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不少觀眾都知道,電視連續劇《安家》和《我的前半生》中的許多外景都是在上海虹口北外灘街區峨嵋路、塘沽路、閔行路等處拍攝的。這裡是最早的虹口境域,虹口港就在這裡起源。1863年之後成為美租界,又成為共公租界地,人口稠密、商業市井繁華。這裡大小馬路縱橫交錯,河流蜿蜒,建築歷史悠久,形態豐富多姿,商業大廈、公寓大樓、新式里弄、石庫門弄堂應有盡有,可謂是上海開埠至今建築集大成者,具有獨特的老上海風情意象。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峨嵋路街景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電視劇《安家》劇照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閔行路街景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雖然這裡不少街區和建築先後更新改造,但基本仍保持著昔日格局,新舊建築並存,處處瀰漫著一種歲月積澱的年代感和歷史的懷舊情調,因而吸引了眾多反映上海現實生活題材的影視劇前來此地拍攝外景,許多重場戲直接就在這裡開拍,石庫門街面房背後的萬家煙火便成了詮釋老上海風情的絕佳背景。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峨嵋路街景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峨嵋路街景

然而筆者最近再次路過這些街區,卻發現不少弄堂口已經標語高懸,居民們議論拆遷之聲不絕於耳,看來這裡由峨嵋路串聯閔行路、塘沽路、漢陽路等馬路形成的舊式里弄街區已經列入動遷範圍,不久即會人去樓空。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峨嵋路街景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峨嵋路街景

雖然筆者不是這裡的居民,但近幾年因為常來此叩街問巷、拍照尋訪,基本熟悉了這裡的大街小巷,特別是看了在此取景拍攝的電視劇《安家》之後,對這片街區竟也產生了一種說不明、道不白的眷戀之情。

儘管知道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的,但是面對大片曾經熟悉的街景即將消失,感情深處仍有不少慼慼焉,峨嵋路的前世今生真的令人繾綣!

01峨嵋路的前世

峨嵋路闢築於1900年左右,初稱密勒路,是租界時期以英籍人名命名的馬路。1943年改為今名。南起天潼路、北迄海寧路,與武昌路、閔行路、塘沽路、漢陽路、餘杭路相交,全長約八百米。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峨嵋路街景

據說餘杭路至漢陽路一段原系一條小浜,此浜自北向南在漢陽路處轉彎向東流經楊家宅,匯入虹口港,故此地曾有楊家灣之習稱。1949年之前,楊家灣是峨嵋路最熱鬧地段。飯館、酒店、米店、食品店、油醬店,私人診所、錢莊,還有專為各領事館做西裝的服裝店和印度人開設的咖喱飯店……店鋪毗連,商業繁華,同時也成了地痞惡霸、流氓遊民的麕集之地,人稱“楊家灣小梁山”。1980年代時這一帶又成露天的農貿自由市場,整日人頭攢動,人聲鼎沸,叫賣聲不絕。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峨嵋路街景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餘杭路街景

而位於漢陽路、峨嵋路、塘沽路口三角地帶的“三角地萊場”不僅遠近聞名,聲名更是遠播全上海。這個菜場是1891年由租界工部局建造的上海第一家有規模的室內菜場。1916年菜場又被拆除重建為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以其豐富的菜源和品種,周到先進的服務實施,成了上海規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菜場,以致“三角地”也成了上海菜場的代名詞。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昔日“三角地菜場”圖景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昔日“三角地菜場”圖景

02“小東京”的半邊天

1900年之後,日本人勢力在虹口迅速擴張,他們不僅在虹口開店設廠,辦學校、醫院,還建劇場、神社、俱樂部……以至吳淞路一帶有了“小東京”之稱,常被誤認為是“日租界”。峨嵋路緊鄰吳淞路,所以峨嵋路上至今也還有當年日本人留下的建築和遺蹟。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昔日吳淞路街景

如今從外表看,峨嵋路400號是一幢座北朝南五層大樓,與南面的兩幢新工房大樓無異,如出一轍。但是仔細比較一下就會發現,此樓三樓的東西南北窗戶上部呈券窗式,有一種老建築特有的韻律。果然這幢建築大有來頭。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峨嵋路400號(日本海軍陸戰隊俱樂部舊址)

原來這幢大樓曾是日本海軍陸戰隊俱樂部,日本人稱“海軍下士集會所”,建於1932年之前,是一座鋼筋混凝土三層凹形建築。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昔日日本海軍陸戰隊俱樂部草圖(根據居民記憶所畫)

據此地一些老人生前回憶說:此大樓四周有圍牆,西面有大鐵門及伸縮式大木門。大廳內有雕花鐵門和花玻璃木門兩道門,直通禮堂兼食堂。三層平臺上有煙囪、避雷針和大小碉堡各一個。平時門口有日本哨兵站崗,一般中國人是不能靠近的。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峨嵋路400號大門

1945年之後,此處作為“敵產”被沒收,後分配給大公職業學校及《大公報》報社職員做校舍和宿舍。1949年之後,此樓又成為海軍某部家屬樓。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峨嵋路400號西側圖景

1980年代,家屬樓擴建時,考慮到此樓結構比較牢固,不但沒有拆除,反而又在上面加了兩層樓,與後來所建的另外兩幢樓房統一為五層樓。不加細辨的話,一般人是看不出此樓有什麼特別之處的。如今這幢樓匍伏在久耕裡大樓後面的“特別建築”,正引起相關歷史研究人員的注意,假以時日也許會有更多史料“抖出”。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峨嵋路久耕小區大門(原久耕裡)

峨嵋路南端114弄右側110號和108號是兩幢毗連式四層西式樓房,其樣式風格明顯區別於左右石庫門風格的建築。大券窗和門前的雨蓬顯露了往昔的年代感。其中108號曾是日本退職軍醫須藤五百三於1933年開設的須藤醫院。當時此樓為三層建築,醫務室和藥房間均在二樓。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峨嵋路114弄弄口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魯迅先生畫像(1881年--1936年)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峨嵋路108號(圖右處為須藤醫院舊址)

讓人難忘的是,自1933年7月起,魯迅先生經常攜夫人許廣平和兒子周海嬰來此看病診治。有時須藤醫生還直接到魯迅寓所為海嬰看病,診後魯迅便來此取藥。可見峨眉路上常有身著長衫的魯迅身影。在1933年6月至1936年10月間,峨嵋路上的須藤醫院與魯迅有著密切的聯繫,見證了魯迅生命最後三年的足跡。

03海派文化的發源地

峨嵋路建築至今已經有120多年曆史了。在1990年之前,峨嵋路兩邊基本都是磚木結構的舊式兩層樓房,且以廣式石庫門樣式的房屋居多,間有一些西式樓房。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峨嵋路街景

石庫門房屋多,石庫門弄堂自然也多。從南到北,粗粗一算,就有金書裡、金福裡、恆豐裡、南新康裡、東新康裡、西新康裡、金貴裡、公安裡、慎安裡、承業裡、逢吉里、壽寧裡、有恆裡、恆祥裡、興業裡、壽春裡、東興裡、久耕裡……只要閉眼想一下這些蘊含中國文化元素的福、康、吉、壽、安、金、貴等弄名,腦海裡就會浮現出那巍巍壯觀,四通八達、藏龍臥虎、綿延不絕的上海弄堂。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石庫門鳥瞰圖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昔日峨嵋路街景

這些房屋和弄堂,大都建造於1910年至1920年代中期,其時正是石庫門建築風靡上海時期,而且這裡靠近黃浦江,洋行多,廣東籍和寧波籍人士多,所以許多石庫門房屋又帶有廣東地方建築特色,多條馬路也就被稱為“廣東街”。這裡房屋毗連、馬路相交、人煙稠密,市井熱鬧。石庫門一直是大多數上海市民生活起居、繁衍生息的要場所,同時,也是孕育上海市民文化和市民風情的主要策源地。而虹口素有“海派文化”發源地之說,就是與這裡獨特的建築空間和佈局有關。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昔日峨嵋路、漢陽路鳥瞰圖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閔行路街景(西新康裡)

我國現代傑出的社會活動家家、劇作家夏衍1927年初到上海,便在與峨嵋路相交的餘杭路1號一家開在石庫門裡的電機公司樓上隱居,一邊從事秘密革命工作,一邊從事外國文學翻譯工作。夏衍兩樣都幹得都很出色,可以說餘杭路和峨嵋路都是他職業革命生涯和革命文學創作的“第一站”。他的三幕話劇《上海屋簷下》能成為左翼文學的經典之作,與他在此間的生活體驗密切相關。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夏衍肖像(1900年--1995年)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餘杭路、峨嵋路口街景

另一位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開風氣之先的作家郁達夫也曾在這一帶生活過,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春風沉醉的晚上》等文學名篇。

上海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任溶溶1923年5月就出生在峨嵋路與閔行路轉角處的一家以紙行為生的人家。他在九十高齡時,對這裡的街景記憶仍是那麼清晰生動、活靈活現……他還記得武昌路、峨嵋路轉角空地上常有廣東來的流浪藝人在此表演魔術和武術。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峨嵋路、閔行路口街景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任溶溶舊居處

04峨嵋路的今生

1990年以後,隨著上海“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發展規劃和吳淞路的拓寬以及各種大廈的興建,峨嵋路兩邊許多石庫門弄堂、房屋和一些老建築無可避免地消失了。“三角地萊場”拆除了,原址上建起了寶礦大樓,成為吳淞路現代樓宇風景的一部分。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吳淞路街景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吳淞路、塘沽路口街景

原餘杭路到漢陽路一段,西側的有恆裡、承業裡、慎安裡等房屋也統統拆除,原址上興建了名為“耀江國際廣場”的高層大樓和社科院辦公大樓等。東側的原上海電力公司大樓也早已更新換代,這一段的峨嵋路,大樓高聳,層巒疊嶂,很有一種現代城市的氣韻。而同樣建於1920年代位於峨嵋路最南段,曾是廣州潮汕人聚居的“金書裡”、金福裡也早已拆除,原址成為長治路綠化帶的一部分,是峨嵋路最美的風景。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峨嵋路街景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峨嵋路街景(右為上海市區供電局)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峨嵋路街景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峨嵋路街景(三角地菜場遺址,今為寶礦大樓、順風飯店)

如今漫步在峨嵋路上,從海寧路到餘杭路,尚有東興裡、興業裡、恆祥裡等“老上海”弄堂,興業裡的過街樓上還清晰地留有“1925”等字樣,再清晰不過地顯露了峨嵋路的年輪。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峨嵋路街景(建於1925年的興業裡)

過了漢陽路,東面一組有鐵柵欄圍著,中間是操場,周邊是樓房的建築群不由讓人注目觀望,北面那幢有坡屋頂、老虎窗、頂上有座鐘的四層大樓更是吸人眼球,如今這裡是上海北虹高級中學的校園。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北虹高級中學校門

據說,在這塊不大的地塊南端,原來還有建於1889年的漢禮壁蒙養學堂,後來的虹口區第一中心小學校舍。中心小學首任校長張瓊女士曾是早年與毛澤東、楊開慧、劉少奇一起在湖南並肩戰鬥、工作過的戰友。學校於2003年遷往他處。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北虹高級中學校徽

北虹高級中學的前生則是聖芳濟教會學校。該校系由法國天主教耶穌會於1874年在法租界創辦,初稱聖芳濟學堂。1884年教會當局才將學校遷至這裡的新校舍,校門正對南潯路上的聖心堂,西門正對峨嵋路上的三角地菜場。1945年抗戰勝利後,聖芳濟學堂改稱聖芳濟中學,有總校、分校兩個部分,此處則為分校。1953年之後,學校變為公立,此處便更名為北虹中學。1978年定為區屬重點中學。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聖心堂外觀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聖芳濟學院舊址銘牌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聖芳濟學院大樓舊址

作為一個具有140多年曆史的名校,北虹高級中學的教學一直與時俱進,培養了無數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在海內外都有廣泛影響。當今上海許多知名節目主持人和影視演員都是歷屆北虹中學的畢業生。馬伊琍、孫儷就是其中的姣姣者。巧的是她們先後都來峨嵋路等處拍過戲,留下了經典的影視影像。

05石庫門版“清明上河圖“

從塘沽路到閔行路這一段是至今峨嵋路原貌保持最完整的街區。這裡有建於1920年的石庫門樣式的東、西新康裡和建於1912年的公安大樓、建於1932年的閔行大樓等。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新康裡過街門樓

這裡仍保持著東西南北街面房開店、過街樓、總弄、支弄、石庫門、客廳、廂房、亭子間的格局。小店都是與老百姓生計有關的小店:點心店、雜貨店、水果店、茶葉店、菜肉店、五金店、房產中介店……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閔行路街景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閔行路街景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峨嵋路街景

午後,漫步在這裡的街道或弄堂裡,空氣中飄散著蔬菜瓜果的清香和陽春麵、生煎包的脆香;不時會傳來越劇、滬劇和蘇州評彈的曲調,後門的公共廚房裡飄出燉雞湯的香味。有陽光的地方,底樓人家拉出一根麻繩,花花綠綠的衣裳在風中飄舞……街角或弄堂口不時有老人座著在拉家常、曬太陽,老鄰居碰見了,總要站著說會話,吳濃軟語、括拉鬆脆……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峨嵋路街景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閔行路街景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新康裡內景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新康裡內景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新康裡過街樓

這裡就像老上海“原生態”黑白片,雖然逼仄狹小,侷促嘈雜,卻讓人感到一種和睦隨意、家長裡短的親切,彷彿是一幅石庫門版的“清明上河圖”,上海生活風情撲面而來。難怪《安家》等不少反映當今上海現實生活的影視劇喜歡在這裡取景,這裡的一切太”老上海”了!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新康裡過街樓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塘沽路、南潯路口街景

然而時代的列車滾滾向前,石庫門外的世界已經翻天覆地,峨嵋路四周高大亮麗的樓群更將這裡映襯得狹小逼仄,改善居住環境和生活實施是這裡居民的內心渴望。所以,當關於折遷的標語橫幅在這裡的大街小巷掛起時,居民們便紛紛憧憬規劃起今後的生活……好在不少電視劇已經將這裡的街區影像保留,至於如何更好地保護石庫門街區,傳承上海文化就交給將來吧,相信未來一定會有相對完滿的答案!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峨嵋路上的標語

《安家》取景地將拆遷,魯迅曾經來過,前世今生令人繾綣

今峨嵋路上的標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