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道德的根本


  • 节选《孝经》开宗明义章

一天,孔子在家中闲坐,他的弟子曾参在一旁侍奉。孔子说:"古代的圣德贤王有至高无上的品行,掌握最重要的事物之理,以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的情绪。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曾子听了孔子的话,觉得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席站起身来向孔子恭敬答道:"学生很鲁钝,不太聪敏,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

孔子说:"孝, 是道德的根本。对百姓的一切教化都是从孝道中产生的。你先坐下来,我慢慢地告诉你。孝道听起来让人觉得范围很广,但做起来并不复杂,你要懂得爱情,先要从珍惜自己开始。

凡是一个人的身体,哪怕一丝头发、一点皮肤,都是父母赐子我们的。既然身体发肤都承受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对儿女的一片爱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遵从孝道的开始。而修立自身的崇高品质,为众人所景仰,不但可以使自己的名誉传颂于当时,而且可以使其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都会因敬慕之心推本寻源,也会对他父母教养的贤德大加赞誉。这样,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行而荣耀万千,这便是孝道的完成。

教育|

这个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侍奉双亲;到了中年,便外出做官,以此实现自己的抱负,为国家尽忠;最后,扬名显亲,让父母感受到荣耀,这便是立身。这才是孝的圆满的结果。国学大师蔡元培对孝的本义解读为:德就是仁,仁的本质是爱,爱的表现就是亲和孝。"故曰,孝者,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是亦由家长制度而演成伦理学之一证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 故事|孝顺的人才能为人

有这样一个儿子,他是个大款,母亲老了,牙齿全坏掉了,于是他开车带着母亲去镶牙,一进牙科诊所,医生开始推销他们的假牙,可母亲却要了最便宜的那种。医生不甘就此罢休,他一边看着大款儿子,一边耐心地给他们比较好牙与差牙的本质不同。可是令医生非常失望的是,这个看是大款的儿子却无动于衷,只顾着自己打电话抽雪茄,根本就不理会他。

医生拗不过母亲,同意了她的要求。这时,母亲颤颤悠悠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一层一层打开,拿出钱交了押金,一周后再准备来镶牙。两人走后,诊所里的人就开始大骂这个大款儿子,说他衣冠楚楚,吸的是上等的雪茄,可却不舍得花钱给母亲镶一副好牙。正当他们义愤填膺时,不料大款儿子又回来了,他说:"医生,麻烦您给我母亲镶最好的烤瓷牙,费用我来出,多少钱都无所谓。不过您千万不要告诉她实情,我母亲是个非常节俭的人,我不想让她不高兴。"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曾国藩的家风,曾国藩一家都把"孝"看得很重。曾国藩的祖父年老患病,口不能言行动不便,曾国藩的父亲在床前侍奉多年,没有一点抱怨。 曾国藩的祖父每晚要起夜多次,曾国藩的父亲都先将器皿放好,等父亲好后,再过去收拾。所以这对曾国藩的影响很大,后来父亲的衣服脏了一点,曾国藩也会马上换洗。


教育|

我们生而为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即使很多父母可能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可能从小的教育方式不对,但他们给了我们生命,这点就是伟大的。我记得樊登有次在演讲中说到,很多人会说父母怎么怎么样,指责父母,我认为都是不对的,父母生了我们,我们的血液、每一寸肌肤,甚至连生命都是他们给的,所以任何事情,我们都没有资格去说父母的不是。

以前每逢过年,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听到《常回家看看》这首歌,里面的歌词饱含了父母对子女的许多期待。其实很多时候,不是给父母买了房子、车子或者带父母旅游就叫做孝顺。作为子女,最好的孝顺其实就是好好和父母说话,常抽时间陪伴父母。陪伴才是对父母最长情的告白,小时候父母陪我们长大,长大了我们也应该陪父母变老。

不论多大年纪的父母,都需要当儿女的耐心对待,尤其是父母年老之后,更需要我们付出百倍耐心。父母年纪大了,手脚不灵活了,思维不活跃了,面对他们理解不了的,要有耐心,慢慢给他们解释。每个人都会长大,都会变成父母,每个父母也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善待父母,要有耐心,不急躁,不烦躁。要知道当你还是个孩子时,父母也是这样对你的。

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