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貨郎”變“運貨商”,湄潭白天佑父子的賣貨方式“三級跳”

“挑貨郎”變“運貨商”,湄潭白天佑父子的賣貨方式“三級跳”

“挑貨郎”變“運貨商”,湄潭白天佑父子的賣貨方式“三級跳”

白德遠家三輛運貨車整裝待發

在貴州省湄潭縣天城鎮,有一對“挑貨郎”父子白天佑、白德遠,隨著時代的變遷,爺倆賣貨方式,實現了從“一肩挑”到“雙輪載”到“多輪運”的“三級跳”。

1982年,“一肩挑”

貴州“八山一水一分田”,一直以來人們大多以種地為生,隨著人口不斷增加,人地矛盾不斷凸顯,如何謀生成為人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地不夠種,只有擔點東西賣,才能維持家用。” 上個世紀80年代, 20出頭的白天佑操起扁擔,幹起了挑貨的營生。

挑貨,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當時只有走小路,天不見亮就要出門進貨,去集市賣,深夜才能到家。

“挑货郎”变“运货商”,湄潭白天佑父子的卖货方式“三级跳”

白德遠和他的第一輛電動二輪摩托車

“一次擔七八十斤麵條,最多一次賺了20塊錢。”三點一線的日子,白天佑這一挑就是三四年。

“我賣麵條,周圍還有賣罐罐、賣背篼的人。”說起自己年輕時的挑貨事業,白天佑不禁陷入沉思。

很多人像白天佑一樣,為了克服經濟上的困難,拾起扁擔走街串寨當起了“挑貨郎”。

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就在白天佑日復一日挑貨的時候,外面世界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挑货郎”变“运货商”,湄潭白天佑父子的卖货方式“三级跳”

白德遠和他的三輪車

挑麵條逐漸讓白天佑的生活有了起色,然而隨著大女兒的出生,父母年事已高,挑麵條已難以維持家用。

“我要不要出去看一哈?” 他不時在心裡嘀咕,“想了又想,還是要出去看看。”心一橫,白天佑放下了多年的扁擔,毅然去往浙江打工,背井離鄉的他儘管幹著不同的活,心裡一直惦記著自己家鄉和熟悉的挑貨生活。

2010年,“雙輪載”

跨入千禧年,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經過十年的開發,貴州農村地區悄然發生變化,2010年貴州96.9%的鄉鎮通油路或水泥路。

“挑货郎”变“运货商”,湄潭白天佑父子的卖货方式“三级跳”

白德遠的第一輛貨車

村民逐漸富裕起來,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需求不斷提升。與白天佑一道在外打工的兒子白德遠回到了天城老家,接過家庭擔子的他,拾起了父親曾經賣貨的行當。

“回來後最開始去湄潭縣城學做米粉,後面就開始賣米粉。”需求大、供應少,白德遠發現再用父親那時候肩挑的方式已經滿足不了十里八鄉的需要。

“挑货郎”变“运货商”,湄潭白天佑父子的卖货方式“三级跳”

白德遠的第二輛貨車

於是2010年底,白德遠添置了一輛二輪電動摩托車。“有了電動車以後輕鬆多了,一次可以拖兩百斤,每天出去兩次,父母和妻子三個人在家裡做米粉。”白德遠感嘆。

有了電動車以後,與父親曾經三點一線的生活相比,運的貨物更多,賣的範圍也從附近村寨變成了整個天城鎮。

看見白德遠做得風生水起,周圍許多人也開始效仿白德遠。

2017年,“多輪運”

“挑货郎”变“运货商”,湄潭白天佑父子的卖货方式“三级跳”

白德遠(左)正在給村民稱菜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發展全面提速,城鄉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得到滿足。對於身邊的變化,白德遠深有體會!

“你給我帶點餅乾嘛”

“你給我整點玩具噻”

“你多拿點東西來賣嘛!”

在賣米粉的過程中,村民們總會叮囑白德遠捎一些其他貨物。

受到村民的啟發,白德遠乘機擴大“挑貨”事業:糧油、副食、菸酒、果蔬、玩具、桶裝水……賣的東西越來越多,父親和妻子也相繼參與送貨。儘管連續增加了三輛三輪車,仍然滿足不了運貨需求。

“挑货郎”变“运货商”,湄潭白天佑父子的卖货方式“三级跳”

白德遠車上琳琅滿目的貨品

2017年,貴州啟動農村“組組通”硬化路建設三年大決戰,定下了通組公路由“通不了”向“通得了”“通得好”轉變的目標。

同年,白德遠買了一輛四輪小貨車,隨著需求增大,不久之後,又購置了一臺六輪貨車。

“以前一次只能進萬把塊錢的貨,現在每次最起碼需要進兩到三萬的貨嘍!”白德遠的進貨地點也從縣城到遵義、貴陽,他的貨車上裝了近100種貨品,老百姓需要的東西一應俱全。

“挑货郎”变“运货商”,湄潭白天佑父子的卖货方式“三级跳”

截至2019年底,貴州全面建成7.87萬公里農村“組組通”硬化路,農村面貌發生著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白德遠所在的天城鎮,也實現所有村和所有組通硬化路。

“今天囊個來得晚點,我都已經等你好一歇了。”白德遠的貨車還沒開出一公里,幾個村民早已等候在路邊。他每天都是滿載而出空車而歸,足跡遍佈本縣以及鄰縣的幾個鎮。

如今,母親在家守超市,父親和妻子還有自己每天都會朝著三個方向,滿載著鄉親們的“需求”,開著運貨車走村竄寨。

—— 記者手記 ——

從前,有一群人用肩挑的方式走村竄寨賣貨,人們貼切稱他們為“挑貨郎”。隨著時代的發展,商品不斷豐富,老百姓越來越富,需求越來越多,“挑貨郎”與時俱進,變挑貨為運貨,成為銷售多種商品的“運貨商”。

走的路越來越遠、賣的商品越來越多、運的速度越來越快,白德遠一家挑貨方式的“小變”,其實是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全方位“鉅變”的一個縮寫:基礎設施改善,消費水平提升,商品經濟蓬勃發展。

就像白德遠一家回首賣貨生涯時有感而發:“生活越來越富足,人們吃穿越來越好,素質越來越高,大家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市場要素雙向流動、城鄉之間流動更加活躍了。不僅是本土大學生返鄉,也有很多海歸到鄉村去尋找創業機會,鄉村、現代農村農業發展的空間仍然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土地。

白德遠一家的 “三級跳”,見證了山鄉鉅變!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範力 李海欽

“挑货郎”变“运货商”,湄潭白天佑父子的卖货方式“三级跳”
“挑货郎”变“运货商”,湄潭白天佑父子的卖货方式“三级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