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敬迎請普賢菩薩聖誕|「隱惡揚善」夠把社會風氣端正過來


恭敬迎請普賢菩薩聖誕|「隱惡揚善」夠把社會風氣端正過來

普賢大士之德即普賢十願:

【經】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上淨下空老和尚

菩提心究竟圓滿的落實是普賢十願,大經裡頭常說,菩薩不修普賢行,就不能成佛。你要想成佛道,一定要修普賢行。淨宗殊勝在哪裡,我們就明白了,淨宗是普賢行的落實。你看《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的經文,序分經文開頭第一句話:「鹹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所以我們曉得淨宗的修學是普賢行的落實。普賢行無量無邊,整部《華嚴經》上所說的皆是普賢行。佛菩薩慈悲,把無量無邊普賢菩薩的行持,歸納為十個綱領,這就是普賢菩薩的十願,我們好記,有下手之處。

——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

1999/12/24

普賢行第一個「禮敬諸佛」,學對一切眾生都存恭敬心,決定沒分別,善人恭敬,惡人也恭敬,對我有恩的人我恭敬,傷害我的人對他還是恭敬。為什麼?他本來是佛,他本性本善,他做出一些不善的事情是他迷失了自性,這一生當中沒有遇到善友,學壞了,那是習性,不是本性。佛教我們看一切眾生的本性,不要看他的習性,我們的恭敬心就能生得起來,看眾生的習性恭敬心生不出來。

普賢行這個十願,第一願做不到後面全沒有。好像十層大樓,禮敬是第一層,沒有第一層哪有第二層?上面它包括下面,下面不包括上面,這個一定要知道。所以禮敬就太重要了。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130集) 上淨下空老和尚

2010/9/1

第二個,「稱讚如來」。他的心行,就是他的念頭善,他的行為善,做事、處事待人接物都善,我們要讚歎他,要表揚他。那他思想不善、言行不善,我們就不說,就不讚歎。這個就是中國古人講的「隱惡揚善」,這樣才能夠把社會風氣端正過來。心行不善的人,他時間久了會感覺到,你看社會大眾很慈悲,都原諒我,都不說,我做了一點好事,大家都讚歎,所以久而久之,他會被感動,會回頭。應當記別人的善,不記別人的過失,這是佛陀一生時時處處都在教導我們,我們應該要牢牢記住,一定要遵守、要奉行。學習佛陀,他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樣子,能夠體諒別人,原諒別人,不說別人過失,讚歎別人的善念善行。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16集)上淨下空老和尚

2012/11/6


恭敬迎請普賢菩薩聖誕|「隱惡揚善」夠把社會風氣端正過來


《普賢行願品》,在「廣修供養」這一願裡面告訴我們,「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因為施財、施法、施無畏這三種供養沒有辦法達到圓滿,隨著自己的福德因緣,隨著眾生的機緣,不能做到圓滿。普賢菩薩的法供養就圓滿,經上舉七個例子:第一個是「如說修行供養」,就是依教奉行,佛教我們怎樣做,我們就認真努力去做,佛教給我們不能做的,我們就決定不要做,一切都能聽佛的教誨這叫真供養。換句話說,一定要把佛的教誨變成我們自己的生活行為,我們才得佛法真實的受用。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285集)上淨下空老和尚

1984/12

第四「懺悔業障」。業障常常起現行,起心動念、妄想執著都是業障,這些妄念一起來,自己馬上覺知,我的業障現行。業障如何懺除?趕快把它換成「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就把業障消除掉了。

所以懺除業障用這個方法奇妙無比!古德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起就是業障,覺悟,業障就沒有了。什麼覺悟?一句阿彌陀佛就是覺悟。南無阿彌陀佛,如果把它完全翻成中國的意思,南無是皈依,阿是無,彌陀是量,佛是覺,皈依無量覺,覺就不迷了,一覺業障就沒有了。所以你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消業障,無比殊勝的功德。所謂是「念一聲阿彌陀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所以懺悔業障用唸佛的方法是最好。

——如何實踐彌陀大願(第3集)上淨下空老和尚

1989/10

第五願是「隨喜功德」。這一願也是對治嫉妒的。這個嫉妒是大害事,世出世間法所以不能成就,說老實話,這是很大的一個關鍵。所以佛在前面教給我們稱讚還不夠,還教給我們還要隨喜。隨喜是什麼?是成人之善,成人之美。即使是冤家對頭,他做一樁好事情,我們不要記這個冤仇,我們還要從中盡心盡力幫助他。為什麼?這一樁好事是利益社會的,利益大眾的,不是他個人的。如果為他個人利益,我們可以不必去贊助他;他這個事情是關係於大眾的利益,那即使是冤家對頭也要去幫忙。這是修隨喜功德。盡心盡力去做,功德的成就,說實在的話,他的功德多大,隨喜的人也那麼大,這個不可思議。

——大乘無量壽經(第3集)上淨下空老和尚

1990/7

「請轉法輪」。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這是真的,佛法一定要有人說,所以要傳,沒有人說是迷信,佛法是破迷開悟,不是迷信。請誰來轉法輪?找會講經教學的法師,那是緣遇到了,好事,最重要的,請自己出來弘法利生,大家都不幹,我來幹。現在可以錄像,現在有電視,有網路,說法的人少了,但是這些科學技術古時候沒有,現在有這個方便,我們把它錄像宣傳,勸人。勸人有時候要陪著他學,不陪他不學了,要把他帶上路,使他有興趣,這不是一朝兩朝的事情,要工夫。有緣決定不要放棄,無論在家出家有一個成就,能夠利益很多眾生。這請轉法輪,首先要請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淨土大經科註(第五回)(第3集)上淨下空老和尚

2018/1/27

「請佛住世」,那就正法久住了。這請誰?請自己,請別人靠不住,要請自己。自己真正發心,三個根,德行紮好,然後一門深入,長時薰脩,把經教學好。

道場講經教學,恢復佛陀教育。古時候的叢林,叫分座講經,那就是什麼?開很多不同的教室,你喜歡學哪一門,你就進哪個教室,有法師在教導,就像現在學校一樣,有很多個教室、講堂,規模就大了。規模小的寺院就像專科學校,我只有一個教室,我只有一門功課。恢復釋迦牟尼佛傳統的佛教,你說這個意義多大。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287集)上淨下空老和尚

2011/2/17

「常隨佛學」就是不離開經典,每天有空喜歡讀經、喜歡聽經,有這個習慣。這個習慣跟每天吃飯、喝水一樣,每天不能不吃飯,不能不喝水,每天不能不讀佛經,不能不讀聖賢書,你才真正能保得住,不會被環境影響;這個做不到,肯定被環境影響。而且讀書,我們沒有開悟,沒開悟之前一定要懂得一門深入,就學一樣東西。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302集)上淨下空老和尚

2011/2/25

「恆順眾生」,在六度裡面要學一個「忍」,我樣樣能忍,我能忍就能順,你能順眾生,眾生就歡喜,特別是學佛的人。

不學佛的人不能忍受還情有可原,學佛的人怎麼可以不能忍受?生活習慣、禮節、應酬統統要隨順。

所以對人要以孝敬之心來隨順,隨順一切人就像隨順父母一樣。其他的人就不行了,自己受不了,就有爭執、有意見了。怎麼樣去學習?看一切眾生就像看父母一樣,隨順他,敬一切眾生就像敬老師一樣,在這裡面修忍辱、修禪定、修般若。換句話說,修行一定在廣大種種不同的群眾當中修,修自己的清淨心。平等心要在極不平等的境界裡修。什麼不平等?怨親不平等,那是我最親愛的人,這是我的怨家對頭,死對頭,這兩個平等了,那沒有一樣不平等,所有都平等了,所以冤家是善知識,你在他那裡得什麼?得平等。這種修行就是《華嚴經》上講的歷事鍊心,我們要經歷種種不同的事物,要經歷種種不同的人事,在這個裡面真正修到了清淨平等。

——普賢行願品的啟示(第5集)上淨下空老和尚

1992/3

最後一條「普皆迴向」

。佛法裡面對於迴向非常重視,為什麼要迴向?迴向是破執著,你就曉得這個很重要;把自己所修學一切功德,我都不要了,都送給一切眾生。譬如我種的很多福報,我有大福,我不享福,我把我的福報分給大家共享,這叫迴向;決定不自己獨享,分給一切大眾共享。不迴向,你所修的福報功德是有範圍的、有限的;一迴向,你的福德、功德變成無限的。

——無量壽經(第20集)上淨下空老和尚

1992/6


恭敬迎請普賢菩薩聖誕|「隱惡揚善」夠把社會風氣端正過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