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中的大哥“头把交椅”,交椅的来历

说到交椅,

很多人对交椅的认识来自《水浒传》:

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摆座次,

宋汉坐上了头把交椅,就成了梁山好汉的大哥大。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用“第一把交椅”、“头把交椅”来比喻一个企业、行业或地区的No.1)

椅子中的大哥“头把交椅”,交椅的来历

在隋唐之前,

席地而坐是中国最正统的坐姿。

到了宋朝,坐椅子的习惯才逐渐流行起来。

带来这种转变的历史上的第一把椅子,

就是交椅。


椅子中的大哥“头把交椅”,交椅的来历


南宋《蕉阴击球图》中的交椅

据资料考证,交椅起源于古代的“马扎”。

马扎最初也叫“胡床”,

(这里的“床”是坐具,非卧床的“床”)

是北方少数民族经常使用的行军工具,

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原。

到了隋朝,

因忌讳说“胡”字,又改名为“交床”

——取其双脚交叉的特点。

到了南宋,

人们又在交床的后部装上托背,

于是交椅就诞生了。


椅子中的大哥“头把交椅”,交椅的来历


自交椅发明以来,就备受上层社会的喜爱。

最初因为并非人人能坐,

就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三国志》中引用《曹瞒传》:

“公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

讲的就是作为最高指挥官的曹操,

在行军中坐交椅上休息的场景。

不仅将领行军携带交椅,皇帝出行打猎时也会带上交椅。

清宫绘画《康熙南巡图》就记录下这样一幕:

康熙在船上坐着交椅,其他人都站着。


椅子中的大哥“头把交椅”,交椅的来历


在文人诗词中,交椅则更像是雅趣生活的代表

唐代诗人李白的《长干行》中写道: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这里的“床”就是胡床(交椅)。

两小无猜围绕着交椅嬉戏,显得那么清纯稚嫩。

秦观《纳凉》诗云: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夏日炎炎,一把交椅可以换得一个诗意的午后。

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云: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坐在交椅上与明月清风对话,本身就是一件极风雅之事。


椅子中的大哥“头把交椅”,交椅的来历

《春游晚归图》中的交椅

后来,交椅“飞入寻常百姓家”,

逐渐演变成厅堂家具。

——而且是上场面的坐具,

只有主人和贵客才能享用。

除了象征意义,

交椅舒适的“绳床”坐面、人性化的脚踏、

可倚靠的或月牙形扶手或直靠背背板等,

都体现了闲适惬意的生活方式,

因而见诸于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

就隐藏着四把交椅↓↓

椅子中的大哥“头把交椅”,交椅的来历

《清明上河图》里的四把交椅

谁坐了第一把交椅?

《清明上河图》中的第一把交椅,就在城门旁赵太丞家一楼大堂中央放着。


椅子中的大哥“头把交椅”,交椅的来历

据考证,“太丞”可能是“太医局丞”的简称,在宋徽宗政和年间仅有48位,属于当时的高级医官

由此来看,“赵太丞家”一定很出名,家资也比较富有(“国医,咸巨富”,当时的名医大多能挣钱),所以医药铺办得颇为阔绰,光是铺外设立的大字广告招牌便有三块之多。

第一把交椅就出现在赵太丞药铺的中堂大厅,交椅上部的椅背顶设搭脑,再在搭脑下平行横连枨子,搭脑和枨子的中间都做得向椅后凸出,便于靠倚,座面上可能垫的是毛皮,可以保暖。

说实话,还真是精致入微。

没藏住的第二把交椅

第二把交椅,就在赵太丞家隔壁的大宅子里

椅子中的大哥“头把交椅”,交椅的来历

虽然只露出了上半部分,看不到作为交椅的交足,但是从椅圈扶手处并没有设置圈椅该有的鹅脖,且又是单独一把放在大堂的正中央,这应该是交椅无疑了。

三星级旅店中的第三把交椅

第三把交椅,不是仔仔细细的去寻找,这把交椅还真是难以发现。

它就摆在一家名叫“久住王员外家”的旅店二楼客房里,而且也没有画出全貌。这家旅店可能是民间富人开的邸店,位于内城的要地,在当时应该至少是三星级以上了。


椅子中的大哥“头把交椅”,交椅的来历

店楼上的房间窗户打开了,屋内有位旅客,作儒生打扮,可能是进京应试的读书人。

屋内的一角则端放着把交椅,虽然只露出一侧,但可以清楚分辨出它外撇的搭脑、用绳条相连的座面以及面下的交足。

最后一把交椅属于税务官

第四把交椅,也是画中唯一坐着人的交椅。

顺着三星级王员外家往右数来,就在斜对面的一所房舍中,居中有一位文官模样的人正在办公。

有学者考证,这一处房舍可能是当时设在城门附近的税务机关,而文官可能便是税务官,正在登记进出货物的应缴税款。他坐的正是一把交椅,因为被他身体遮住了,交椅的上部只露出横搭脑,所以可能是一件方后背的交椅。

椅子中的大哥“头把交椅”,交椅的来历

除了本身的价值、雅趣、文化底蕴及象征意义,

交椅之所以如此珍贵、能卖出近7000万天价,

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容易坏

在中式家具最为辉煌的明代,

曾有“交椅、圈椅、官帽椅三分天下”之说。

然而交椅不像其他的中国坐具,

承重在四条腿儿上,可以“立木顶千斤”

——它的受力点在腿部的交叉轴心。

就算经常加固也不太结实,因为还得经常折叠,

很容易就坏了。

所以,古代交椅的传世量非常少。

有专家曾说,明代黄花梨交椅存世极少,

全世界加起来也不可能超过十把。

椅子中的大哥“头把交椅”,交椅的来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