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頭只有天在上,回首更無山與齊

樂說古詩

“自古華山一條路”,西嶽華山在五嶽之中以險峻著稱,風景絕佳。

舉頭只有天在上,回首更無山與齊

華山拔地而起,高聳過雲,直衝青天,猶如一位巨人,昂首挺立於天地之間。

遊人沿著陡峭的山路攀上頂峰,放眼望去,只覺天高地闊,風光無限。抬頭仰望,紅日已近,舉目環顧,群山起伏,峰巒疊翠,雲海繚繞,變幻不定,宛如仙境,又有絕壁千丈,下臨幽壑,雄偉壯觀,亦驚亦險,虛無縹緲,美不勝收,令遊人流連忘返。

舉頭只有天在上,回首更無山與齊

詩歌大意

在華山的上面只有青天,周邊再也找不到與它一樣高的山。

在山頂抬頭看到火紅的太陽距離我們那麼近,回頭看到山腰漂浮的白雲又是那麼低。

與齊:與之平齊的意思,即沒有山和華山一樣高。

舉頭:抬頭。

回首:回頭,在這裡也有低頭的意思。

詩中佳句

舉頭只有天在上,回首更無山與齊

這兩句是非常工整的對仗,紅日和白雲,不但相對,而且寫出人在山頂時所見的景物,有了紅日和白雲,讀者自然會聯想到藍天和青山,色彩鮮明,詩句極富畫面感。

舉頭與回首相對,讓人聯想到李白《靜夜思》中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竊以為短詩中最好不要出現重字,不如寫作“舉頭望明月,俯首思故鄉”。

舉頭只有天在上,回首更無山與齊

從古至今,華山都是一座文化歷史名山。

現代典故

華山論劍

源自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在《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都有相關內容,原意為武功高強的人定期在華山上比武,引申為高手之間的對決。如今遊人在華山上可以找到金庸先生題寫的華山論劍之處。

舉頭只有天在上,回首更無山與齊

寇準

北宋政治家﹑詩人。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今傳《寇忠愍詩集》三卷。

樂觀

《詠華山》是宋朝名相寇準創作的一首描寫華山風光的名詩。

據說,寇準從小聰慧過人,七歲時,有一天父親大宴賓客,酒過三巡,客人請小寇準以華山為題,作一首詩,寇準在客人面前踱步,略作思索,便吟出這首五言絕句。也有另一種說法,寇準七歲隨父登華山時,即興創作出這首《詠華山》。

一首小詩,共有四句,二十個字,字詞相對,寫景抒情,簡單明瞭,氣度不凡。

舉頭只有天在上,回首更無山與齊

樂說

華山不但有壯麗迷人的自然風光,還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這裡流傳著無數動人的民間傳說,歷代文人墨客在此揮毫潑墨,工草隸篆,琳琅滿目,留給後世豐富的詩詞歌賦。

寇準的《詠華山》短小精練,通俗易懂,寫出了登臨華山峰頂所見到的壯麗風光,突出了華山的高峻陡峭,氣勢恢宏。

舉頭只有天在上,回首更無山與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