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落在湘西(張家界拾錄一)


明珠落在湘西(張家界拾錄一)

彎彎曲曲,盤旋而上,“躍上蔥蘢四百旋”。待到車子喘氣停下,我們已置身於千峰萬壑之中。一壁呈褚色的砂岩峰柱上赫然刻鐫著: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明珠落在湘西(張家界拾錄一)

張家界亦稱青巖山,位於張家界市北30公里處,它與東面的索溪峪,北鄰的天子山構成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並以其“山峻、峰奇、水秀、林茂、峽幽、洞美”而著稱,為養在深閨的明珠。1992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作為世界遺產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而名聲大噪。

明珠落在湘西(張家界拾錄一)

進入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景區,只見連綿層疊的千萬座石峰,嶙峋嵯峨,千姿百態;高峽萬丈,雄奇險峻;峭壁千仞,攝魂震魄,令人驚歎不已。

明珠落在湘西(張家界拾錄一)

穿行於茂林峽谷澗溪之間,深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驚詫。張家界又有“峰三千水八百”之美譽,800多條溪流蜿蜒曲折穿流於幽谷溝壑,或悠悠歡唱,或飛雪濺玉,讓人留戀忘返。溪邊峰巒屹立,層疊而遠去,石壁如削,翠綠簇擁,清溪碧澗與紅巖綠樹相映,構成了一幅幅美不勝收的天然畫卷。

明珠落在湘西(張家界拾錄一)

張家界亦是一座綠色植物寶庫,森林覆蓋率高達97.7%,仰觀俯視,芳草如茵,鋪坡蓋地;古木參天,蒼藤盤繞。93個科1000餘種木本植物,將張家界鋪染成一個斑斕幽香的綠色世界。世間所罕見的珙桐、銀杏、水杉、香果樹、紅豆杉等珍稀名木在這裡生生息息,隨處可覓到倩影。

明珠落在湘西(張家界拾錄一)

據說,張家界的自然結構源於四億多年前的加里東地殼運動,滄海桑田,悠悠歲月,地質的侵蝕構造形成了今日張家界獨有的砂岩峰林地貌。

明珠落在湘西(張家界拾錄一)

1979年間,著名畫家吳冠中到湘西寫生,為其“傾城傾國”的美豔所折倒。由此,張家界的奇峰麗峽,絕代姿容被藝術家變成美麗的故事,讓這顆“養在深閨”的明珠揚名於世。

明珠落在湘西(張家界拾錄一)

1982年9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正式批准,張家界被命名為“國家森林公園”。之後更有好萊塢到張家界拍照取景,照片被卡梅隆導演青睞,用在了電影“阿凡達”上,成就了電影製作的佳話。(待續)

往期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