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说青岛】对于青岛人而言,既要知道青岛村,更要知道青岛口

上一次,我们开启了青岛开埠第一年,为了让读者更好的了解青岛原始风貌,我们用两张图来加以说明,没有看到的朋友可以点击【谷子说青岛】青岛开埠第一年,两张图告诉你最初的青岛是个什么样子! 今天我们着重介绍一下“青岛村”,可能有的朋友很熟悉了,但是谷子还要不惜笔墨的重点描述她,因为她跟青岛的关系实在是太大了。

以往的概念中,青岛村分为两个区域,即上青岛和下青岛。德国人Heinrich Mootz的《山东德邑村镇志》中有这样的描述,“浮山所城的官员把中国(制式的)地图划分为商业地盘青岛口和村庄青岛村。德国人把青岛口称为下村,下青岛。把通过一山谷和几块儿田地区别区分开的青岛村上村,上青岛。”

【谷子说青岛】对于青岛人而言,既要知道青岛村,更要知道青岛口

这里面有两个信息,一个是中国官员把商业地盘的区域叫做青岛口,第二个是德国人把青岛口称作下青岛。谷子的观点,在青岛地理上应该有“青岛口”的位置,这个名词既应该包括沿海的港口区域,也包括陆地的商号、货栈,这才是一个完整的青岛口。因此个人认为,青岛口和青岛村不要合为一谈。

【谷子说青岛】对于青岛人而言,既要知道青岛村,更要知道青岛口

图注:青岛口应该是对沿海商栈区和沿海船只驻泊区的统称。

此外青岛村人胡存约的《海云堂随记》也是研究早期青岛的重要史料,这本书我没有见过原作,只能引用其他出版物的说法,其中对下青岛有这样的描述:1896年10月青岛口(注意,这里也用到了青岛口)“原有商铺四十九,今为六十一家”,第二年“商董首事集议本口禀县商铺数目。除新近由即墨、平度、金口、海阳来此赁屋暂营者六家外......计六十五家”。这里也是用的青岛口,而不是下青岛。

【谷子说青岛】对于青岛人而言,既要知道青岛村,更要知道青岛口

图注:胡存约《海云堂随记》青岛口商铺经营类别的归纳分析

此外《海云堂随记》中记载,各类商家一共有62家,比随记说的少了3家。根据商户经营的范围,大体可以归为三类,其一就是生活基本配套类的11家,主要是成衣、剃发、药铺、当铺、鞋帽、豆腐坊等,数量基本是一个类别1家。其二则是涉及到转口商贸的商户与小作坊,一共有21家,其中包括油坊、染坊、竹席、瓷器、油篓、麻草、木材等,这些产业明显与青岛口的存在密切相关,这其中我们发现既有本地的特色产品(油坊与配套的油篓、手工编织等),也有本地稀缺物品(瓷器、木材等),因此下青岛的贸易产业特征很明显。第三方面就是有明显外向型的服务业,其中马车店有9家,本地人是没有这个需求的,明显是针对外来客商。酒店饭铺有9家,一方面有当地驻军的消费,主要还是满足外来客商的需求。

【谷子说青岛】对于青岛人而言,既要知道青岛村,更要知道青岛口

图注:图中左侧建筑即为大清东海关在青岛口设立的厘金局

所以谷子提出一个观点,希望史学界的专家们研究,给“青岛口”一个更为清晰的地理概念,还原青岛口的历史称谓。下青岛村就是一个沿海小型通商口岸的缩影,叫它“青岛口”更恰当,与其他口岸所不同的,这里还是清朝海防体系重要一环。此外,更多的研究关注青岛口,对“青岛”名称起源可能会有新认识。

青岛口的定位,有的学者说繁华的市镇,有的说乡村,繁华与否,我觉得一个要看真实的影像,另一个还要有对比的来看,谷子接下来用图片和对比来说明当时青岛口的实际状况。

【谷子说青岛】对于青岛人而言,既要知道青岛村,更要知道青岛口

德国人标注了四条主要道路,东西向街道有三条依次是长街、市场街、衙门街,南北向街道为邮政街。

【谷子说青岛】对于青岛人而言,既要知道青岛村,更要知道青岛口

图注:此场景为图中标注的市场街景象

【谷子说青岛】对于青岛人而言,既要知道青岛村,更要知道青岛口

图注:此场景为图中标注的邮政街景象

【谷子说青岛】对于青岛人而言,既要知道青岛村,更要知道青岛口

图注:对比影像,此图为青岛村景象

【谷子说青岛】对于青岛人而言,既要知道青岛村,更要知道青岛口

图注:对比影像,此图为李村景象

篇幅有限,不能更多的罗列对比了。如果您对青岛历史有研究,欢迎谈谈对“青岛口”的看法,分享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