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廣東人吃飯前愛涮碗?

都說一種習慣的養成只需要短短的21天,廣東人的涮碗情結可要遠遠大於這仨星期了。當這種習慣變成一種全民意識的時候,生活中不但人們會自覺去做,而且隨著時光流逝,還要把自己的行為,自覺地傳給下代人。當它演化成為一種記憶的基因傳承下來的時候,就不再僅僅是某種生活習慣,而已經蛻變成為一種文化傳統,被全社會敬畏膜拜了。於是,“lǒng碗”,就成為了廣東人心中的信仰。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為什麼廣東人吃飯前愛涮碗?



為什麼廣東人吃飯前愛涮碗?


一家餐館裡的消毒餐具。(新華社/圖)

一朋友是湛江人,有天我問她:“你是不是愛涮碗?” 朋友聽了大惑不解:“涮什麼碗,我在家不做飯。” “我說的是去餐館裡。”我挑明瞭。朋友笑了:“那是我們一種宗教儀式啊。”


朋友她還真不是說笑,上網查了一下,發現在廣東全境,在外就餐前清洗餐具,是一種全民習慣,粵語中涮碗的發音為“lǒng碗”。在餐館吃飯,把餐具涮一涮,其它地方的人偶爾也會為之,只是大部分時候侷限於愛乾淨和有潔癖之類的人身上。換言之,餐館飯前涮碗,在全國並非普遍現象,只在南嶺一隅有此嗜愛。


一種生活方式在變成全民參與的習慣之前,一定有其生成的合理原因。而廣東人之所以形成了愛涮碗的習慣,氣候佔了很大的原因。


瘴氣溼熱惹人煩


“須臾倒江湖,一掃蠻瘴腥”。南嶺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是被稱為蠻瘴之地的,作為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廣東,現代人已經明白,瘴就是相對溼度高的環境裡,混合了溼氣的腐爛氣息。一個北方人若有幸去廣東,下火車的第一感受肯定是,吸進鼻腔裡的空氣是粘乎乎的,不是其它原因,正是空氣的相對溼度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