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孩子,家长“战斗力”基本为零,巧用“鱼缸法则”很关键

5岁的涵涵很活泼,妈妈很满意孩子的性格,经常带涵涵串门玩,而涵涵也喜欢交朋友,只是到了小朋友家之后,涵涵有些太过放松,好像在自己家似的,一会儿在客厅里跳来跳去,一会儿又跑到了沙发上,一会儿窜到了人家卧室中,一点儿也不认生。涵涵妈妈制止了几次都不管事,只能不停地向朋友道歉。涵涵这种任性的表现,让涵涵妈妈很尴尬,下次再不会带他来串门了。

孩子性格外向,本来是件好事情,但遇到这么任性的孩子,相信家长们也承受不了吧?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后,就是喜欢和家长对着干,家长说该吃饭了,他却拿起画笔要画画;出门前讲好了逛街时不买娃娃了,可走到玩具店前依旧是驻足不前,不给买个新娃娃还会哭闹不停。面对这样任性的孩子,家长们应对的战斗力基本为零。

任性的孩子,家长“战斗力”基本为零,巧用“鱼缸法则”很关键

难道家长们就这样“束手就缚”了吗?面对任性的孩子,家长是一味的压制,还是采用合适的方式,来“驯服”这些不易就范的“小野马”呢?办法还是多多的,但首先要弄清楚孩子任性的原因都有哪些。

一、孩子任性的原因有哪些?

1、孩子自我意识觉醒导致任性。

这一点是英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提出来的,他认为,孩子任性不听话,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孩子从2岁开始,就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注重自我感受和表达,对行动自由、言语自由有了自己的想法。此时,孩子会做一些家长认为不合理的行为,当家长询问其原因时,孩子还可能回答不上来。

任性的孩子,家长“战斗力”基本为零,巧用“鱼缸法则”很关键

2、家长过分约束孩子,反而适得其反。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管教太严,不让孩子干这个,那个地方也不让去。在这些家长眼中,孩子就得管,而孩子就是要在家长的约束下才能成才。当孩子见识到了外面宽广的世界后,心理会发生变化,越来越不服从家长的束缚,会以其自己的方式来反抗,轻者孩子表现出任性的举动,重者还可能和家长对着干,或者离家出走。

3、毫无原则的家长,也会促使孩子更任性。

话又说回来,凡事讲究个度,若是家长对孩子太过放任,一点儿原则也不讲,那就会进一步强化孩子的任性行为。孩子在对家长不断地试探中来对家长的容忍边界做判断,若是家长第一次嘴软了,松口了,孩子会在下一次变本加厉。若家长此时拒绝,则孩子会任性得更加厉害。

任性的孩子,家长“战斗力”基本为零,巧用“鱼缸法则”很关键

另外,孩子若是由爷爷奶奶隔代抚养长大的,出现任性性格的比例也会多一些。当家长意识到孩子已经进入到自我个性表达期时,就要特别关注了,不能让任性的孩子自由地发展下去,那样,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二、任性对孩子的影响。

1、自控力差。

相信大家都见过因为达不到目的而在地上打滚、撒泼的孩子吧?孩子拗起来,家长拉都拉不起来,这种情况若是持续下去,不但对孩子的身体成长不利,还容易养成无法控制自己行为的习惯。自控力差,没有自律的孩子,长大进入到工作岗位后也无法成大事。

任性的孩子,家长“战斗力”基本为零,巧用“鱼缸法则”很关键

2、性格偏执。

孩子若是摸透了家长的脾气,会有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家长管得严了,孩子要反抗,管得松了,孩子便“无法无天”,在这种不断变换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而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也往往有偏执的一面出现。

3、社交能力不足。

任性的孩子一般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即便是和同龄的孩子玩耍,也不会顾及小伙伴们的感受,他可能会强迫同伴接受他的想法,若是遇到其他小伙伴的反对意见,则可能会出现烦躁、愤怒等失控情绪,面对这样的情况,相信其他小伙伴也是会敬而远之的,时间久了,孩子就没有朋友了。

任性的孩子,家长“战斗力”基本为零,巧用“鱼缸法则”很关键

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法则,称之为“鱼缸法则”,现在已经普遍应用到家庭教育当中了。对于任性的孩子而言,家长不妨提供给孩子适度的自由空间,让孩子在既定范围内享受到一定的自由,当然,这些自由不单单局限于空间,还有表达的自由、选择的自由等等。

三、巧用“鱼缸法则”,给孩子适度的自由空间。

1、何谓“鱼缸原则”。

有一个故事,在某公司的鱼缸中生长着几条小鱼,年复一年,鱼还是那么大。直到某一天,鱼缸被打碎了,小鱼被放养到池塘中,等过几天鱼缸买回来后,发现小鱼竟然长大了。小鱼成长需要空间,孩子成长也需要适度的空间,在鱼缸的束缚下,孩子会缺乏创新性,而脱离了鱼缸,孩子虽然放飞自我,但还是需要有一个度加以约束,不能让孩子无限制地享受“自由”。

任性的孩子,家长“战斗力”基本为零,巧用“鱼缸法则”很关键

2、家长要把握好自由空间和适度边界的“度”。

即使将小鱼放养到池塘中,也是有边界的,这就是适度。而池塘显然是比鱼缸要大得,这就是自由空间。家长在面对孩子任性表现时,不妨事先制定好规则,明确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协商进行,什么事情是底线,不能触碰。最好将规则纸面化,也可以在每次可能有越界的情况出现前,家长提前预知,提出警告,管理好孩子的日常行为。

3、家长要有选择地尊重孩子的行为。

同时,家长也不是限制孩子的各种行为,不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始终是独立的个体,禁锢得了身体,却是禁锢不了思想,因此,家长也是要懂得放开手,给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并注意倾听其声音,及时纠偏。只有在尊重孩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家庭关系,才能够培养出知书达理的下一代。

任性的孩子,家长“战斗力”基本为零,巧用“鱼缸法则”很关键

过去的研究和经验已经证明,孩子只有在一定约束下才能顺利成长,而孩子其实也希望在较为明确的界限内活动,对于孩子来说也有把握的尺度。所以,家长们不应该对任性的孩子太过焦虑,也不要放任自流,而应该将“事先采取约束、事中适当说服、事后有序管理”合理调配,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今日话题互动:各位家长,在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您的孩子有过任性的行为表现吗?您是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的呢?欢迎留下您的想法和建议,一起参与话题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