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真的不討厭相親。”

新年終於過去了。

今年過年,我沒有回家。

躲在西安的一間屋子裡,窩在床上玩手機,是我這個假期的真實寫照。

家裡發了無數條消息來,問我什麼時候回家,都被我以“沒票”搪塞過去。

我是真的不想回。

樓下人群川流不息,簡直是大唐盛世再現。

但這都跟我無關,我窩在家裡三天沒出門。

我決定過一個不用相親的年。

“媽,我真的不討厭相親。”

17歲的某一天,樓下阿姨散步到了小梅家門前。

她兜裡只有一塊錢,卻吃了小梅的兩碗麵。

她說她兒子人帥個高又有錢,

勤勤懇懇腳踏實地心不會變;

小梅媽說倆孩子抽空見個面,

阿姨就滿足地離開了她家院。

某個風和日麗的一天,小梅穿著高跟鞋。

站在阿姨家的下屋簷,她見到了那張臉。

尷尬窒息的對白過後,小梅匆匆告了別。

一路上她心裡直哀嘆,浪費準備的一切。

這是她第一次被父母安排見男生。

相親,已經給17歲的小梅留下了陰影。

“媽,我真的不討厭相親。”

小梅每次講到這個男生,都像老母親在說自己不成器的孩子一樣捶胸頓足。

男生確實不優秀,連普通都算不上。

駝背,削瘦,沒有工作,沒有愛好,只會打遊戲,一直低頭,從不正眼看人。

小梅坐在他對面,心裡五味雜陳。

勉勉強強聊了幾句,推脫自己有事,小梅站起身奪門就逃。

回家以後阿姨打電話來,樂呵呵的說自己兒子對小梅很喜歡。

她躲在屋裡沒有出聲。

這是她第一次相親。

“媽,我真的不討厭相親。”

隨著小梅長大,家裡給介紹相親的人也越來越多。

真的很疑惑,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適齡單身男青年,都認識小梅家親戚。

再相親的時候,小梅學會了反擊。

還沒坐下就表明,自己只是奉命前來見面。

尷尬的吃完飯,回家以後被罵個狗血淋頭。

其實對方也是很無辜的男生,安排次相親,還差點被“小三”。

但是如果不委屈他,小梅就要被無休止的叨擾。

她在心裡偷偷跟這個男生說了句對不起。

這是她第五次相親。

“媽,我真的不討厭相親。”

再後來,小梅就疲倦了。

見就見吧,對方是什麼類型的男生也都清楚。

“長得板正”——老實,五官無明顯缺陷

“個頭很高”——老實,比小梅高3cm

“家教很好”——老實,不愛說話

“門當戶對”——老實,家裡有錢

“過日子的”——老實

真的,別說她了,我都聽倦了。

這次是在西餐廳裡見的面。

立領POLO衫配牛仔褲,腰間別了一大串鑰匙;

指甲裡有泥,手指上的倒刺立著。

他們這一桌很沉默,跟周圍格格不入。

男生不停地在抖腿,小梅試著打破了幾次沉默,最終都以失敗收場。

“我還挺喜歡看演唱會的。”

“演唱會票特貴吧?在家看直播不是差不多嗎?”

“嗯。”

這是她第十二次相親。

“媽,我真的不討厭相親。”

小梅的抗拒讓家裡人覺得她是一個很需要管束的女生。

她的愛以“幼稚”作為不受重視的理由。

她被剝奪了喜歡浪漫,喜歡才氣,喜歡藝術氣息男生的權利。

取而代之的是:踏實,居家,過日子。

我問她,你是不是很討厭相親?

小梅哭了,哭得很兇。

“其實我不討厭啊,我真的不討厭;

我只是沒有想到,我在他們心裡,只能去配那樣的人。”

我沒有想到,我那麼努力,

可在他們心裡,我還是那麼差勁。

差勁到只能去配那樣的一個人。

“媽,我真的不討厭相親。”

從你喜歡的事物身上,可以看出你的品味如何。

從你的另一半身上,可以看出你大概是什麼樣的人。

小梅不討厭相親,相親只是一種另類的社交方式。

她討厭的是,在沒那麼好的男生身上,看到了家長眼裡的自己。

那個根本配不上好男人的自己。

“媽,我真的不討厭相親。”

在大人眼裡,我們永遠是不懂愛的孩子。

我們追求的愛情,在他們看來就是“胡鬧”。

他們眼裡,真正的愛情就是一日三餐,粗茶淡飯。

什麼浪漫的邂逅,真摯的表白,都不如“我跟他父母認識很久了”。

其實我們真的不討厭相親,這只是我們認識對方的一種方式。

我們只是討厭,家長把兩個不合適的人硬湊在一起,組成一個外人看起來圓滿又般配的家庭,過著稀裡糊塗的生活。

況且對方是一個自己壓根看不上眼的人。

“媽,我真的不討厭相親。”

熱戀總會是緊張濃烈又刺激的,可也只有細水長流才能持久。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能去體驗各種類型的人,

不能去探索感情裡的未知,不能去感受每一種愛。

愛一個人不需要人教,如果你很愛他,就去追他,然後告訴他。

哪怕你們隔了山川湖海,面前荊棘叢生,

你也一定要告訴他,沒有關係,我愛你。

小孩子看過程,成年人要結果。

在愛情裡,我想永遠做一個小孩子。

“媽,我真的不討厭相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