金’的區別,不要輕信經營者隨時退費等口頭承諾,付款需謹慎,否則出現問題較難維權。”

文字:周丹丹

松江公布一季度消费投诉热点,这些问题你遭遇过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