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圍裙,72面體,鋁衣包裹,來自太空問候的“東方紅一號”

每年的4月24日,是中國航天日,這是為了紀念中國的航天事業,發揚中國航天精神而特別設立。

之所以選擇在這一天,是因為1970年的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從此,浩渺太空開始有了中國聲音,東方巨人翱翔於璀璨星河。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這裡將是中國人宇航夢的起航。

穿圍裙,72面體,鋁衣包裹,來自太空問候的“東方紅一號”

大手一揮,蘇聯人有的,我們也要有

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鮮明提出,“蘇聯人造衛星上天,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我們也要搞一點,要搞就搞得大一點。”這一天,距離蘇聯發射人類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剛剛過去5個多月。一窮二白的中國,把科學國防事業看得比生命都重,這不僅是科學夢想,更是民族尊嚴。接到命令的中國航天日,馬不停蹄開始問鼎蒼穹的步伐

穿圍裙,72面體,鋁衣包裹,來自太空問候的“東方紅一號”

老一代科學家們,埋首戈壁荒漠,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他們皓首窮經,用最原始的方式,打開科學強國的大門。1960年,中國第一顆導彈發射成功,東風快遞開啟使命;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蘑菇雲展示著中國肌肉;1967年威力更大的氫彈試驗成功,我們可以自豪地挺起胸膛。國防科學的進展,督促著航天事業的實踐。

穿圍裙,72面體,鋁衣包裹,來自太空問候的“東方紅一號”

1965年1月8日,錢學森建議中國重啟暫停研製的人造地球衛星,並且上報國家要求列入重點項目。同年5月,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指示下,中科院著手人造衛星的具體方案。時年48歲的錢驥,帶領著年輕的設計團隊,在研究基地和衛星發射場,開始忙碌的身影。

穿圍裙,72面體,鋁衣包裹,來自太空問候的“東方紅一號”

除了吃飯、睡覺,“東方紅一號”就是全部

有了初步方案,接下來就是組建團隊。1965年7月,在周總理主持的中央專委會議上,原則上批准了中科院呈遞的《關於發展中國人造衛星工作規劃方案建議》,人造地球衛星不再是虛幻的大餅,而是落地生根的種子。整個衛星工程由國防科委統籌協調,衛星製造、地面監測、運載火箭、發射基地等,分別交由不同的部門負責。中國特色的衛星建造事業,有計劃、有步驟地在神州大地悄然進行

穿圍裙,72面體,鋁衣包裹,來自太空問候的“東方紅一號”

《建議》提出的時間,正好是1965年的1月份,國家就將人造地球衛星工程的代號,定名為“651”任務。同年9月,中科院組織起以趙九章任院長、代號叫“651”的衛星設計院。而且,賦予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的名稱。一年前的人民大會堂裡,賓朋滿座、盛況空前,上演了氣勢恢宏的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國人一下子被眼前的盛景驚呆,這不就是中國革命的真實寫照嗎?

穿圍裙,72面體,鋁衣包裹,來自太空問候的“東方紅一號”

帶著祖國和人民的殷切期盼,年輕的航天人奮戰在科研一線。在筒子樓昏暗的辦公室裡,常年無休,不知疲倦地計算著,因為他們早都立下了軍令狀,要在1970年發射這顆真正的中國衛星。同樣,千里之外的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吃飯、睡覺、造衛星的科研工作者,更是把全部心血傾注在眼前的事業。他們不僅要與未知的世界賽跑,還要時常忍受自然與政治的磨難

穿圍裙,72面體,鋁衣包裹,來自太空問候的“東方紅一號”

其實,如果不是因為特殊時期的國家動亂,我們的衛星發射一定可以更早。因為世界上第四個自主發射衛星的日本,也就比我們提前了72天而已。而且,相比較其他國家,我們的人造地球衛星,在重量上,超過了蘇、美、法、日四國衛星的總和;在研製速度上,中國僅用5年半,遠遠勝過美國的12年和蘇聯的8年。更令人稱奇的,我們的人造地球衛星一舉成功,驚豔世界。

穿圍裙,72面體,鋁衣包裹,來自太空問候的“東方紅一號”

上得去,抓得住,聽得到,看得見

衛星長什麼樣子,發射上去怎麼回收,能不能讓更多人親身感受到。上級給衛星設計者提出的要求是,“上得去,抓得住,聽得到,看得見”。首先是要發射成功,再就是地面精準測控,為了達到最大宣傳效果,還要能播放中國的樂曲,讓世界看見中國衛星的運轉。

穿圍裙,72面體,鋁衣包裹,來自太空問候的“東方紅一號”

為了達到國家要求,科研工作者埋頭苦幹。在當時的條件下,如果把放衛星比作吃饅頭,那麼我們就是從開墾荒地做起,然後才是種麥子、磨麵粉、蒸饅頭。如何最大限度讓人看得見,科學家們絞盡腦汁,最終設計出72面體的“觀測裙”。我們通常以為東方紅一號是球體,其實它是有著72面的多功能實體。這樣的設計,內部空間更大,每一面又能粘上太陽電池片,為衛星不斷供能。

穿圍裙,72面體,鋁衣包裹,來自太空問候的“東方紅一號”

衛星外表鍍上鋁片,最大限度反射太陽光。自旋穩定的方式,在不同角度閃耀著衛星的光芒。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技術人員別出心裁地在末端火箭上加上“觀測裙”——火箭的旋轉伸縮,由變錐形為圓形,直徑由1米擴大到4米。而且發射當天,衛星飛過其他國家上空,都會由該國首都進行預報,提前觀測中國的成果。

穿圍裙,72面體,鋁衣包裹,來自太空問候的“東方紅一號”

音樂的播放是重中之重,因為這不僅是技術難題,更是政治任務。《東方紅》音樂的特殊背景,不容許技術人員有任何閃失。如果衛星上天后,放不出音樂或者節奏變調,都會面臨不敢想象的命運。饒是如此,設計者還是出色完成任務,以電子音樂播放,真空狀態下的宇宙裡,東方紅一號用電磁波,發射到地面的接收站,再通過廣播向五洲四海轉播。

穿圍裙,72面體,鋁衣包裹,來自太空問候的“東方紅一號”

後記

“東方紅一號”的成果發射,使中國正式跨入“太空俱樂部”時代。那近似球體的72面體,閃爍著原形光環的觀測裙,類似於杆子的細細天線,都隨著嘹亮的《東方紅》刻在中國人的記憶中。今天的我們,以中國航天日來紀念偉大,啟迪著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銘記歷史,開拓創新。“東有啟明,西有長庚”,中國科學,必將屹立在世界之巔。

穿圍裙,72面體,鋁衣包裹,來自太空問候的“東方紅一號”

作者:一個有情懷的歷史老師。這裡有學生年代的共鳴,有平凡你我的故事,有縱橫捭闔的歷史,有娓娓道來的深情,總有一款撥動心絃。喜歡,就請多多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