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自学笔记:听起来很美唱起来很难,论气息对程派演唱的重要性

京剧自学笔记:听起来很美唱起来很难,论气息对程派演唱的重要性

张火丁、宋小川《春闺梦》剧照

"一曲清歌动九城,红氍毹衬舞身轻",京剧程派的魅力,历经八十年的岁月风霜依然风头强劲,痴迷者众。

近期因为张云雷老师的传播和影响力,很多张云雷老师的粉丝迷上了京剧,迷上了程派,这些新的程派粉丝非常年轻,有九零后,还有零零后。她们对京剧的痴迷让人感动,他们由一开始迷恋张云雷的《锁麟囊》唱段,发展到去搜专业演员的唱段,然后走进剧场,去看张火丁、迟小秋、等等专业人士的演出,甚至和张云雷老师台上台下合唱《春秋亭外风雨暴》,此情此景让人感动。

京剧自学笔记:听起来很美唱起来很难,论气息对程派演唱的重要性

张云雷演唱《锁麟囊》

我前两篇文章,写了一些自学程派的心得体会,发布了我自学的唱段,也吸引了一些张云雷老师的粉丝的关注。他们说怎么因为张云雷而喜欢上了京剧,怎么觉得京剧好听,也有的说,程派好听是好听,但是太难唱了,有位粉丝同学说:我能跟你学吗?

我很感激这位同学对我的肯定,但我必须真诚并且坦白地说:我没有教您的能力和资格。

我的自学作品发布在全民K歌平台,账号是"窗外青山",是三年来自我学习的历程和记录。有兴趣的戏友,请您光临指导,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每次有新的作品发布,我会尽可能多地把我学习的心得体会写出来,和戏友们分享,但是因为字数限制,并不能畅所欲言,今天在今日头条这个平台,我可以认真地和同道中人做些探讨。

程派难学,是戏友们公认的。

"程派是真好听,学起来是真难。"

我的作品评论区,经常有戏友问我,"你到底是怎么学的?""你能教教我吗?"

答案是肯定的,"我不能教您"!。

因为我没有接受过专业指导,我自己也是一个模仿的自学者,可能模仿得有那么几分相象,但离专业还是距离遥远。您听我唱,觉得挺好听,有那么几分意思,那是您对我的抬爱,我非常感激,也备受鼓舞,有了继续学习的动力。但是,我心里明明白白,如果是业内人士来听,缺陷还是很明显的,这里有一个戏曲鉴赏力的问题,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听出唱段的缺陷了,业余的不能,但是专业的能。

所以说,您想学唱程派,最好是跟专业老师学。

您说了,我找不到专业老师啊,那怎么办?

没关系,我和您一样,我也没有专业老师,咱可以做"手机学员",手机里谁的唱段都有,您喜欢谁就听谁的,迟小秋的,张火丁的,您要嫌弃她俩不好,您就直接做程砚秋祖师的隔世弟子,简单得很——打开手机的音乐软件,设置成"单曲循环",反复听,反复地跟着唱就行了。

虽然我没有专业知识来教您,但是三年来我自己学习,也有一些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也许可以让您能抓住重点,少走弯路。

想要唱程派,您首先要从理论上了解程派的特点在哪里?程派区别于梅派,张派的特色在哪里。

关于四大名旦的特色,有这么一种说法:梅派讲究"样"——雍容华贵、典雅大方,尚派讲究"棒"——歌舞并重、昆乱不挡,程派讲究"唱"——深邃曲折、幽咽婉转,荀派讲究"浪"——柔媚活泼、清新流畅。

对,程派讲究"唱"——深邃曲折、幽咽婉转,这确实是程派的特色。

还有更具体的说法:"程派唱腔,以独树一帜的发声、吐字、用嗓,润腔等综合技巧,创造了风格含蓄,以深邃曲折,亢坠断续取胜的唱腔。程腔虽以幽咽婉转取胜,却于优美的旋律之中,别有一种刚劲之气,锋芒咄咄逼人,有强烈的感染力。"

以上都是网上的说法,很理论,也很深奥,我自己对于程派是这么描述的——"程砚秋所创的独特声腔,剑走偏锋,标新立异;典雅蕴藉,内藏暗锋;悠扬婉转,如泣如诉;迂回婉转处,奇峰陡起;气若柔丝时,针锋暗藏。"

所有这些说法,如果您是一个浸淫多年的老戏迷,您是能咂摸出味道来的,但是对于一个刚刚进入京剧大门的戏迷来说,太深奥,太难以捉摸。

那么,怎么才能学着抓住程派的特色呢?

以上所有关于程派唱腔的特色,描述得天花乱坠,但是,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就是气息!

气息的使用,是程派特色的基础,也是程派唱腔风格迥异于其他流派的支柱,如果没有气息的完美控制使用,上述所有的特色,什么幽咽婉转,什么藕断丝连,都不可能实现!

程派讲究"以气托声","声未动,气先行"。

有位我很尊敬的戏友曾经说过很妙的一段话,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很适合程派的演唱:"把你唱的每一个字,裹上气,穿上美丽的外衣送出去"。同样的一个字,一段唱词,你可以试试,有没有气息包裹,声音的厚度,音域的宽度,共鸣音的大小,都有质的区别。

每学习一个程派的唱段,能跟着旋律唱了之后,就要开始反复地揣摩演唱者气息的使用规律,这里面学问太大了。

气息的使用,细致到唱腔里的每一个字,字与字之间,哪里断,哪里连,哪个字带着气息,气息在哪里关闭,都要认真揣摩,这就是气口。这是京剧一门高深的学问,有机会接触专业老师的戏友,可以认真跟人家学习一下。我不专业,不妄言。

行腔的过程,气息就更不可或缺,如果气息不足,或者气息过冲,要么冒调,要么塌调。

拖腔,对气息的要求就更高了,有时候一个很长的拖腔,需要偷偷换几次气,如果不能掌握气息的使用方法,拖腔根本就完成不了。

如果你能在专业演员的唱段中,完整听出气息的使用规律,恭喜你,你的行腔事半功倍,很多原来唱不出来的韵味,找到了;大段的唱腔,也可以游刃有余的完成了; 你的嗓子也会越唱越好,而且唱起来不容易觉得疲劳。

当然,气息的使用,是需要专业训练的,知道人家怎么使用气息,不见得你也可以使用,需要长期的修炼,才能长到自己身上成为自己的本事。

我在抖音上,看到傅希如老师有教怎样练声,怎样练气,有兴趣的戏友可以去观摩学习。

三年来通过自我学习,我对程派气息的理解,简单归纳为一段话,和戏友们共享:

要把自己的声音想象成琴师的弦,气息就是琴师手中的那把弓,幽咽婉转,藕断丝连,深邃曲折,迂回跌宕,弹性的跳跃,如泣如诉的质感声腔,都是气息再琴弦上推拉弹拨的作用。

您觉得我说得对也不对?

您参详参详!

与戏友们共勉共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