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悔 岗位建功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广大青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奋战在公司各个领域的青年员工,是公司创新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不断在各项工作中提升价值,锤炼品质。

  周强是国网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消纳领域的青年技术骨干,桂长菁是国网武汉东新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工,陈奕是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互联网办公室的数据专职,作为公司千千万万青年员工中的一员,他们勤勉进取,勇于拼搏,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新征程贡献着青春的力量。

以青春之我奉献青春之国

  4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2020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评选中,35岁的周强荣获2020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创新创业好青年。

  大规模新能源基地的运行控制以及消纳与送出是世界级难题,周强面壁十年磨砺青春,他所带领的团队研发的《千万千瓦级风光电集群源网协调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2019年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大赛铜奖,这也是国网公司唯一的获奖成果。

  甘肃风光资源丰富,2009年酒泉获批成为世界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但在新能源快速增长的同时,甘肃省用电却增速放缓,电力供需矛盾突出。电网传统控制方式难以适应新能源快速波动,源网调控矛盾突出,大面积风电脱网事故频发,仅2011年就发生了100多次,最严重事故单次造成整个基地25%的风电机组脱网。这些难题极大制约了新能源消纳,2015年弃风弃光率高达39%、31%。这是甘肃的难题,也是国家的难题。

青春无悔 岗位建功

  周强自2009年参加工作,融入团队日夜苦攻,努力和实力也获得了国家的认可,2011年成功申请国家863项目《风电场、光伏电站集群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组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团队,启动“千万千瓦级风光电集群源网协调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全力攻克大规模新能源运行控制与消纳等一些列技术瓶颈。该项目示范工程系统投运后,甘肃电网再未发生大规模风光电脱网事故,从2015年到2019年弃风弃光率分别下降了31.38%、26.59%,风光电接纳能力增加了23%。

  研究成果为风电场、光伏电站业主及各大发电集团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带动风电机组和光伏组件厂商装备制造、新能源场站设计建设施工、新能源场站运行维护等上下游产业蓬勃迅速发展,成果已在我国31个省份广泛应用,填补了国际千万千瓦级风光电集群源网协调控制技术的空白,成果入选新能源领域“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入选2015年《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实施指南》和2016年中美气候变化峰会成果展的新能源项目。

  风华正茂的青春在破解电网难题中成长,挥斥方遒的青春在技术攻关里成才。新时代国网有了新战略,新青年必有新作为。周强说,立足岗位再建功是对公司最好的回报,要以青春之我,奉献青春之国,为建设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贡献青春智慧与担当。

奋斗,我们青年不缺席

  25岁的桂长菁四年前入职湖北武汉东新供电公司,在武汉疫情发展最严峻的时刻,他坚守工作岗位,和同事一起为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1700余名患者、800余名医护提供供电保障;为67条10千伏供电线路消缺除患,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确保辖区居民可靠用电。

  农历大年初一晚上,桂长菁从新洲家里赶往70公里外的单位值班,高耸的高架桥上一辆车都没有,那时他还心里奇怪。第二天清晨他才真正意识到,武汉“封城”了。

  此后,他和同事们根据安排承担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分院供电保障任务。这是东新供电公司保障任务最重的保障点之一,是一个7天内由“毛坯房”改造成的重症患者定点收治医院,用电设备、内外部保障团队均处于磨合期。面对新的设备、环境以及前线的救治压力,他们从零开始,逐步协助医院建立完善的电力保障体系,24小时在线保障。

青春无悔 岗位建功

  2月16日,他第一天到省妇幼医院开展保供电工作。本来心里面也是很害怕的。到医院后,他看到医院里、医院周围工作的人非常多,都异常繁忙、各司其职,让他感受到勃勃生机。他也让自己忙起来,恐惧在忙碌中减少、消失。他觉得,疫情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就是心理素质和心情的变化,调整好心态十分重要。这样才能更高效地完成工作,做好供电保障服务。

  桂长菁的师父王健看着他入职四年来从捧着笔记到处问的新手,变成独自负责区域电网运维工作的班长,说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吃苦,对工作永远有热情、有态度、有想法、有行动、有干劲,事情交给他放心。

  疫情形势逐渐向好后,按照公司“双线作战”工作部署,他和同事又一起对线路、设备进行拉网式排查,为企业复工复产打下了基础。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在这场即将载入史册的战斗中,桂长菁说,“我不想缺席,我们青年不想缺席,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青年智则国智,青年强则国强

  1989年出生的陈奕是杭州城市大脑电力专班负责人,她精通电网生产业务、网络架构和软件开发流程,先后参与了智能运检管控平台、生产指挥助手、城市大脑电力驾驶舱、总经理驾驶舱等项目的设计与研发,并获得2019年杭州供电公司设备物联网创新大赛一等奖、2019年浙江省电力设备物联网创新大赛二等奖。

  城市大脑是杭州市政府用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一个项目,由文旅、公安、交通等诸多模块组成,电力作为其中一部分,专门成立了一个专项小组。她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政府对城市管理需求,从电力数据角度给出解决方案,并把控方案的开发、测试,最终为政府提供各种指标,以应用到各种场景中。

  疫情暴发时,陈奕还在老家。政府部门提出企业复工复产数据需求后,她通过视频会议与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城市大脑公司、国网浙江电力互联网部等多方技术人员沟通协调,用两天完成了电力通道联调,使数据通过政企专线传输至城市大脑中枢。随后,她很快回到杭州,在居家隔离时参与了企业复工数据上线工作,及时向政府部门提供了复工各项指数。

青春无悔 岗位建功

  春节后人流增大,杭州输入人口管控压力陡增,他们通过城市大脑对杭州430万低压用户进行了全面监测分析,向市发改委以及各区县、街道政府传输包括春节外出户数、外出天数、外出未归户数、当日归家户数、居民异动监测和重点关爱用户等6类分析数据,助力精准防疫。同时通过营销系统、用采系统对全市4.4万高压用户监测分析,在国内率先开展基于电力大数据的企业复产复工分析,助力复产复工全面提速。

  推进复工复产工作中,政府需要真实有效的数据作为支撑,他们要对指标合理构架和算法推演。当时一些企业为了复产率而让工厂“空转”,给他们出了一道难题。但他们按照区域、行业、规模、时间等多维角度、多元数据来避免指标偏差,实现了精准分析。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互联网办公室副主任夏霖说,陈奕最重要的特质就是敢想敢做,每次任务都是不折不扣完成。这股韧劲和脚踏实地的行动力成为小组克服困难完成各种棘手项目的重要原因。

  陈奕一开始接触城市大脑项目只是出于对新事物的好奇,慢慢就越做越觉得有趣,从前期需求调研到设计开发,不断打磨,全程参与。她觉得自己这个角色很像是产品经理,可能经历质疑、否定,甚至推到重来,但只要产品最终是有用的、好用的,被大家认可的,就非常有成就感。

  她说,青年智则国智,青年强则国强,我们青年人既是国家的未来,也是现在企业的中坚力量。我一直在项目一线协调、管控,目的就是让顶层设计能够真正落地,这不是辛苦一下就能实现的,更需要独立思考。项目开发过程,也是我提升和成长的过程,作为青年人,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做好当前的工作,厚积薄发,最终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