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可涵:入學僅半年,已斬獲USAD學科單項金獎兩枚!

少年志 | 杜可涵:入學僅半年,已斬獲USAD學科單項金獎兩枚!

省實AP高一學生 少年志杜可涵

Dolores

榮獲USAD美國學術十項全能競賽金獎

個人金獎

在USAD美國學術十項全能競賽中,斬獲演講金獎與面試金獎;

在CTB全球華人創新研究大挑戰中,作為組長帶領隊伍晉級全球賽;

在中學生模擬聯合國會議中,作為德意志新聞社記者在會上做主題發言;

在省實電視臺拍攝工作中,擔任導演、主持及旁白的工作

……

以上種種經歷,皆來自於入學僅有半年時間的高一學生——杜可涵。

少年志 | 杜可涵:入學僅半年,已斬獲USAD學科單項金獎兩枚!

無縫對接國際課程,

源自於她的未雨綢繆

雖然是一名從體制初中內出來的學生,可涵卻迅速地適應了全新而陌生的國際高中生活,在各項社團、活動及競賽中大放異彩,如魚得水。

“還是暑假的時候,我就拿到了學校沉甸甸的學習資料,當時確實有些負擔感,剛入學時也能明顯感受到這是個全新的環境。儘管如此,我並沒有什麼負面情緒,反倒對一切感到十分期待。”談到最初的心情,可涵如是說道。

少年志 | 杜可涵:入學僅半年,已斬獲USAD學科單項金獎兩枚!

為了能夠跟上國際高中的學習節奏,早在入學前,可涵便努力背單詞,儘可能地提高詞彙量;學校提供的升學指南與輔導資料也被充分利用起來,對高中生活乃至申請大學都形成了一個基本的宏觀印象;身為一個英語迷,外教的全英授課被她視為提高英語能力的最有效途徑,珍惜課堂內外的每一次溝通機會。

就可涵個人體驗與感受而言,融入國際高中的學習生活並不如大多數人想象得那麼崎嶇。這不僅是因為她樂天的生活態度,也源於其厲兵秣馬的底氣。​

參加USAD比賽,

她受益匪淺

四月份,大概是SSAPers豐收的季節。除了高三年級的畢業生不斷收穫海外大學的入門券,高一高二年級的學子在各項競賽活動中也碩果累累。

在這些獲獎喜訊中,可涵也獲得了傲人的成績:

少年志 | 杜可涵:入學僅半年,已斬獲USAD學科單項金獎兩枚!

在CTB全球華人創新研究大挑戰中,以“高中生對網絡表情包的合理運用——不可忽視的知識產權問題”項目,帶領團隊通過初賽、中國區決賽、全球預選賽的層層選拔,成功晉級全球賽。


在最近的USAD美國學術十項全能競賽中,斬獲演講金獎與面試金獎!研究主題為“健康與疾病-癌症認識和治療”。

少年志 | 杜可涵:入學僅半年,已斬獲USAD學科單項金獎兩枚!

美國學術十項全能(United States Academic Decathlon)作為美國首屈一指的綜合學術活動與測評平臺,迄今已經擁有50多年運營歷史及學術積澱,每年都有超過20000名頂尖高中生參與其中,

被譽為“通往世界名校的主題通識學術挑戰”。

USAD每年圍繞一個全新主題,科學設計10門學科內容和多元化的測評環節與標準,旨在通過跨學科的團隊型項目學習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術水平和知識框架搭建能力,從而幫助學生運用於在校以及標準化考試當中。

說起報名參加USAD,可涵的理由真實而可愛。“說起來有點‘跟風’吧,又是老師、學長學姐的大力宣傳,又是身邊同學的踴躍參與,看學校那麼重視,動用那麼多資源,讓我覺得這個比賽含金量一定不低,也一定很有價值。況且,我對競賽中囊括的藝術、文學、音樂、科學等學科都有些興趣。”

如同每個參賽同學一樣,可涵的無數個第一節晚自習就在老師提供的USAD競賽輔導與練習中度過。無論是知識點梳理還是演講技巧的傳授,都讓她受益匪淺。

在這趟競賽歷程中,可涵的成長不僅是學科知識的顯著提高,更收穫了看待事物的新視野,回顧起以往讀過的書籍也有全新的領悟。譬如,再次翻看《弗蘭肯斯坦》,她能夠重新審視書中的主角Frankenstein與其創造出來的monster,對審美重新定義,對浪漫主義重新認識,對物質主義與活力論重新認知。

I stand upon my desk to remind myself that we must constantly look at things in a different way. — Dead Poets Society

我站到講臺上是想提醒自己,我們必須時刻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事物。——電影《死亡詩社》

在可涵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學術競賽能力,還有青少年新鮮思想的涓涓流出。

未來未知

TRY MY BEST!

作為一名高一學生,可涵對一切抱有最美好的期待與憧憬。雖然目前尚未明確意向專業,她已隱約感受到自己對於傳媒的興趣與熱愛,因此,她加入了省實電視臺。

在電視臺的日子裡,可涵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釋放自己的熱情。她所在的前期崗位,需掌控全局,負責拍攝的全部流程和方案的策劃,然後傳達給組員,並時刻監督拍攝進程。這讓可涵承擔起了從未被賦予過的責任,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她第一次感受到將一個拍攝項目從頭跟到尾是什麼體驗,感受到團隊協作與溝通的巧妙,感受到想法一步步落地實現的成就感……

除了繼續在省實電視臺感受傳媒的魅力,可涵表示接下來的高中生活會通過綜合性傳播類或研究類的比賽去培養相關的能力及素養。

少年志 | 杜可涵:入學僅半年,已斬獲USAD學科單項金獎兩枚!

“初中的時候沒有自己組織策劃的機會,這裡多樣的活動給予我們更多重新認識自我的機會(不論是在自己眼裡還是在他人眼裡),從而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在可涵看來,高中的自己相較以前更有包容性,能更好地接納身邊的人與環境,認識到不同特點的人;學校的活動與競賽也提供了自我提升的寶貴機會。為了能夠平衡好活動、競賽與學業,她從不將課餘的碎片時間用在無關緊要的信息上,明晰目標,做好合理的時間分配,讓自己在兼顧課業的同時儘可能完成一切感興趣的事。這也正是國際學生所應具備的特徵——自律與自我規劃。

回顧過去的一個多學期,展望尚未走完的高中征程,可涵皆用一句“TRY MY BEST”概括。“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竭盡所能總不會讓自己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