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最高處,千家恆眼前

樂說古詩

居住在高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

古時候,想居高要先登高,要付出汗水和艱辛才能到達山頂。於是高高的頂峰成了人們心中前行的目標。杜甫雲: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想達到這個境界是靠時間和體力換來的。

面對頂峰,是登山還是爬山,不知用哪個詞更為確切。總之,奮力攀到山的最高點,才會發出“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的感慨。


居住最高處,千家恆眼前

站在高處,能看到日出、白雲、青山、晚霞,看無限風光。

站在高處,猜測天上有仙界,好些神仙身著彩雲般的服裝。

站在高處,令人掃蕩瑣碎雜念,簡單純淨,不再失意彷徨。

站在高處,會聯想到家鄉,想起親人,想象到達詩的遠方。

站在高處,可以看到千家萬戶,可以識得群山綠水的真相。

站在高處,藍天在頭上,白雲在身旁,人置於天地之中央。

站在高處,將萬般景物收入眼底,視野竟然可以如此寬廣。

站在高處,引發對時間與空間的嚮往,多想展翅碧空飛翔。


居住最高處,千家恆眼前

站在山頂上,居高便要臨下,會有些危險,有些寂寞,還要忍受強勁的風寒。

古聖先賢留下很多有關登高望遠的詩文,這裡分享唐代邊塞詩人岑參的一首:


居住最高處,千家恆眼前

詩歌大意

梁鍠把房子建在城裡的最高處,站在窗前可以看到下面有很多的房屋田舍。我們在這個清靜之地作詩、飲酒、聊天,興盡之後對著蒼茫的群山進入了夢鄉。

梁鍠[huáng],唐玄宗天寶中人,警衛皇宮官員,留詩十五首。  


居住最高處,千家恆眼前

岑參,盛唐著名詩人。岑參出身沒落官僚家庭,早年喪父,從兄刻苦讀書,天寶三載進士及第。他一生兩次出塞,在黃沙大漠生活六年,對軍旅生活和邊塞風光極為熟悉,他創作的詩歌題材豐富,其中以邊塞詩成就最高。

詩中佳句


居住最高處,千家恆眼前

題詩、飲酒、會友、酣眠,住在高處,無比暢快。

樂觀

小時候去千山旅遊,在路上看到一座小廟建在高高的山上,在我眼裡十分神秘,可望而不可及。

居住在高處是怎樣的體驗呢?有人在網絡上發一些特別的圖片,山頂上簡樸的房子就像一座宏偉的宮殿,神聖而莊嚴。這麼神奇的建築,吸引著大量遊人前來參觀。


居住最高處,千家恆眼前

樂說

現代社會,有了汽車和盤山公路,住在山頂不再是遙遠的夢想,沉寂千年的高山上出現了大量精美的建築。

電梯是現代人登高的神物,城市裡的摩天大廈越來越普遍,高處不再寂靜清冷,人們不必費時費力地攀爬,便捷的設施讓人可以輕輕鬆鬆地通往高處,甚至住在高處。

於高層建築中,站在窗前迎風、聽雨、賞月、看雪、觀景,我們能幸運地享受到居高的意境。


居住最高處,千家恆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