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金瓶梅》六十五:桂姐避難,金蓮品簫(下)

眾娘子聽李桂姐唱歌之際,吳月娘得知西門慶往潘金蓮房中去了,看到潘金蓮也是坐都坐不住,就叫她趕緊回去,潘金蓮一聽,巴不得飛起來。西門慶也早就吃了怪僧的神藥,到潘金蓮的房中坐在床帳裡。潘金蓮是第三個領略到神藥巨大功效的女人,這是一段非常病態的描寫,四百多字在諸多版本中都被刪除乾淨,為了維護社區和諧,我也不打算作過多的展開,可以標題為總結。不過值得分析的是,從這一次之後,潘金蓮和西門慶之間的房事可以說已經完全喪失愛的成分,那個曾經雅緻地“纖手剝蓮子,香唇噙桃仁”的潘金蓮,如今也變成了和王六兒一樣的取悅西門慶的機器。從此之後,西門慶對潘金蓮的要求變本加厲,而潘金蓮為了討好西門慶也是無所不用其極,最後直接導致了西門慶的死亡。可以說這次情節描寫,是西門慶和潘金蓮兩人關係開始變質的分水嶺。

在這個過程中還插入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小細節:房中的一隻白獅子貓,看著這動靜,以為好玩,也不知好歹,撲向前用爪子來抓。西門慶也拿手中的扇子逗引貓玩,被潘金蓮奪過,盡力打了貓兒一扇靶子,趕出帳外。這個細節描寫,似乎又可作為後文雪獅子嚇死官哥兒的伏筆。

閒話《金瓶梅》六十五:桂姐避難,金蓮品簫(下)

打貓兒金蓮品玉 鬥葉子敬濟輸金

第二天,西門慶安排了韓道國、崔本往揚州辦事,往衙門中上班去了。回家後,參加了兩場酒席,其一是之前跟著蔡狀元蹭吃蹭喝的安忱,安忱如今成為朝廷欽差督催皇木的主事,送了若干禮物來,並預備和另一位黃主事同來拜見。從此之後,西門府的貴客再無需翟謙作橋引,各路官員吃拿卡要無師自通,西門府上也是門庭若市絡繹不絕。第二場是自己的上司夏提刑差人來邀請西門慶飲酒聽曲,西門慶在酒會上結識了倪秀才,是這個秀才將西門慶推薦給後半部書的重要人物—溫秀才。看似無關緊要的描寫,其實也是對後文的一些情節做了必要的交代。

整部書中,西門慶對佛家的一切事物都是比較抵制的,就在聽佛經的前一天,西門慶在吳月娘房間裡看到薛姑子,還用了“賊胖禿淫婦”惡狠狠地罵過薛姑子。作者似乎借西門慶之口,表達對這些假的宗教奉行者的辛辣諷刺。如今西門慶外出喝酒,吳月娘就有機會在家召開佛經座談會,由薛姑子主講,聽的人有大妗子、楊姑娘、吳月娘、李嬌兒、孟玉樓、潘金蓮、李瓶兒、孫雪娥和李桂姐等眾人。用研究者田曉菲的話講,薛姑子宣講的這段經文是極好的照應文字,具道人世無常,是此回佈下死亡陰影的最後力筆,格外觸目驚心。

那麼吳月娘為什麼要在家裡舉辦佛經座談會聽薛姑子宣講佛經呢?因為不久前,吳月娘同薛姑子提起自己腳底滑了一跤,丟了肚子裡一個男胎的事,薛姑子承諾為吳月娘尋來可以得子的土方子,今天顯然是找到方子並且送了過來。儘管還未服藥,更未靈驗,然吳月娘信則誠,誠則靈,聽薛姑子講經正是為了表達她的這份誠心。

唱了一回,只見平安兒慌慌張張進來說,巡按宋爺差了兩個快手、一個門子送禮來了,因西門慶不在家,月娘慌得不知讓誰去打發。而這時玳安站了出來,說不打緊,我拿帖去給爹,教姐夫管待些酒飯。上一回遊蝴蝶巷的時候,玳安學到的是西門慶壞的一面,如今處理公務,氣定神閒,雷厲風行處理事務,學到的是西門慶的業務處理能力。本來應該由秘書書童或者女婿陳敬濟辦的事,給玳安三下五除二就處理好了,這也是為玳安日後取代西門慶設下了一個伏筆。

而此時陳敬濟和書童方“疊騎著騾子才來”。陳敬濟是去催討西門慶放出去的一些外債,按照平時的做法,都是陳敬濟自己一個人去的,如今他們不僅兩個人一起去,回來的時候還“疊騎著騾子”,那麼書童為什麼要和陳敬濟擠在同一頭騾子上去?書童是個美男子,是西門慶的寵僕,若往大膽方向想,兩人是去幹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若結合後文西門大姐對陳敬濟的臭罵,也可猜想他倆是結伴到院裡鬼混去了。

接著,潘金蓮坐不住了,想拉孟玉樓走,但吳月娘在,孟玉樓不敢走,便再拉李瓶兒,李瓶兒就隨她到西門大姐房裡。聽說西門大姐拿了三錢銀子讓陳敬濟出門買汗巾,但是陳敬濟把銀子落在家裡,沒買成,再加上由於聽說陳敬濟去院裡鬼混,正在受西門大姐的臭罵。潘李二人聽到了,也湊熱鬧說要一起代購,李瓶兒隨手掏出一兩九錢銀子,說把三個人的汗巾都買了。一兩九錢銀子,買三個人的汗巾都夠用一年了,於是潘金蓮出了個鬼主意:“把那三錢銀子拿出來,你兩口兒鬥葉兒,賭了東道罷。少,便叫你六娘貼些兒出來,明日等你爹不在,買燒鴨子、白酒咱每吃。”

這個主意就真的有點不公道了。這落在家的三錢銀子本來就是西門大姐的,李瓶兒一高興,拿出一兩九錢銀子,買三個人的汗巾綽綽有餘,再不濟這三兩銀子歸李瓶兒也說得過去。現在潘金蓮提議她們夫妻二人鬥葉子,輸的那個人拿這三錢銀子做東,買些燒鴨、酒一起吃,不夠的話李瓶兒再出錢補貼。這算哪門子的“鬥葉子”?誰贏誰輸不都是他們夫妻二人的錢嗎?甚至還要再把在一旁無辜的李瓶兒搭進來,自己坐享其成,白嫖吃喝、白用汗巾,真的是失了公道到極致。李瓶兒倒是想送潘金蓮幾條汗巾子撫平一下本回開頭她毀謗讒言的心靈傷口,然則沒想到潘金蓮不但照單全收,竟然還“別出心裁”地反咬一口。

整回書看起來漫無邊際,情節繁雜,細細縷一下,發現處處是伏筆。

正是:自有內事迎郎意, 何怕明朝花不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