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努力還有什麼意義?”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引起了熱議,一個北京女生,雖然年紀才16歲,卻因為拆遷,獲得了十一套房子,每年光是租金收入就有一百多萬,幾乎就是什麼都不做,也能過得富足美好。不禁讓人感嘆道,自己辛辛苦苦打拼幾十年,還不如別人一套拆遷房。相信很多普通上班族也想過同樣的問題,一方面是非常羨慕,另一方面又為自己的人生打抱不平、心裡覺得失落,不知道努力工作還有什麼意義?

“普通人努力還有什麼意義?”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知乎上,有個提問:很多人努力一輩子,也許都比不上那些富家子弟,努力還有什麼意義?

問答中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人生比的是增量而不是存量。

海明威也說:高人一等並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真正的高貴是超越原來的自己。

我們沒有辦法決定自己的出生,但我們可以決定我們命運的走向。

怨天尤人、停滯不前是一種選擇;默默努力、緩慢前行,逐漸變優秀,也是一種選擇。

選擇放棄努力的人,原因不盡相同,但堅持默默努力的人,或許他們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但一定有共通的地方。

“普通人努力還有什麼意義?”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努力是為了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在北京遇到一個朋友,他來北京好幾年了,特別努力,他的努力讓周圍所有人都敬佩。

幾年來,他也的確存了不少錢。

後來,他的父親查出了直腸癌。

接下來的一年半時間,他帶著父親輾轉北京、廣州、上海、西安等地。

只要有一線生機,他就不會放棄。

前前後後花了七八十萬,也沒能留住父親,父親還是走了。

他說過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

“遺憾肯定是有的,父親辛苦了一輩子,還沒有享上清福就去世了。

唯一感到安慰的是,父親是病死的,不是窮死的。”

我也遇到過患了癌症,因為沒錢醫治而選擇放棄的人。

身邊來來往往的人很多,當我見到那些談起未來口若懸河,卻在啃老花家裡錢的人,內心會有一種深深的鄙夷。

以前我經常想:我們在城市摸爬滾打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後來我明白了,對我們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努力的意義就是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沒有比這更現實、更有意義的解釋了。

“普通人努力還有什麼意義?”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努力奮鬥才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如果你不主動追求你想要的,那麼你一定會花同樣的精力去應付生活塞給你的!

我認識的一個姑娘,家裡姐弟四個。一個姐姐,一個妹妹,一個弟弟。一個她。很尷尬的位置。

高中考進一所二本院校,父母不想讓她去上,她說,第一學期的學費算我借的,你們不需要為我的學費生活費付出。

父母同意了。

入學後,別人忙著逛街約會熟悉環境,她一個宿舍一個宿舍的推銷生活用品(衣架,掛鉤,盆子之類的),馬不停蹄的找兼職,認真學習,獲取獎學金。

第一年暑假,申請雲南支教,因為回來後學校會有補貼,同時對入黨,申請獎,助學金很有幫助。

回來後,偶然接觸了ws,雖然反對的聲音很大,但她還是慢慢的一點一點做起來了。從一竅不通到輕輕鬆鬆,她用了兩年時間。從需要資助,到手有存款,她用了三年。

現在,會打扮,會化妝,辦了健身卡,每週都會去,報了瑜伽班,還報了學習班,和男友買了車,手裡有存款,每天都過的充實而陽光。

“普通人努力還有什麼意義?”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當擁有大把時間可以浪費的時候,你真的會獲得快樂嗎?

大部分人只有兩種狀態:要麼無聊,要麼痛苦。

以前週六、日雙休的時候,我都會選擇躺在床上看綜藝、睡覺。實際上我並沒有感到快樂,反而很焦慮,很痛苦。

我總覺得自己是在虛度光陰,那些比我優秀、比我有家世的人都在努力,而我卻在睡大覺。

所以,後來雙休的時候,我都會跑到公司加班、學習,或者看書。

即便是拼盡全力,我們都未必能趕上那些優秀的、有錢的人,不努力我們只會被狠狠甩得更遠。

努力的意義不在於比別人過得更好,而在於讓自己過得更好,讓家人過得更好。

我們努力是希望未來的自己能比現在的自己更好。

自己努力得到的結果,會帶來欣喜與快樂,還有長此以往帶來的蛻變。

這些對我們自己來說是極其可貴的,也是努力的全部價值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