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地围猎,生态链无生态,小米吞噬供应链红利背后的利润饥渴

01

糟糕故事无不为己

《美国券商如何生财》书中写道:

搞垮一个地方之后,美国券商就转移阵地,再接再厉。这种做法像流寇,也像农业上的修耕轮作:土壤需要时间恢复地力,股民也需要时间休养生息。

再笨的资本都知道什么该耍小聪明,什么时候该停。

西方谚语:金钱是长着脚的,它既能给人带来财运,也能给人制造不幸。

“生态链”,这个名词在国内科技界有两个始作俑者。其一是小米的雷军,其二是乐视的贾跃亭。

雷军提出“生态”,为企业产品横向发展和多SKU化提供注脚。雷军骂过陈年,事实上小米发展中后期,越来越像失败周期的凡客诚品。

荒唐的是,雷军骂陈年的每一句话,相关名词换换,也基本适用小米。

犁地围猎,生态链无生态,小米吞噬供应链红利背后的利润饥渴

人都善于指责他人,而缺乏自我反思。

成功时候归因于自身努力和才华,失败时候倾向于指责伙伴、环境和外界。

孟子在《滕文公上》中提出:无恒妻恒产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没有固定的价值标准(恒心),便会放任堕落,无恶不作,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小我和私心(即为己)。

一个男人如果没有稳定的爱与家庭,失去责任感,就会滥情,流连于声、色、情。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稳定的主业,稳固的主营业务,就如浮萍飘踪不定,到处寻找利润,不顾整体战略和契约精神。反正也没什么战略,只有盈利是恒定的战术。

术超越了道,企业家的心失去主宰,还能讲出什么超越前人的故事吗?

02

无人供奉

小米生态,是一个基础工程。

既然是“生态”,就应该认可创始单位的付出和奉献,受益者良多。如果认认真真打造,将会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从很多现象看,“小米生态”在强烈的业绩压力下,路慢慢走偏了。

小米生态链是一座大学,时间走过五年,优秀的学生都毕业了。紫米、华米、智米、云米,还有万魔旗下共达电声,组成了头部。

头部五强体现了小米生态链的明显特征:最好的都被小米投了,其次是顺为,晨兴资本也是小米系的盟友,也分到一些份额。

生态五大之外,小米生态链至少还有200多家企业,水平参差不齐,资本参与不高。有人辛辣地讽刺,要么投怀送抱,不肯屈就的都是贴着小米品牌的杂牌军。

老乡趟雷,自己人收割,让更多利润装入小米母盘,支撑高股价。

生态精神不存,涸泽而渔焚林围猎。割韭菜自然比造福祉来得更快更爽。

四川银米是雷军投资的,银米旗下的米筹金融才和有品对接了两个月,供应链金融做起来了,洪波的小米金融就接走这块业务,把米筹踢到局外。

干儿子终究不如亲儿子。

内在亲疏有别,不平等因素暗藏。

人就是这么一种动物,感知到了可以不说出来,但行为不会骗人。

就好比国民党的军队,嫡系与杂牌,当上了战场各怀心思。五大之外无法统一协调,内部分配矛盾未得善解,人心不服。

更糟糕的是,小米生态链条长,控制力实弱。

犁地围猎,生态链无生态,小米吞噬供应链红利背后的利润饥渴

小米投资制造商,制造商外包供应链,对手抄袭外包供应链。小米生态链依靠品牌和出货,领先仅维持3-6个月,价格更低、质量差不多的山寨款就会出现。

生态链无信仰,无人敬畏,亦无人供奉。

03

梦圆梦碎

有人进入生态链,是圆梦的。例如紫米的创始人、江阴人张峰。

电源是除了手机CPU、屏幕以外,中国产业花死功夫就能玩起来的单元之一。

小米介入后,张峰的供应链彻底转起来了,移动电源卖了一年5000万台,还做了小米生态标志性的彩虹电池。

犁地围猎,生态链无生态,小米吞噬供应链红利背后的利润饥渴

雷军、王川作为小礼品到处送人,花费不多又讨巧。

张峰后来加入了小米家庭,接掌管理不力的供应链,成为米姓的自家人。

但是生态链中如张峰这般的幸运儿,实在不多。圈内算过,如张峰这样经历的小米生态人,2300多个团队中才出现一个,就跟买彩票中奖一样难得。

电源还是小米比较认可的零部件,其他周边产品,小米更加挑挑拣拣。即便有张峰这样的操盘手,也不见得小米会投。

犁地围猎,生态链无生态,小米吞噬供应链红利背后的利润饥渴

小米生态链最喜欢扶植哪一类人?

肯吃苦、长期专注、手上活儿好、不会做品牌又听话的产品人。

这类人,中国制造业一大把。他们曾经幻想着,通过加入小米阵营,拥抱互联网完成品牌进化,提升自己的收入,专注“匠心”。

这样的迷梦,碎了一地。

追梦人自己都迷茫,到底该不该继续。

某创业者擅长电动牙刷,自己制造,到渠道卖399元。消费者反响不错,但量上不去。

小米生态介入后,各种优化,价格压低到99元,量翻了七八倍但几乎没利润。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只有米家品牌销得好,创业团队的自主品牌在其他渠道很难再出货了。

渠道动不动指着99元那个所谓“爆款”说话。

爆款,应该是挣利润的爆款,而不是挣流水的爆款。创业团队最后醒悟,但为时已晚,他被生态链牢牢绑架了。

04

卖梳子给和尚

中国业内怪现状:

雷军这种武大高材生,写了一辈子代码的中关村劳模,在拼命营销;格力电器董明珠大姐做了30年市场和营销,到处说核心技术。

小米变成了杂货铺。

小米有家的推出,标志小米派系开始用“犁地”的方式,抄袭所有的日用品类。牙刷、毛巾、拖鞋甚至鱼缸,统统进入了雷达范围。

能够起流水收入的项目,都编入“小米有品”这个菜篮子,不仅和电商门派众多“严选”打起擂台,还暗搓搓用科技产业的PE值来定价日用品销售,尽管这招在港股上没什么用。

卖梳子给和尚,这种事在阿里体系会被马云大骂,在小米系习以为常。

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目标,不同的境界。

现阶段小米只想挣钱,不想成为伟大公司。可能打一开始雷军就明确地想做个商人。

《庄子秋水篇》中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中华工商界此刻最需要大格局的企业家,他眼中看到很多人看不到的前景,心中装满天下责任。

雷布斯又在微博上宣传照片打印机了。

照片打印,一年不过2-3次,很多人手机拍摄根本不打印,只是朋友圈传来传去。你真的会为了一个品牌,买一件看起来价格特便宜、但使用频率很低的东西吗?

灵魂和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身不上路,魂不守舍,总有内部原因。

小米的对手不是业内的友商,而是东渡来的日本哲学:断舍离。

小米的粉丝慢慢就没那么疯狂了,他们购买力跟不上了,买不动了。

以洪波为首,小米系老一辈员工在香港共同成立了财富管理公司,过上了财富自由的生活。

犁地围猎,生态链无生态,小米吞噬供应链红利背后的利润饥渴

2017年以后加入小米的年轻员工价值观稀薄,热衷于打听消息,在港股卖空自家股票挣钱。

高速火车最怕什么?既怕失速也怕脱轨。

要守住500亿美金估值的关口,必有超越500亿金钱的心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