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觀察了14年發現,那些很努力卻沒有成就的人都有一個特點

01

一段話,雖然今天看起來有點老,但還是像:

你用小米手機,穿萬科T恤,泡β咖啡聽創業講座,在家看哈佛公開課,每天都要讀36氪,蝙蝠的大圖案很清楚........

我觀察了14年發現,那些很努力卻沒有成就的人都有一個特點

如果以上條件都滿足了,你還是應該每天擠地鐵。

如今,一些內容可能被修改為優衣庫、混沌研究會、訪問、各種知識支付和階層固化等,但本質並沒有改變。

日前,公開號的精衛創投也發了一篇文章,“忘記創業,認真做生意”,瘋狂的投資人士也在反思。

政府倡導“大眾創業、大眾創新”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作為一種社會潮流,它有其價值。但說到個人、團隊和企業,創業和創新都必須遵循一個基本規律: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和創新,創業和創新都是一輩子的事。因為我們選擇承擔這個責任。

在“雙創”的旗幟下,我們看到很多人跟風。當然,也有人掛著這隻羊頭做房地產和圈錢。這樣一來,雖然流氓並不缺乏精明。最愚蠢的是,不管你的處境和處境如何,你從來沒有自己的看法和判斷,你可以做任何社會上流行的事,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如果你投入其中,它將永遠是炮灰和成本。你不知道怎麼死。

02

我觀察了14年發現,那些很努力卻沒有成就的人都有一個特點

2010年,我出版了一本關於個人知識管理的書《你的知識需求管理》。這本書出版前後,我遇到了許多對它感興趣的人。但也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對個人知識管理感興趣的人應該是那些想進步的人。有些人讀過書,問過一些問題,卻不知道該怎麼辦。我稱他們為“不積極的”學習者。

還有一批人不僅對個人知識管理感興趣,而且喜歡學習,參加各種開卷活動,學習時間管理,聽各種Ted講座,參加各種社區活動。我成了一個“積極”的學習者。

但是在過去的十年裡,我觀察到這些積極的學習者並沒有因為周圍的學習而取得很大的成就。相反,那些不活躍的人已經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

為什麼整天想著學習和進步的人沒有進步?

一年的兩會上,火箭軍兩會代表、火箭軍裝備研究所某研究所所長李先宇成名。她是北京大學高考二年級學生,還是黑龍江省理科狀元。從這個角度看,人才沒問題,但在採訪中,她說:

“我沒有一個偉大的目標,也沒有一個長遠的計劃。我的特點是一步一個腳印,只要我有機會,我就能抓住它。無論我們做什麼,我們都能以堅定做好事情。”

其實,這代表著一種沒有明確目標和方向,不需要做任何計算,也沒有特殊興趣的人。但只要有人告訴她該做什麼,她就願意努力工作,持之以恆。

此前,我們在文章中提到,北京兒童醫院賈立群主任也屬於這樣一個人。

賈立群導演似乎對自己沒有什麼清晰的認識,但他把一切都做到了極致:上山下鄉是當時的一種潮流,所以他沒有選擇地去了。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他與此無關,也依賴於此。他通過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他被推薦去工農業和士兵大學讀書。他過去喜歡收音機和汽車,但建議去醫科大學。他在學校學習很努力。據說他在學習解決問題時,把自己的頭骨借到宿舍去研究。當他早上醒來時,那是他的頭骨。

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兒童醫院放射科,通常是輔助科。然而,他卻能成為數十年來的頂尖專家,將賈的B超診斷推向了頂峰。

在撰寫《優秀規範:如何成為專家》時,我曾採訪過一位“國家工程勘察設計碩士”(國家工程勘察設計碩士,中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國家榮譽稱號)。根據《國家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評選辦法》的要求,建設部每兩年(偶數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的人數一般不超過20人)問他如何成為大師。他說了一件有趣的事:

“我不知道。至少我以前不想當大師。只是工作太多了

03

我觀察了14年發現,那些很努力卻沒有成就的人都有一個特點

按照流行的說法,每個人都應該用心,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專業或崗位,從而取得成就。但以上三個似乎都不是,他們都取得了成績。

當然,最好做你感興趣的事,但問題是大多數人不知道他們感興趣的是什麼?還有很多人,說實話,沒有明確的興趣點和方向。我們該怎麼辦?

拋開這些,根據我們的研究和觀察,如果一個人想有所成就,核心是要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標。

當然,這個方向和目標可能是你自己決定的,也可能是外界給你的、你認可的。為什麼很多人在軍隊裡容易建功立業,因為強調服從:派你去做,你一定要做好。像李先瑜這樣的人就像水中的魚,所以我能做好。賈立群也屬於這種人,連鍋爐都比別人好。

另一個是你的方向和目標必須客觀可靠。

為什麼方向和目標如此重要?

因為只有確定了方向和目標,才能談深度,只有深度才有多餘的價值。現在在知識過剩的環境下,如果你沒有方向和目標,不能專注於一點,那麼你學到的是多個領域的常識,不能帶來優勢。如果你能在百度上找到你掌握的所有東西,為什麼人們會邀請你呢?

實際上,這是一樣的。如果你今天這樣做,明天這樣做,你永遠不會成為某一領域或專業的大師,而初級水平最容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即使以後不再學這個專業,在某一領域取得碩士學位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方法和能力,對於其他專業的遷移也很有價值,因為心理學研究證明,抽象化和概念化水平越高,遷移的能力就越容易。

許多教育專家建議,應該讓孩子們練習一種業餘愛好,努力達到專業水平,不是為了將來,而是要知道專業和業餘的區別。當他們想知道自己將來想做什麼的時候,他們應該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才能成為入門級和頂級。如果他從未達到專業水平,他可能是他生活中任何領域的“粉絲”。

04

當你有了方向和目標,你會發現你沒有時間去擔心知識,你有自己的信息和知識“過濾器”:

不屬於你的方向和目標的事情,不管多好,都和我無關。弱水三千,只拿一勺,這次你知道它屬於你一勺!在這個時候,你會明白很多書是不讀的,很多人不需要看它們!

當你有了方向和目標,你的眼睛就會堅定有力。即使人們說無論階級固化和社會分類有多大,你也知道固化是因為沒有更高的價值。只要你的價值得到提升,你就能實現階級的飛躍,這不是問題!

光有提高自己的動力是沒有用的(想想那些每天像雞一樣打架的人),動力太強了,你甚至可能誤入歧途,那些想改變自己太多,又不願意付出代價的人最終會成為騙子的目標。

為了取得真正的進步,我們必須把動力與方向和目標結合起來。在實現目標的道路上,熱情和動力才是有價值的。如果沒有方向,熱情就是火!在確定了方向和目標之後,就是這條道路上的努力。這是一場長期的戰鬥,別指望三兩天就結束了

這涉及到具體的方法和工具。只有當你完成了一個方向和目標,你所學到的方法和工具才會有用。這就是為什麼整天沉迷於閱讀、時間管理和印象筆記的人沒有取得很大進步的原因。他們學到了很多方法和工具,但從來沒有真正地將它們用於一個方向和目標。

同時,你應該真正做項目,完成任務,在這個方向和目標上反思、改進和完善。只有這樣,你才能最終把這個方向下來並完成它。

當然,這個過程有幾個迭代。我想我理解了一段時間,但我以後可能會發現仍然有很多盲點,所以我會繼續檢查和填補空白!

05

我觀察了14年發現,那些很努力卻沒有成就的人都有一個特點

總之,在這個時代,如果你真的想提高自己,你必須有一個方向和目標。只有朝著這個方向和目標積極積累,才有價值!

如何設定這個方向和目標?

首先,你知道你想做什麼。這就是你的方向和目標。

但我也可以給你一些建議:如果你想把這個目標細化成可操作的東西,你需要把它縮小。如果你不確定你的目標是否可靠,你可以把它發送到消息中,也許我們可以給你一些建議。

第二,你不知道你在想什麼,所以考慮做你最好的工作。

為了達到最好的工作,你需要學習什麼,實踐什麼,思考什麼會自然而然地產生,這是你的方向和目標。像上面的例子一樣,女總和兒童醫院院長,既然做到了,就可以做到最好。為了做到最好,他們可以放下其他事情,專注於一個地方,工作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他們一定會得到很多。

對於大多數想在沒有方向和目標的情況下前進的人,我的建議是:

第一:控制你的慾望。

你的興趣遠遠大於你的能力和時間。有太多你感興趣的事情,不是Nb,而是pit。你這麼努力卻失敗的原因是你想得太多,興趣減退,只關注一個地方。很多有成就的人不是那些太敏感、太聰明、太精緻的人。你得做個老和尚。

第二:興趣不那麼重要。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和目標,那麼你就可以充分利用它。為了做到最好,你知道你應該學什麼,做什麼,想什麼即使你以後不做,你也會欣賞這個過程,因為任何領域在最後都幾乎是一樣的。

第三:相信時間的迴歸。

不管我們一年做十件事還是十年做一件事,回報都是不同的。做一件事到極致,時間會給你想要的回報。

從2003年第一次寫個人知識管理開始,我遇到了各種各樣想改進的人。2010年《知識需求管理》出版後,越來越多的人和我交流。

在編寫《如何成為專家》這本優秀代碼的過程中,我們與數百位各領域的專家進行了交流和訪談,發現那些在各領域取得成就的人,除了努力之外,還有一個:

他們都有自己的專長和方向。

對於那些積極進取、努力工作但最終一無所獲的人來說,最大的問題是他們通常有很多方向,對很多事情感興趣,做過很多事情。

聰明的你,應該知道怎麼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