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進步的文山故事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位於祖國西南邊陲,是雲南乃至西南諸省(市)通往東南亞南亞的重要通道。文山州民族眾多、民族文化豐富多彩,有漢、壯、苗、彝、瑤、回、傣、白、布依、蒙古、仡佬等11個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58%。

1958年4月1日,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後,60餘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文山州以“紮根邊疆、心向中央”的歷史使命和莊嚴承諾,把發展民族經濟、加強民族團結、維護邊疆穩定作為區域發展的基礎和前提,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努力建設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從一個昔日貧窮落後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逐步發展成為一個經濟興旺、文化繁榮、民族團結、人民安居樂業的民族自治州。

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山故事

文山各族人民團結一家親 州委宣傳部供圖

2009年底,文山州率先在平遠地區和老山片區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活動。以開展“手拉手兄弟情、心連心魚水情、肩並肩愛國情”三項活動為載體,創造出用民族教育促進民族人才培養、用民族幹部促進民族政策宣傳、用民族語言促進民族感情溝通、用民族節日促進民族關係密切、用民族幹部促進民族矛盾化解、用民族內力促進民族經濟發展“六用六促進”工作法,成為了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工作“雲南經驗”中的“文山特點”。

近年來,在認真總結平遠地區和老山片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基礎上,文山州堅持“12345”工作思路,全力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圍繞一個目標,夯實兩個保障,堅持三個推動,突出四個詮釋,講好五個故事,紮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活動。抓住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契機,爭取到各類項目資金2.4億元,實施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4個、示範鄉鎮20個、示範村245個、示範社區8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戶20071戶;州委、州政府命名了第一批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單位1138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教育基地17個。努力挖掘打造出省區跨區域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聯盟、“西疇精神”“老山精神”引領示範創建等在全省、全國獨具特色的創建工作模式,創造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

講好朝著幸福奮鬥的故事

“西疇精神”和“老山精神”是文山寶貴的精神財富。為進一步豐富完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內涵方式,進一步激勵全州幹部群眾“團結共創”的信心和決心,讓各族兒女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進民族團結上來,文山州打造了以弘揚“西疇精神”“老山精神”為主題的“共有精神家園聯盟”。

作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區,文山州3.15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中,石漠化或潛在石漠化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里。在與石漠抗爭的艱難歲月中,文山各族兒女幹出了“敢叫石漠變綠洲”的驚天壯舉,創造了“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的“西疇精神”。重讀、重解、重用“西疇精神”,對於激勵全州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以奮鬥姿態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開啟新時代文山跨越發展新徵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山故事

西疇縣三光片區石漠化改造 州委宣傳部供圖

文山州是新中國成立後經歷戰爭時間最長的地區。在祖國西南邊境發生的那場戰爭中,文山各族同胞與參戰將士共同鑄就了“艱苦奮戰、無私奉獻”的老山精神。傳承和發揚“老山精神”,使文山各族兒女更深切地體會到家國情懷,更真切地領悟到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促進了邊疆各族同胞精神相依、心手相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山故事

老山主峰 州委宣傳部供圖

講好攜手發展進步的故事

文山州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山水相連,各族群眾的交往交流交融密集頻繁,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持續深入,有著獨特的區域優勢和共同的戍邊職責。

文山州以《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為戰略目標共同推進兩州(市)接邊地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為主線,著力打造了文山—百色共創跨省沿邊連縣凝聚同心築夢力量的“共建共創跨省聯盟”,共同致力於開展“共謀發展、促利益同體”“共護生態、促綠水同流”“共搭平臺、促文化同興”“共惠民生、促幸福同享”“共創平安、促和諧同行”“共夯基礎、促區域同進”等“六共六同”行動。

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山故事

文山州舉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聯盟研討暨簽約會議 州委宣傳部供圖

著力推進邊疆地區在經濟發展、生態保護、文化交流、民生建設、維護穩定、黨建聯建等方面的聯建共建。特別是兩地在醫療、出行、司法調解、守邊固邊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有力促進邊疆地區經貿往來、文化交流,很好地搭建起邊疆地區交往交流交融的橋樑和紐帶,成為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山故事

雲南從這裡走向大海 州委宣傳部供圖

講好共同富裕奔小康的故事

文山是“中國三七之鄉”,為進一步壯大以三七為主的民族醫藥產業,夯實群眾增收致富基礎,文山州著力打造以文山三七為代表致力各族群眾增產增收的“民族團結醫藥產業致富聯盟”,講好共同富裕奔小康的故事。

2019年,雲南三七科技藥業有限公司等十五家企業共同簽訂《文山三七民族醫藥產業創建聯盟公約》,成立了創建聯盟,致力於打好“文山三七”地理標誌品牌,開展三七產業大數據庫建設、文山三七“三標”聯用、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國際註冊等民族醫藥產業發展工作,造福各族群眾。

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山故事

文山三七國際交易中心 州委宣傳部供圖

今年2月,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當得知三七被武漢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醫療救治組列為治療中推薦使用的中藥協定處方用藥後,文山三七民族醫藥產業創建聯盟等三七企業、合作社,積極響應三七藥材捐贈活動,18家三七企業、合作社踴躍報名捐贈三七藥材,共捐贈三七粉、三七口服液等三七系列產品6.32噸,總價值680餘萬元。充分體現了文山州廣大三七等民族醫藥從業者奉獻社會的責任和擔當,唱響了“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園的的時代讚歌。

講好你我親如一家的故事

基於文山州各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深化,在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為促進11個世居民族凝結成血脈相通、命運相連的共同體,文山州打造以民族學會為載體促進民族關係更為深入融洽的“交往交流交融聯盟”。

通過深入開展“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教育實踐活動,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以民族特色文化、民族特色節慶、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等方式加強民族民間的多元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人民大團結,不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創新發展。

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山故事

坡芽歌書 陳柏宇 攝

聯盟創建以來,各成員單位積極響應文山州全力打造坡芽歌書、銅鼓文化、蘆笙文化等地域文化品牌,組織推動了“六個文山”文化精品創作工程,組織拍攝和創作了一大批反映文山特色和文化精髓的文藝作品。其中大型壯族歌舞詩畫《坡芽情歌》獲得2015年央視《合唱先鋒》年度總決賽桂冠和2016年第九屆世界合唱比賽無伴奏組金獎第三名,《坡芽歌書—情愛密碼》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挖掘少數民族優秀傳統體育文化方面,聯盟成員單位積極組團參加國家和省舉辦的各類各層次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培養了世界拳王熊朝忠、嚴啟慧等一批少數民族體育運動員,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講好文山“紮根邊疆、心向中央”感人至深的故事

近年來,文山州打造以“融媒體+民族團結”為載體擴大示範創建工作號召力影響力的“宣傳教育聯盟”,充分發揮州級融媒體、8縣(市)融媒體中心作用,在拓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的廣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成功推出了一批在全省、全國都獨具特色的品牌和亮點。

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山故事

“融媒體+民族團結進步”——全國民族媒體雲南行 州委宣傳部供圖

2019年,舉辦了民族團結短視頻、小故事、文山州“最美民族村”評選,承辦“融媒體+民族團結進步”——全國民族媒體雲南行、民族地區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理論研討會等一系列活動,全面展示了最美麗的文山、最團結的文山、最奮進的文山,網上網下、州內州外掀起了一浪接一浪為文山點贊、為文山喝彩的熱潮。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網站、兩微一端等傳播平臺,同時藉助抖音、快手、火山和頭條等平臺註冊官方公眾號,開通壯語、苗語等少數民族語言欄目,不斷加強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學習以及民族團結教育。

廣泛宣傳時代楷模杜富國、全國道德模範農加貴、中國好兒子“揹帶大叔”汪克武等新時期的優秀代表人物,講好民族團結進步的“文山故事”,讓各類群體、各族群眾都能在自己所熟知的方式與渠道中提高知曉率、增進民族團結進步共識,自覺成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參與者、實踐者、維護者,進一步鑄牢了“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

民族團結的人民最幸福,民族團結的果實最甜蜜,民族團結的聲音最有力。手足相親,團結和睦,是文山各族人民恪守傳承的民族情緣;風雨同舟,守望相助,是文山各族人民齊聲高唱的團結樂章。

如今,放眼苗嶺大地,民族團結之花處處綻放;傾聽村村寨寨,民族進步之歌格外嘹亮,一幅幅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的美麗畫卷,記錄著壯鄉各族兒女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軌跡。

雲南網記者 陳柏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