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见证历史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讯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便捷的时候,书信是自己与远在外地读书的亲人沟通和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每次写完信后,在信封上小心翼翼地贴上自己精挑细选的邮票,感觉莫大的幸福,“那时候的每一封信件我都保留了下来,寄托着乡愁的邮票也成了我的无价宝贝”。


方寸之间,见证历史

后来,随着移动通讯的迅猛发展,电话、手机、微信、视频电话等通信媒介逐渐增多,邮票的通信功能在不断降低。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全国信件量平均每年下降5%至10%。

不过,在集邮领域,集邮爱好者使用邮票来完成实寄的需求并没有弱化。每到新邮发行日,各地的集邮爱好者都会制作大量精美的实寄封,与各地邮友互寄。


方寸之间,见证历史

各地邮政也会利用集邮网厅开展一些原地实寄活动,在现场开展盖戳服务。特别是在一些旅游景点,比如北京南锣鼓巷、成都锦里等热门景点,给亲朋好友寄发明信片的游客并不在少数,这也使得类似的主题邮局每年信函量反而逐年增加。因为,信件和邮票传递情感的作用及需求始终存在。

除去使用价值,邮票更是一种艺术品,小小纸片上承载的是历史也是文化。中国邮政平均每年发行30套、100枚左右的纪念特种邮票,邮票选题内容涵盖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风光、民俗等各个方面。


方寸之间,见证历史

尽管每一枚邮票的诞生,都记录着精彩的历史瞬间,但邮票现货市场弱化的现状不可回避。近两年,邮票投资需求在逐渐减弱,为应对这一变化,涵养市场,中国邮政积极采取措施,主动减少邮票发行量。

具体来看,2018年纪特邮票发行量同比2017年调减29%,部分套票发行量调减近40%,部分小版票发行量调减超过50%,邮资封片发行量调减近70%;特别是2018年《戊戌年》生肖狗票,发行量比2016年《丙申年》猴票调减了600多万套,比2017年《丁酉年》鸡票调减了2000多万套,减幅超过20%,是第四轮已发行的生肖邮票中数量最少的。


方寸之间,见证历史

市场对发行量十分敏感。发行量少本身就是邮票收藏的天然优势,一直被广大集邮爱好者、投资者青睐和热捧,开创中国生肖系列邮票先河的“80版”猴票《庚申年》就是最好的佐证。

记者了解到,1980年2月份,由著名画家黄永玉绘制、著名邮票设计家邵柏林设计、邮票雕刻家姜伟杰雕刻的红底、金脸、黑身第一轮生肖猴票,走进了大众视野。这枚猴票印制采用影调套印工艺,金猴毛发凸起,造型立体感强烈,用手触摸,逐根可辨,因这枚猴票印制工艺复杂且在印刷过程中意外事件不断,验收合格率低,最终到发行时仅印出了443.16万枚合格产品。再加上当时的邮票多被用于邮寄信件,损耗过大,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存世量稀少,这也是“80版”猴票日后迅速增值的主要原因之一。


方寸之间,见证历史

生肖邮票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还是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不过仅靠减少发行量去提振整个邮市,作用有限。邮票市场行情仍是一个供需关系,中国邮政通过新邮预订、新邮零售等方式满足大众购买邮票的需求。与此同时,一些邮票因为题材、设计、工艺等因素,受到大众的普遍关注,从而产生更多的需求,这都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事实上,每年的邮票发行量、发行题材并不是随意而为的。每年的邮票发行计划都是提前一年编制出来,报国家邮政局审查批准后,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对外发布次年的纪特邮票发行计划,开始新邮预订工作。发行量的多少也是在新邮预订、窗口零售的基础上,适当安排一部分邮品开发计划,尤其是这两年总体发行量明显减少。


方寸之间,见证历史

方寸之间,见证历史,这就是邮票的魅力。什么样的邮票才值得收藏呢?

集邮,首先是一种陶冶情操、益智交友的爱好。正如,有人喜欢收藏古画系列的邮票、有人偏爱弘扬传统文化题材的邮票,因为纯粹的喜爱而收藏,这对于个人来说最具收藏价值。

但对整个市场而言,收藏价值只能依据市场价格而定。比如题材影响力、发行数量、设计水准、印制工艺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大众的需求,需求越大,自然收藏价值也就会越高。比如“80版”猴票,高达15万倍的升值神话树立起生肖邮票在新中国邮票中最为重要的市场地位。


方寸之间,见证历史

相对而言,懂邮票和集邮的人毕竟是少数。特别专业的集邮爱好者对邮票的研究非常深入,包括齿孔度数、印制工艺、版别等都有详细的研究,而且会通过制作专业的邮集来展示集邮的成果。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更多关注的只是邮票图案、邮票背后的故事等。

其实,每一套邮票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知识,如果真能把每年发行的邮票知识都了解清楚,对于提高文化素养是非常有帮助的。现在很多家长都给孩子预订邮票。

邮票作为国家名片,方寸之中,题材广泛,包罗万象,是一个国家传承与传播优秀文化的重要窗口。


方寸之间,见证历史

作为邮政历史的记录者和展现者,邮政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邮票博物馆通过自身的资源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种种举措都是为了振兴邮市,提高公众对邮票的认知。中国邮政仍将多措并举,不断增强市场信心,包括落实好邮票减量发行政策,及时公布邮票发行量;加大邮票打假力度,净化市场环境;提升对集邮爱好者的服务水平,开展服务质量专项提升活动;加快研究促进邮票市场流通的相关政策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