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計》裡那個16歲還要穿衣、餵飯的姑娘,現在怎麼樣了?

還記得《變形記》裡那個16歲還要穿衣、餵飯的姑娘嗎?這個叫做劉思琦的富養女孩,當時可是引發了激勵的教育熱討,在養尊處優的生活環境下,她每個月的零花錢就有上萬塊錢,這個數目大部分人每月累死累活打拼都拿不到。

《變形計》裡那個16歲還要穿衣、餵飯的姑娘,現在怎麼樣了?

花錢大手大腳習慣了的劉思琦,為了剪一個頭發,特地讓司機開車到300公里以外,找一家給明星做髮型的理髮店,幾十塊一個手機殼又以幾塊錢賣出去,在這個轉賣裡還大方地炫耀她的生意經。

終究來說,劉思琦的“公主病”都離不開家長的溺愛,都16歲了還要媽媽餵飯,這一點相信平時溺愛孩子的家長,都不會溺愛到如此地步,這種奉為圭臬的富養不是愛而是“害”,很難想象十幾歲還要餵飯的青少年,不久後步入社會時該如何生存,她的媽媽能走到哪裡都跟著嗎?不能,而沒人餵飯的時候該怎麼辦呢?餓著,還是讓旁邊人喂呢?

《變形計》裡那個16歲還要穿衣、餵飯的姑娘,現在怎麼樣了?

隨著生活條件的增好,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去“富養”孩子,此舉是為了讓孩子日後對金錢具有免疫力,不會隨隨便便就被他人誘惑,尤其是女孩子方面“富養”更是一種流行。但真正的富養並非是金錢上的滿足和享受,而是來自於內涵的修養和散發。

《變形計》裡那個16歲還要穿衣、餵飯的姑娘,現在怎麼樣了?

像劉思琦那樣的富養簡直是少見,甚至可以說成是奇葩,平時不會使用碗筷,吃飯要她媽媽餵飯,就連穿衣都要媽媽幫忙,平時收拾行裝和剪指甲這類瑣事,都不需要自己親自動手,這完全就是生活裡的“白痴”,什麼都不懂,真不知道未來如何融入社會,而對於劉思琦的寵溺,她的媽媽則認為:“女孩子要富養”。

《變形計》裡那個16歲還要穿衣、餵飯的姑娘,現在怎麼樣了?

但這種不正確的“富養方式”,讓16歲的劉思琦的生活自理能力,看起來連四、五歲小孩都不如。《變形記》裡,劉思琦到農村交換幾天生活就可以改變嗎?答案是否定的,只不過經此一事後她的生活會慢慢朝好的方向發展,不會在沉溺在金錢堆壘的迷霧裡,而劉思琦的父母也漸漸意識到寵溺的弊端,對待女兒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溺愛了。

《變形計》裡那個16歲還要穿衣、餵飯的姑娘,現在怎麼樣了?

這個曾經要媽媽餵飯、穿衣服要幫忙的女孩,如今的微博動態裡可以探知的信息,都是屬於積極向上的美好生活姿態,她目前正在學習服裝設計,認真設計、畫圖都能感受到青春洋溢的美好,從依賴父母的“巨嬰”,轉變成依靠自己的獨立生活,也著實是讓人刮目相看,相信未來的生活裡也會發展的越來越美好。

最後,培養孩子獨立的生活能力,在生活中一定不能缺少以下兩樣寶貴訓練:

第一, 主動性

培養孩子主動性,是獨立自主的重要基點訓練,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可以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提高孩子做事情的勞動興趣。在勞動的過程裡,不知不覺就會提高孩子的主動性,比如讓孩子垃圾入筐,飯後收拾碗筷,衣服收納歸類等等,這些既是勞動性的訓練,亦是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這些勞動並非是什麼大體力活,每個孩子都可以輕而易舉完成,而珍貴的收穫就在於主動性的意識紮根。

《變形計》裡那個16歲還要穿衣、餵飯的姑娘,現在怎麼樣了?

第二,動手能力

獨立的關鍵,除了勞動力訓練的主動性之外,動手能力講究的還是精巧活,當孩子有了主動性的時候,他們的動手能力就會逐漸提升,因為孩子沒有經驗,一開始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會做不好,甚至還會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

《變形計》裡那個16歲還要穿衣、餵飯的姑娘,現在怎麼樣了?

這個時候,孩子光是有動手意念還是遠遠不夠的,父母在孩子做事情的時候,還是需要在一旁耐心指導,教他們一些動手能力的技巧,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去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習慣。

--------------------

持續更新性文章,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實例,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勵志於育兒方式的發現和探索,對育兒有想法的朋友,歡迎一起學習溝通。

關注【蘭媽談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