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詢問問出了什麼? 遵義市人大常委會就市檢察院公益訴訟工作進行專題詢問

專題詢問問出了什麼? 遵義市人大常委會就市檢察院公益訴訟工作進行專題詢問

2020年4月29日,遵義市五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二十九次會議,就遵義市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工作進行專題詢問,市檢察院檢察長王勇、常務副檢察長肖軍等同志作了回答。

专题询问问出了什么? 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就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进行专题询问

以下是專題詢問實錄。

市人大毛健倫同志:在公益訴訟工作中,如何將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公益訴訟的要求以及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構建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貫徹落實到遵義檢察機關司法辦案實踐?

专题询问问出了什么? 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就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进行专题询问

市檢察院檢察長王勇:首先感謝市人大常委會為遵義市檢察機關提供這樣一個平臺,讓檢察機關就遵義市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接受市人大常委會的詢問,與大家一起探討和交流,推進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也感謝毛健倫委員的提問。

關於我們在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中如何將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公益訴訟的要求,以及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貫徹到司法實踐中,我們是這樣來考慮的:

第一,我們要堅定“兩個維護”政治自覺。習近平總書記對檢察機關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檢察官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肩負著重要責任”。我們遵義市檢察機關一定堅定政治自覺,把習近平總書記對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要求貫徹落實到我們具體的思考辦案實踐中,同時把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公益訴訟的要求貫徹落實到我們具體的工作中,增強我們的政治自覺,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到每一個具體的司法辦案實踐中。

第二,堅定我們要做好環境公益訴訟的檢察自覺。把中辦、國辦關於環境治理體系建設的意見學懂、弄懂,做實。怎麼去做實?根據我們遵義的實際,我們主要考慮把加強對赤水河流域、烏江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好,通過我們的公益訴訟檢察辦案,發現兩個流域保護中存在的一些具體問題,將通過檢察建議的方式提出治理保護的意見建議,助推兩個流域生態的常態化進行,同時為兩個流域提供優質保護和檢察產品。

第三,堅定提升我們檢察辦案人員的能力水平。就目前來看,一是我們的司法辦案人員在辦理公益訴訟工作中,素質和能力是存在不足的,我們也正在考慮採取一些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是要牢固樹立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是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代表的理念,堅持雙贏共贏多贏的理念,拓展我們具體司法辦案的思路。二是堅持司法為民,立足檢察職能,通過檢察機關的辦案,發現涉及民生民益的公益訴訟、公益保護的實際問題。三是我們堅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不斷地掌握和完善在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中的檔案記錄。四是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為我們的司法辦案提供科技保障。五是加快辦理典型案例,做出亮點特色,通過不斷加強對典型案例的學習研討,啟發全市檢察機關的辦案思路,同時將通過權威檢察案件信息平臺學習其他地區檢察機關辦理公益訴訟的新型疑難複雜案件的經驗方法和路徑,不斷提升我們的公益訴訟檢察辦案水平。

市人大曾潤雲同志:2020年遵義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有哪些新打算和新舉措?

市檢察院檢察長王勇:關於2020年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我們的打算:一是準備實施“檢察新長征·最美遵義行”行動計劃,這個行動計劃其中的內涵包含了我們如何履行“四大檢察 十大業務”這個職能,守一方平安,護一方發展,其中的內涵也包括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通過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助推社會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二是準備通過加強公益訴訟工作“4+1”(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英雄烈士保護)等,在做好傳統領域公益訴訟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等外”領域的探索,特別是開展好紅色文化保護專項行動,摸清遵義紅色文化紀念設施的概況;找準缺乏管理機構和人員、維護資金欠缺、思想重視不夠、未納入登記在冊的保護名錄等存在的問題;充分調查履職,依法發出檢察建議,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履職,對紅色文化紀念設施進行搶救、維護和管理;加大排查力度,全面查清失管失修的設施的現實情況,採取針對性措施,將遵義的紅色文化資源切實保護好、利用好、發展好。

另外是赤水河流域和烏江河流域保護問題,要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實施“兩河”流域保護,加大“四省三級兩長”河流保護協作機制執行力度,辦理一批涉及水生態保護的公益訴訟案件,促進跨區域檢察協作呈現更多辦案效果。同時,大力做好公益訴訟宣傳,傳遞多贏共贏理念。增強宣傳意識,廣泛宣傳公益訴訟檢察知識、業務和成效;創新宣傳形式,通過新舊媒體多管齊下,形成多層次的宣傳網絡體系;注重宣傳方式方法,讓檢察機關成為社會民眾喜聞樂見的公益保護“法治代言人”。

市人大汪海波同志:在疫情防控期間,公共衛生、市場秩序治理和野生動物保護等社會公共問題受到普遍關注,遵義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如何就此履職發力?

专题询问问出了什么? 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就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进行专题询问

(市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肖軍)

市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肖軍:市檢察院將深入貫徹落實高檢院辦案指導意見精神,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檢察工作服務保障工作,從生鮮肉類和野生動物兩類問題入手,開展走訪排查,幫助行政機關依法履職。依法介入市場監管局、衛健委等行政執法部門對生鮮肉類市場、農貿市場、家禽市場的行政執法活動,並結合電話溝通、上門座談、聯合巡查等方式,開展司法檢查活動,確保市場秩序和安全。依法辦理了餘慶縣院介入疫情期間羅某某涉嫌非法捕獵野生動物案。

依法監督履職,全面排查群眾關注度高的口罩、肉類、野生動物等防疫和生活保障物資問題情況。介入市場監管局、衛健委等行政司法部門圍繞藥品安全、飲食安全,大力排查銷售假藥劣藥和惡意哄抬物價、牟取暴利的行政執法活動,並對排查出涉嫌違法的行為進行現場處理。對於檢查中發現的個別存在影響公共健康安全風險等問題,及時向相關單位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法定監管職責。

積極支持配合當地黨委政府,根據各院黨組的的統一安排部署,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把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生動實踐,選派幹警深入社區、超市、醫院、高速路卡等開展疫情專項排查。

市人大楊正成同志:公益訴訟檢察案件起訴率低,原因是什麼?

市檢察院第八檢察部負責人陳手千:我們將堅持貫徹高檢院“訴前實現保護公益目的是最佳司法狀態”的理念,檢察建議和起訴都不是目的,而是促進問題解決的手段,將起訴作為檢察監督的兜底法律手段,更多地依靠檢察建議促進實際問題解決,使檢察建議不是簡單的找問題、提建議,而是側重於公益保護目的實現、彰顯依法行政、體現多贏共贏理念。

堅持問題導向,為促使檢察建議得到有效落實,檢察機關一方面提高檢察建議規範化和文書質量,另一方面也注重方式方法,務求實效。採取多樣化方式,主動對接和充分溝通,召開圓桌會議,有時還與行政執法機關一起想辦法解決實際問題,既提問題,又給辦法,檢察建議得到行政執法機關的認可,落實率提高了,起訴率自然就下降了。

起訴率低是政府法治化建設提升的必然。隨著行政機關公益保護意識和依法履職觀念的增強,訴前檢察建議的提出率自然下降,同時,檢察機關督促履職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發出的訴前檢察建議得到行政執法機關充分理解和支持配合,因此不訴和少訴是正常的,也是符合法律要求和實事求是的。

市人大許鵬同志:在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中, 如何與紀檢監察機關、行政機關、社會行業組織聯動配合,通過辦案形成倒逼機制,共同推進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

市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肖軍:一是我們要做的是消除認識誤區,凝聚多贏共贏共識。

公益訴訟是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部門和司法機關都是公益保護的履職者和責任人。公益保護涉及人民群眾的公共利益,是民生問題,是黨政和司法機關為民服務的具體表現。公益訴訟檢察是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探索中應運而生,從本質看,是法律監督職能的“時代回應”。新冠疫情的防控,就是公共衛生問題,也是黨政和司法機關攜手共同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利益的良好示範。

二是加強溝通交流,完善協作機制。經常性開展座談交流,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通過檢察司法與行政執法銜接,促進信息共享,充分用好聯席會議、聯絡員、案件會商督辦、案件移送、案件信息共享等相關工作配合制度,讓溝通更順暢,讓協作更緊密。繼續推廣在桐梓縣院、匯川區院、仁懷市院實施的行政機關專業人員兼任檢察官助理經驗,發揮社會力量,充分借力“外腦”,讓公益訴訟檢察辦案提質增效。

三是形成倒逼機制,增強監督合力。檢察建議的法律效力是依靠訴訟程序來保障的,在很多被建議對象看來,檢察建議執行落實時間跨度長,威懾感受也不強烈,這就需要訴訟監督和紀律監督形成“雙重監督”。要繼續推廣餘慶、正安等地試點機制,與紀委監委建立線索“雙向”移送工作制度,聯合印發《關於職務違法犯罪和公益損害線索雙向移送的意見》,做到分工負責,相互配合,在公益訴訟案件辦理過程中,注重發現公職人員不作為或亂作為的違紀違法問題,形成線索向紀委監委移送,合力提升司法執紀辦案成效。探索吸收專業律師、律師協會等納入公益保護群體,發揮行業作用,形成公益保護良好氛圍和強大合力。

市人大田剛同志:為貫徹落實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特別是關於治水的重要指示,市水務部門如何與檢察機關共同發力、形成合力?

市水務局相關負責同志回答:2018年以來,市、縣兩級河長辦(水務局)與檢察機關聯合開展了32次“兩長”(河長、檢察長)巡河活動,發現並指出涉水涉河違法違規問題20餘處,並督促地方政府全面整改到位,助推了健康河流、美麗河流建設。由於檢察機關及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當前,全市水資源管理保護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存在汙水直排河道、“四亂”禁而未絕、部分河流河段水體水質不達標等涉水涉河違法違規問題,與“醉美遵義”顏值不相襯,與民生需求不相符。為此,我們水務部門將強化依法履職,依法行政,堅持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與檢察機關一道,高舉法律利器,充分發揮各自部門的優勢和特點,共同發力,形成合力,管理好、保護好、治理好、發展好全市水資源,加快推進水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總之,作為水行政主管部門,我們將認真執行好相關工作配合制度,與檢察機關密切配合,共同發力,管理好、保護好、治理好、發展好全市水資源,做到依法管水、依法護水、依法治水,嚴厲打擊涉水違法違規行為,為建設“遵道行義·醉美遵義”作出應有的貢獻。

市人大王弋同志:市林業部門就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支持檢察機關依法開展公益訴訟工作的實施意見》採取了哪些舉措,取得哪些成效?

市林業部門負責同志回答:一是建立線索移送和信息溝通機制。林業部門在履行森林(林地)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監管職責的過程中發現有侵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情形,應當作為案件線索及時移送檢察機關;檢察機關根據辦理公益訴訟案件的需要,可以對林業部門的執法信息進行查詢、調閱或者複印執法卷宗材料。督促林業部門對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依法履職。

二是積極配合檢察機關辦理公益訴訟案件。檢察機關在辦理公益訴訟案件過程中,需要林業部門做出檢驗、鑑定、評估、勘驗等協助的,應當予以協助;相關檢驗、鑑定等需要在公益訴訟庭審中說明的,林業部門應當安排專業人員出庭進行說明。

三是建立案件會商機制。

檢察機關辦理公益訴訟案件過程中,可以與林業部門對案件進行會商,闡明案件訴請等具體情況,聽取林業部門的意見和建議,必要時可以邀請上一級檢察機關出席會議並發表意見。

四是建立生態補植復綠基地。用於因各種原因原地不具備恢復原狀條件的刑事案件、行政處罰案件的異地補植復綠執行基地,修復生態。

五是堅持刑事處罰和生態修復相結合。堅持“修復與打擊並重”的司法理念,督促行為人履行生態修復責任。如:播州區人民法院判決的遵義市森林公安局辦理的閔福樂公司非法佔用農用地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獲得特等獎(最高人民法院評選的公益訴訟判例),正是執行《實施意見》,藉助在附民訴訟中實現生態修復,摘取了沉甸甸的桂冠,成為創新制度結出的一大碩果。此外,在2019年4月,遵義市檢、法、遵義市森林公安局三家單位共同舉辦的南環等高速公路建設生態修復啟動儀式,在偵查移送起訴階段責令建設單位對違法修建的棄土場實施補植復綠異地修復,並藉此擬建500餘畝的市級司法生態修復基地,成為聯合落實《實施意見》最具現實功效的典型範例。

市人大閔宗顯同志:市生態環境部門如何與檢察機關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破解環境汙染與經濟發展的平衡難題,共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市生態環境部門負責同志回答:一是2019年依法治省(市)五件實事要求,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委依法治市辦印發了《遵義市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方案》(遵市環〔2019〕52號),市人民檢察院、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局等6部門聯合印發了《遵義市生態環境資源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制度》,建立了聯席會議、聯絡員、案件會商督辦、案件移送、案件信息共享“五項”銜接配合制度,互設聯絡員,每年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共推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形成強大工作合力,有效懲治和打擊各類環境汙染違法犯罪行為。2019年,已召開聯席會議3次。

二是開展聯動聯合執法行動。2018年,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人民檢察院、市公安局下發了《遵義市守護多彩貴州嚴打環境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對道真縣城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等2家企業實施了掛牌督辦。2019年,市生態環境局會同市人民檢察院赴鳳岡縣貴州省騰傑發展有限公司,實地調研和推動解決該公司在生產過程中的廢水、廢氣排放等汙染環境問題,共同推動生態環境領域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

三是互學互鑑,資源共享。市生態環境局1名高級工程師被聘為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公益訴訟專家,先後多次為市人民檢察院在環境監測、生態環境損害程度鑑定評估等方面提供專家諮詢意見,如餘慶縣龍家鎮生活垃圾填埋場環境汙染公益訴訟、貴州省騰傑發展有限公司汙染周邊環境等問題。同時,自2018年起來,市生態環境局重大行政處罰會商會議均邀請市人民檢察院派人列席指導,為生態環境行政執法提供指導意見。

四是市人民檢察院聯合市生態環境局印發了《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營造企業健康成長法治環境工作聯動辦法》,定期召開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營造企業健康成長法治環境聯席會議暨“兩長”座談會,共同為企業發展和汙染防治把脈問診,互學互鑑,密切配合,破解環境汙染與經濟發展的平衡難題,共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市人大胡鵬同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需要開發和利用越來越多的自然資源。市自然資源部門如何協同配合檢察機關共同守護好遵義的自然資源,服務遵義經濟社會發展?

市自然資源部門負責同志回答:一是強化信息共享,建立聯席工作會議制度。市檢察院和自然資源部門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共同研討自然資源領域涉及公益訴訟工作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指導和推動行政公益訴訟工作。市縣兩級自然資源部門在執法履職過程中發現對自然資源領域有較大影響力的案件,及時將有關情況報告給檢察院,在移送案件線索過程中,及時將案件情況抄送檢察機關。主動定期向檢察機關交流自然資源領域公益訴訟相關案件、行政管理和執法等信息;共同開展相關培訓,發揮典型公益訴訟檢察案例的引導示範效應,宣傳檢察機關公益訴訟成效和做法,主動履職,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推進自然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

二是自覺接受監督。虛心接受檢察機關的檢察建議書,自覺依法履行職責,積極在法定期限內將整改情況反饋檢察機關。主動接受監督,在涉及自然資源領域保護的工作時,邀請檢察院共同參與工作調度會,為自然資源保護增添助力。

三是拓寬監督業務範圍。強化耕地保護,注重批、補、用、供、查全程監督。對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中的歷史遺留礦山復耕復綠問題,及礦山關閉後又產生新的違法佔地問題重點關注,進一步加強對礦產資源的開採管理,突出對礦業權設定、註銷,重點是涉及生態環境保護的監管。針對國有土地出讓金追繳中遇到的難題、推進國有土地出讓金徵收制度化、規範化,納入行政公益訴訟交流平臺,在依法出讓、依法收回土地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措施。

市人大向定勇同志:如何發揮綜合司法效能,圍繞公益保護目的,與其他行政執法機關和檢察機關形成良好密切的互動與合作?

綜合執法部門相關負責同志回答:首先,加強協作配合。綜合執法部門與檢察機關之間,應當就公益訴訟工作的協調配合和工作銜接達成共識,對食品、藥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案件,綜合執法部門應當積極配合提供證據及案件材料,充分發揮綜合執法效能,主動作為支持公益訴訟,把保護公益落到實處,達到社會治理效果。

其次,加強信息互通。行政機關之間以及綜合執法部門和檢察機關之間應做到信息互通,建立資源共享的聯絡機制,雙方可以分別設立具體聯絡員,定期相互通報行政執法信息、案件線索及公益訴訟辦理情況,共同推進工作,共同維護公益,從而進一步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協同檢察機關共同推進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保護,達到雙贏多贏共贏的效果。

最後,積極接受監督。綜合執法局作為一線執法單位,工作多,任務重,工作中可能難免存在些許領域工作疏漏,比如環境資源保護、自然資源保護等方面。我們應當積極接受檢察機關的監督,發揮好檢察機關和綜合執法局之間的監督與被監督關係。公益訴訟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把行政部門告上法庭,而是為了公益。行政機關在接收到檢察機關發送的檢察建議書時,應當及時處理,針對發現的問題爭取第一時間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