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承72候節氣~穀雨


2020年4月19日穀雨節氣

穀雨是24節氣中第六個節氣


行承72候節氣~穀雨

攝影:耀哥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


穀雨一候萍始生:穀雨表示降雨有明顯的增加,浮萍開始生長。

穀雨和雨水、白露、寒露、霜降、大雪、小雪這幾個節氣都屬於“降水量變化”的節氣。


二候鳴鳩拂其羽,三候戴勝降於桑:


俗語說:清明早,小滿遲,穀雨種花正當時。穀雨之後,氣溫回升加快,是播種移苗、埯掛點豆的最佳時節。

布穀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桑樹上也開始見到戴勝鳥。


穀雨是春季裡最後一個節氣


董仲舒說:

“春氣愛,夏氣樂。是故春氣暖者,天之所以愛而生之;夏氣溫者,天之以樂而養之。”

意思為:

春氣溫,天以仁愛生育萬物;

夏氣暖,天以快樂長養萬物。

度過穀雨這個節氣後,將邁入“天以快樂長養萬物”的夏日。


行承72候節氣~穀雨

攝影耀哥


穀雨名字的來由
漢字被規範以後,就看不到“穀雨”一詞的原貌了,它原本應被寫作“穀雨”,“穀”還有個零部件“殻”,只不過現在“殼”中的“幾”已經被拉直成了“一”。從“殻”的甲骨文字形。可以看出,這個字反映的正是手拿器械敲打帶殼農作物的形象,實為脫粒。可見,“榖”原本指有殼的糧食,像稻、稷、麥、豆等。所謂穀雨,即生谷之雨。


時至穀雨,降雨量會有明顯的增加。我國南方降水逐漸豐沛,往往會迎接該年度的第一次大規模降雨,對水稻等作物的生長非常有利。


而北方大部分地區恰恰是“清明穀雨雨常缺”,春季多風,溫度回升後蒸發較快,空氣乾燥,尤其在冬季少雪的情況下極易造成春旱。此時,如能降雨則格外珍貴,因而有“春雨貴如油”之說。明王象晉《群芳譜》稱“谷得雨而生也”。

雨水適量有利於越冬作物的返青和春播作物的播種出苗,這些寶貴的經驗是先民們在常年的農業勞作中不斷積累得來的。


民以食為天,糧食的得來對於原始人群來說尤為關鍵,它是人類進入穩定的文明社會之保障。因此種植經驗的傳播就顯得至關重要,誰得到經驗,誰就得到使生命得以維持和延續的糧食。於是關鍵的武器誕生了,這就是文字。


傳說中,倉頡創造文字,功蓋天地,黃帝為之感動,以“天降穀子雨”作為其造字的酬勞,從此便有了“穀雨”節。

《說文解字.敘》中說:“黃帝之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這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相傳倉頡造字之後“天雨粟,鬼夜哭”天上下糧食(穀子)雨,嚇哭了鬼神。

說倉頡是黃帝的史官,這一點是可信的。史官負責記事,自然要使用和不斷創造記錄符號,文字應運而生。


有了文字,種植和收穫糧食的經驗得到順利推廣,生產水平從而大幅度提高,谷粟就像雨一樣從天上掉下來,這是形容糧食由此而增產,故稱“天雨粟”。

此前人們需要敬奉鬼神祈佑豐收,而文字產生後人們利用間接經驗即可過得豐收,神鬼失意故而夜哭。


行承72候節氣~穀雨


穀雨祭倉頡:

因此,直到如今,逢穀雨節氣到來之際,在某些地區仍然可以看到人們祭祀先聖倉頡的活動。

據宋代姚寬“西溪叢語”所說,倉頡為衙人,姓侯剛氏。衙為地名,即今天陝西白水縣東北,當地建有倉頡廟。


春日的詩歌:

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他將詩的風味和情景歸納為24個類型,以韻文描述一種特定的的情景,他將美學意境、道家哲學融於詩歌中,呈現自然淡遠之境。

將這首詩放在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更覺珍惜眼前的春光。


行承72候節氣~穀雨

四川漢源茶馬古道遺景


其中纖穠描寫的是春日之境,一幅悠遠深谷的春日圖景展現在眼前。


《纖穠》

采采流水,蓬蓬遠春。

窈窕深谷,時見美人。

碧桃滿樹,風日水濱。

柳陰路曲,流鶯比鄰。

乘之愈往,識之愈真。

如將不盡,與古為新。


寫在文末:

因為公眾號沒有開通留言功能,謝謝上次有兩位朋友去到我的有贊商城留言,其中一位指出了我“清明節氣”文章中用圖的失誤,感謝您用心且認真的看,並告訴我。還有一位朋友,謝謝您的鼓勵。


做“72候自然“”這個部分,是我重新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謝謝關注的朋友們,和您們一起分享這個學習認知的過程。

即使沒有人關注,我也會寫下去,因為這是我自己的學習與探索:乘之愈往,識之愈真。如將不盡,與古為新。


人類的活動順應大自然的規律,
在大自然中找到規律,尊重規律;通過對大自然的觀察,產生對自然的敬畏,因為對自然的敬畏,對世間萬物也就有了敬畏。順應自然規律,萬物皆生長歡迎添加下面二維碼做交流分享文中部分內容來源於《花開未覺歲月深》

行承72候節氣~穀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