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不放假,湖北学生拨通教育局电话,接线员硬气怒学生为哪般?

今天人民日报微博上发起一个主题讨论, ,在主题下面有一段话:“在五一鼓励全民放假、消费的大背景下,许多初高 中学生并不放假。有湖北学生打电话去教育局被反怼:已经放了四五个月还想放假?”

五一不放假,湖北学生拨通教育局电话,接线员硬气怒学生为哪般?

人民日报针对如此小事发起讨论,爱思考的人感觉这事不小——学校放假和上网课是两个概念,谁有权力剥夺学生的休息权?

我找到人民日报微博上链接的视频,听了内容后,发现教育局接线员并没有认真解答提出问题的学生,而是摆出一付老师训斥学生的架式,亦或者是我们大人去某职能部门办事咨询,遭遇工作人员极不友善很不耐烦的刁难。细细想来,这则微博透露出的小事并不是不事,而是从小事之中让我看到了职能部门该改变工作作风,哪怕就是一个学生咨询提问,也要端正态度好好对待。

五一放假,这是依据国家法定假日规定,所有的中国公民都享有的正常权利,当然也包括广大中小学生。对于教育局接线员来说,她完全混淆了概念,把一名普通的学生本应享有的合法假日休息权给忽略了。如果换位思考一下,接线员还会这么考虑问题吗?肯定不会,因为维护合法权益是每个人下意识都会去做的事情。

对于五一上课来说,学生有权利要求不上吗?从湖北黄冈市教育局接线员的表现来看,她就在以权力之名试图堵住学生的嘴,结果她成功了。但是我相信提出问题的学生内心肯定不服气的,因为她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即教育局依据什么规定没有五一放假,仍要坚持上网课。

五一不放假,湖北学生拨通教育局电话,接线员硬气怒学生为哪般?

湖北省受疫情影响,学校至今没有开学,但是网课却早已经开始,学生对五一不放假提出质疑属于合情合理,但即使这样的不解,却遭到生硬的训斥——这是人为在扼杀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人民日报在微博上发起讨论,可不比任何一个普通的平台,这里所发起的活动一般都会带有很深的意味。通过把话题发起,然后让广大网友参与讨论,看看大家都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可能很多网友都会默认教育局接线员的“硬核反问”,也都会批评提出五一为何不放假的学生。

如果大家都这么看问题,显然大家都犯了一个思维定势的错误。别欺负孩子未成年好不好?学习上课难道就是一个学生的全部生活吗?显然不是,可是平时不管是家长们,还是老师们,却都在毫不加思索地想当然认为:学生不学生,还能做什么?就如黄冈教育局这位接线员就犯了这种思维定势的错误。

如果再深层次去剖析问题,这里还有利用工作之便,或者说权力之便,扼杀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呢。对于常人来说,学生之于教育局,教育局就是权威,学生就只能老老实实听从教育局所做的安排,或者说听学校的安排。如果两者所做的规定或安排不合理呢?谁去纠正和指出?难怪很多学生常常对有些规定不满意,但是又不知道找谁说理去,只能闹情绪,但最终还是被扣上一个不听话的帽子。

五一不放假,湖北学生拨通教育局电话,接线员硬气怒学生为哪般?

青春期孩子叛逆心理为何很突出,原来是我们太不尊重孩子们内心诉求,连最起码的沟通都不能与孩子好好说话——总是摆出一付权威者的架式,焉能获得学生的尊重?

很多青春期孩子家长或学校老师总是说青春期孩子太难管教了,其实在大家的思想观念里同样也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叛逆必须要发生吗?叛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怎样处理好师生关系或亲子关系,才能让青春期孩子和父母或老师保持无障碍沟通呢?非常遗憾的是,很少有人去深入思考这个问题。

就拿湖北黄冈教育局接线员"硬核反问“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直观的事例,接线员代表的老师形象,同时她也代表着家长,这是一个双重身份。如果你听过这个视频,你会发现简直就是老师在训斥学生,或者是家长训斥孩子。那个提问的学生还算不错呢,要是赶上我在青春期的时候,我那火暴的脾气肯定说不出好听的话来。

在青春期孩子面前摆权威者的架势,实际上是一种愚昧无知的表现。从表面来说那是装出来的样子,从内心深处来讲那是缺乏必要的做人修养。然而现如今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当大家都习以为常时,便成了想当然的一种约定俗成。对于这种公然的默认,我是持反对的,因为很多初高中生在青春期的阶段,从来都敢于挑战权威的”坏孩子“,然而他们活的并不轻松,环境不允许他们这样做。

五一不放假,湖北学生拨通教育局电话,接线员硬气怒学生为哪般?

结束语:尽管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如果家长和老师们,包括教育局工作人员也动动脑筋,深入思考一番,或许你们认为这个问五一为何不放假的学生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尊重的。因为她敢于质疑,敢于发问,尽管最终她并没有得到信服的答案。也或许将来恰是这样的孩子有出息,因为她不会人云亦云,把一切默认的东西当成是想当然,而是时刻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