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故事|蕭明陽:扮演好“補位者”的公益角色


抗疫故事|蕭明陽:扮演好“補位者”的公益角色

如果沒有這場疫情,今年的元宵節,蕭明陽將會回到馬來西亞的家中,與父母共度元宵佳節。她已經買好了2月8日的機票,從上海出發。1月底,她看到武漢疫情爆發的消息,隨即把機票退了,打電話給媽媽說,“我可能回不去了。”

抗疫故事|蕭明陽:扮演好“補位者”的公益角色

蒲公英公益&麥特公益志願者 蕭明陽

她決定留在上海,為抗擊疫情做點什麼。武漢封城那天,蕭明陽開始加群,幫助武漢一線醫護人員轉發救援防護物資,成為千千萬萬個為疫情奔走的民間志願者之一。“雖然我不能在當地跟所有武漢人一起戰勝困難,但是我可以通過線上的資源互通和信息互助來儘自己的一份力。”

疫情如同一場黑風暴,席捲了數以萬計的普通人。在這冰冷殘酷之外,還有同樣普通的人在努力地鑽木生火,用溫暖的火光烘熱這片土地。“我們會堅持到疫情解除的那一天,相信這一天已經不遠了。”蕭明陽表示。

微小的志願者

2月27日下午4點,蕭明陽剛剛跟公司總部領導開完會,她是某國家旅遊推廣局中國區的會獎負責人,受疫情影響,旅遊業也遭受重創,特別是她所負責的MICE會獎旅遊,基本處於“休克”狀態。電話中,她的聲音略顯疲憊。

“我今天其實還挺高興的,我們籌集的第一批4臺PARP設備(P4級別呼吸防護設備,可以用於重症病房)今天中午已經抵達武漢金銀潭醫院了。”蕭明陽說,這是一批頂級防護設備,但是由於太過超前,引起“非國標不能用”的爭議,曾經接觸的武漢某大型民營醫院婉拒了這批設備。甚至有馳援湖北的外省醫療隊,即便駐守的是最危險的重症監護室,也有人“沒看上”。因為這批特殊的物資,她所參加的公益組織已經聯繫了多家醫院,最終確定了金銀潭醫院。“剩下的64臺正在從美國陸續往國內發運。”蕭明陽表示。

抗疫故事|蕭明陽:扮演好“補位者”的公益角色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後,醫療防護物資儲備和供給成為湖北各大醫院面臨的最大短板。2月12日晚,武漢中心醫院的一位醫生在微博發出求助。這位身穿防護服的醫生對鏡頭說,醫用N95沒有了,只能戴工業口罩,醫用鞋套沒有了,穿一次性垃圾袋,而他的防護服之下,是一件“薄如蟬翼的隔離衣”。自疫情爆發以來,前線醫院已經多次向社會求助。

蕭明陽最開始只是幫助身邊朋友轉發求助信息,後來她加入到蒲公英公益組織,在群中籌款,並用籌集到的款項採購物資,送到武漢的醫院和各地急需物資的醫院。

蒲公英公益組織原本是致力於援建中國最美好的鄉村兒童圖書館,讓中國鄉村兒童讀到最好的書的公益機構,在全國都有志願者分佈。疫情爆發之後,蒲公英公益第一時間關注到湖北一線醫院對於抗疫物資的需求,就開始號召世界各地的志願者向武漢捐贈醫療物資。“蒲公英公益的聯合創始人、理事、志願者們,都希望能夠儘快找到各種物資發到湖北來,捐錢的捐錢,找物資的找物資。”

抗疫故事|蕭明陽:扮演好“補位者”的公益角色

蒲公英公益&麥特公益志願者

“為了儘快採購、分發物資,我們組織裡的每個志願者都在盡力調動自己的社會資源。”蕭明陽表示。不少明星也選擇了我們蒲公英公益&麥特公益組織作為此次疫情的捐助渠道。“這批PARP設備就是有楊冪、曾嘉、趙若堯和李少紅、曾念平夫婦聯合捐贈的。哦,麥特公益組織是後來與我們蒲公英合作的,它擁有明星資源,主要深耕明星公益項目。”

抗疫故事|蕭明陽:扮演好“補位者”的公益角色

一線醫護人員已經裝備上PARP設備

蕭明陽說,當線上志願者的這段日子,她每天一睜眼就盯著手機,“需要處理和溝通核實的求助信息太多,我生怕沒有及時回應,讓求助者失望。”與此同時,線上群友們一次次的愛心接力,也讓蕭明陽不斷被感動著。

團隊中有個志願者叫何敏,2月1日早上8點,他去礄口區提貨,是100箱口罩,對方要求10點前必須卸完。當時找不到人幫忙,何敏一個人從大貨車上,卸完了整整100箱貨。並且,在接下來的大半天裡,他一個人送完8家醫院,到了下午5點半,又累又餓實在撐不住,才把後面3家醫院的物資交給另一位志願者。

莎士比亞說,你所看見的每一個微小的天體,在轉動的時候都會發出天使般的歌聲。在這場疫情中,每一個微小的志願者,從微小處出發,做足努力,唱響穹宇的天籟之音。

企業化的協作

但是,在封城期間,向“疫情風暴”中心武漢輸送防護物資並非易事。刪選信息、籌措資金、找貨、打通物流、運送到醫院,每個環節都像闖關。

“我一個人的時候只能轉發一些朋友或者網上的求助信息,或者動用我的海外關係,託人‘人肉’一些口罩回來,但真的杯水車薪。加入蒲公英公益組織之後,我才發現,國內捐助者若想在全球找到醫療防護物資,就需要對接海外的關係和資源;而海外捐助者想將醫療物資儘快送達醫院,也需要通過國內的關係,儘快走完報關、申報、檢驗、配送等一整套流程。這遠非一個人單打獨鬥能做到的。蒲公英公益&麥特公益這樣將社會不同角色聚在一起,恰好能發揮它的優勢。”蕭明陽表示。

抗疫故事|蕭明陽:扮演好“補位者”的公益角色

美國肯尼迪機場,志願者“人肉”防護物資回國

蕭明陽介紹,這個團隊裡有著明確的分工,志願者團隊內分為指揮中心、物資採購、專業鑑定、醫院需求調查、物資發放、國際物流、接收反饋,以及物資採購等小組,每組都有牽頭人,明確了基本的業務流程和協作標準,各小組做完了自己的事情就交給下一步的人。“我們用做企業的方法來做公益。”

“比如,醫院需求調查組會先確定幾家醫院,然後跟醫院溝通他們的需求是什麼,包括需求的數量、標準,就跟做市場調研一樣。需求出來之後,物資採購就開始去採購物資。對物資我們也有標準,堅持不追高價 ,堅持對接廠家,拒絕中間商,所有資質要齊全。物資採購完畢之後,物流組對接物流,發放組將物資運送到受捐贈的醫院。我們一般是點對點發到醫院,我們在湖北當地的志願者領取到物資之後,親自送到醫療機構去,還會繼續往下面一級去發放。現在只要是捐贈給醫院的物資,基本上三天之內可以到。最後接收反饋組把後續所有東西跟蹤完成,分工明確,責任到人。”蕭明陽說,雖然大部分志願者都不在一線,但團隊中的核心成員幾乎每天十幾小時都在馬不停蹄地對接貨源、醫院、物流和地方政府。

一山放出一山攔,在武漢“封城”、多地交通受阻的情況下,運輸問題成為了最大的難題。

為了保障物資儘快抵達疫區,每一批物資發貨前都要挨個確認,不僅要確認發貨,還要確認運輸過程中各個站點的狀態正常。除了物流和快遞,團隊有時還要對接航空部門,通過第三方轉運。據悉,蒲公英公益&麥特公益已經建立上海空運黃岡,黃岡空運全省的物流通道。

40多天的志願行動,加上覆工之後的本職工作,蕭明陽坦言“很疲憊”。她偶爾也想這樣的志願活動是不是該結束了,可一覺醒來,她又開始對接分散在世界各地、還在不斷尋找醫療物資並想辦法捐助給湖北的網友們。

據不完全統計,疫情爆發以來,蒲公英公益&麥特公益向疫區累計捐贈資金和物資超千萬元。

專業的補位者

在蕭明陽的朋友圈中有這樣一句話:“在‘正規軍’的物資供應漸漸跟上趟的當下,我們更像是‘游擊隊’‘及時雨’‘專業補漏’一般的存在,依舊奔波在醫院之間雪中送炭。”這是蒲公英公益&麥特公益志願者對自己的定位,做精細化、專業化的補位群體。

看看他們的捐贈策略:第一階段,捐贈防護物資為主,關注冷門群體。第二階段,繞開武漢,下沉偏遠縣市。第三階段,建立一線深入渠道,只做緊急救援。在經歷了最初大規模地採購防護物資之後,蒲公英公益&麥特公益走向了精細化、專業化。

“捐5件給身材高大沒有合適尺碼的軍醫。”

“捐70個3M1804口罩給23人的北京醫院隊。”

“捐60件杜邦800防護服給長征醫院醫療隊。”

“捐250件3M4565給中心醫院等四家機構。”

……

在一份份的工作記錄上,我們看到的是蒲公英公益&麥特公益志願者對防護物資精細化的利用。“隨著越來越多的一線醫護人員跟我們直接對接,相信會收到更多更精確的需求,而我們的資源配置也將更有針對性,也會大大提高捐助行動的效率。我們也一定會繼續努力扮演好‘補位者’的公益角色,為一線抗疫盡一份力。”

萊昂納德·科恩在《頌歌》裡唱道: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病毒如同利刃,在原本的生活中劃出一道裂隙,但無數志願者凝聚成的光芒,正透過這道裂隙灑向現實,匯聚成驅散陰翳和恐懼的力量。

謹此致敬所有幕前和幕後的志願者們。


往期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