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扶貧新戰士

我要去桂東扶貧了。

儘管早有思想準備,但接到正式通知的那一刻,心情還是久久不能平靜,是激動也是迷茫。激動的是組織上經過考察選定了我,是對我的信任,迷茫的是這對我來說又將是一片全新的世界,充滿著未知和挑戰,還有就是對即將開始的“異地”生活,勢必會多了對家人的牽掛與愧疚。我不斷的在手機上百度“精準扶貧”“桂東”等,試圖想象著未來的工作和生活的樣子……

2019年4月17日,我正式走進了上東村。這是一座靜謐的小山村,村口小橋流水,一大片如蘭草(後來才知道是中藥材射干)一樣的田地鋪在道路一側,十幾個村民正在田間勞作,一眼望去就像一幅畫,這與我之前想象的貧窮山村生活孑然不同。村支兩委、駐村工作隊全員到場歡迎我這遠道而來的客人,當老支書介紹到村裡有17個村民小組,1500多人,最遠小組離村部還有8公里的山路時,我意識到村口相對平坦美麗的景象只是上東的一小部分…….

第二天,我隨駐村工作隊一起例行走訪,熱情的黃隊長問我要不要坐摩托車上去,說很難走的。我說還是走走看看吧。沿著村裡的小溪向裡走,路還好,小溪流水潺潺,楠竹錯落其中,再加上時不時有不知名的鳥兒歡唱,周圍鬱鬱蔥蔥,空氣中散發著泥土的氣息,頓覺神清氣爽。但走著走著,之前相對平坦的水泥路就開始蜿蜒上坡,周邊只見水田、林木,不見人家。黃隊長不斷地給我介紹著村裡的情況,我剛開始還饒有興趣,但隨著著上山的道路漸漸陡峭,甚至需要扶著膝蓋探身往前走時,我這個來自平原的外鄉人明顯不適應這個這個節奏了,我開始掉隊、開始出汗,開始氣喘吁吁,開始脫去身上的外套……

我是一名扶貧新戰士

我們要去的是一個叫“上塘”的村民小組,等我爬到這個半山腰的村民家裡時,就一屁股坐在門口的水泥墩上不願動彈,黃隊長取笑我:“這可是相對較近的組咧,裡邊的荷樹下、水源洞、草烏坳更遠的類”。

其實在路上,老鄉們就看到了我們,遠遠的就向我們打招呼,他們是從田地裡赤著腳回到家裡的,顧不上穿鞋就熱情的給我們沏茶,還拿出了瓜子、花生、糖果之類的招待我們吃。見工作隊來,附近幾戶人家的男女老少都簇擁過來。這次來,黃隊長向他們宣傳危舊房拆除政策,並做了扶貧滿意度調查記錄。當得知我是新派來的第一書記時,老鄉們操著不是太流利的普通話說,你們上邊來的幹部給我們辦了好多好事啊。在老鄉們心裡,有這麼好的群眾基礎,我自然心裡很高興。爬山的氣息漸漸平順,我也開始詢問他們家裡的情況,家裡有幾口人?有啥收入?仔細查看牆上的扶貧明白卡,掏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詳細地記下每一個老鄉們家裡的情況。

這塊半山腰也就四戶人家,我和黃隊長挨家走訪之後,差不多快12點了,老鄉們執意留我們吃飯,我們婉言謝絕了。黃隊長說,“這個時候是插秧時節,他們的午飯一般到下午2點之後了,我們留下來不合適”,我點頭稱是。黃隊長還說,老鄉們很樸實,有時候留你吃飯你不答應,他會生氣的類!

有道是,上山容易下山難,剛剛緩過勁來,下起山來明顯感覺腳趾頭要把鞋面頂穿的節奏,幸虧我穿的是登山鞋。我是一步一趨、打著顫走回來的。回來之後癱坐下來,我幾乎不想動彈。我心裡個自己打氣,這只是開始,我必須儘快把村裡情況摸清楚,於是起身整理翻看著村裡給我提供的各種資料。

我是一名扶貧新戰士

接下來的幾天裡,我隨村幹部、駐村工作隊員們不斷走訪所轄村組,一方面是工作之需,另一方面我也有意的讓他們帶我熟悉村情村貌。附近的村組近處就去走,遠處的就用摩托車,漸漸地我也習慣了這種工作和生活。

上東村每個村民小組都有一個相對固定的名字,不像平原地區所稱的“一組二組”。好多都是老地名,像“荷樹下組”聽起來詩一樣的名字,這裡村民習慣種植一種叫“厚朴”的木本樹木,皮和根都是上好的中藥材,長著大大的葉子,近看像荷葉,我估計與此有關。“水源洞組”的叫法就顯得略微奇怪,到這個組需要爬過一個很大的山,然後又順著山的另一面下到山的底部,在三座山峰之間圍住著十幾戶人家,中間是他們的水田。我問村幹部為什麼叫水源洞,他們說,“你看,這一塊水田很圓嘛!”我聽了也很無語。比起水源洞,“仙岩背組”就顯得名副其實了,村主任第一次用摩托車帶我爬山的時候,我坐在摩托車後面緊緊抓住何湘勇的衣服,並刻意往前靠,生怕在爬坡的時候前輪吊起來,這個修築不久的組組通水泥路幾乎是40度角,我猜他們肯定把這個當成“懸崖背”了。還有草烏坳、黃土壠、龍井…….,雖然路途遙遠、地理環境惡劣,但是他們還是習慣生活在那裡,那裡是他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地方。

上東村有17個村民小組,466戶157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36戶462人,這部分人大部分是因病、因殘、因缺勞力致貧,當然還有思想。村裡山多地少,種植種類繁多卻都不成規模,青壯年大都外出打工,留守兒童、孤寡老人大有人在,再加上信息閉塞、交通不便,造成村民“兩耳不聞山外事,一心之種自家田”。

我是一名扶貧新戰士

精準扶貧以來,桂東縣各大機關事業單位幾乎全員對口幫扶,每個月的第一週為全員下沉幫扶周,對口幫扶人每月至少走訪兩次,一方面宣傳黨的政策,密切幹群關係,另一方面跟蹤貧困戶幫扶產業發展狀況。我也漸漸熟悉了他們的工作節奏,也逐漸理解了黨和國家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傾注了多大的心血。

每天我與村幹部、駐村工作隊都會面臨這樣一個個活生生的問題,需要去傾聽,需要去思考,需要去面對。

5月的桂東正值梅雨季節,每天回來,鞋上褲腿上盡是泥巴,來不及換洗,我都會及時的填寫《駐村工作紀實》,老百姓身上的淳樸與信任,他們對擺脫貧窮的渴望,都會讓人充滿力量。

夜裡,與家人的視頻通話,是消除疲憊最佳的良藥,他們的理解與支持,是我前行的動力。

初到上東,我是一名扶貧新戰士,前方的路還很長,需要去思考和做的事情也很多,唯有撲下身子、沉下心來,多做一些利民的事情,才能不辜負組織的囑託和群眾的期待。我相信克服孤獨、克服地域環境的不適、克服急躁情緒,投身到黨和國家最需要的地方,這何嘗不是人生中的另一種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