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密卷和书籍,都是那些年我们收到过的礼物

黄冈密卷

驰援湖北的医疗队员将黄冈密卷带回家送给孩子。

这则新闻让很多人看着手机屏幕会心而笑。确实,作为礼物,黄冈密卷不失为最佳之选,它既可算“特产”,也足以表达送礼人的心意。

要放在多年前,这份礼物还有一个特点:难得。谁的手里有几套黄冈密卷,他/她就是全班同学公认的宝藏男/女孩。

黄冈密卷和书籍,都是那些年我们收到过的礼物


送书注意事项

教辅这样的礼物,多半来自父母或对你特别关切的亲朋好友。同辈之间的赠礼,学习用品也居多,除了笔墨纸砚,书,也是最常见的礼物。

说到送书,似乎也有人忌讳。书与输同音,有人打麻将输了,便拿书出气,怪孩子坐在不远处读书,怪自己打牌前摸过书。孩子收到了同学的赠书,他倒是没有夺过去撕掉,却会埋怨送书者不讲道理,送人礼物也不懂避讳。

送书的避讳当然也有,但不在这上面,仅仅在于是否合乎对方的口味。

我收到的最糟糕的赠书是一本小册子,名为翻译小说,书名、作者、译者,全是生造出来的。翻开看,印刷粗糙且不说,文字糟糕得像渣渣,完全没法读。

送书人不知从哪里弄来这样的东西,他大概以为我喜欢看书,也喜欢看外国小说,不挑。没想到我不仅挑剔,还记仇。

送人外国文学作品,不仅要挑作者,还要挑译者,挑出版社。这是常识。

黄冈密卷和书籍,都是那些年我们收到过的礼物


书是最好的礼物

我收到过一套《泰戈尔全集》,是我高中时代的四名好友一起送我的礼物。高考前我生了一场病,病愈后收到了好友们的这份赠礼。我那时最喜欢的作者就是泰戈尔,收到这套书时的幸福感,可想而知了。

多年来,它跟着我从武汉到上海,在上海搬过好几次家,它都紧紧跟随着我。四名好友,如今已分散各地。友情并非永恒不变,但是同行时的记忆,却会长留于心。这套书,就是那段时光的见证。

我送给朋友的书,现在仍有印象的,一本是送给好友湘的一本《孤星血泪》。我提前一周买好,看完后再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了。为了让书看起来崭新得像没有翻过一样,我很小心,看书前会洗手,翻书时只翻开七八成,触碰书页时的动作也很轻。每次看完后,我将它压在其他书下,使它变得平整挺括。湘是不会在意这些的,是我在意。

表弟在潢川当兵,来信说想看点书,新旧不论。我选了又选,挑了一部《简爱》寄给他。一方面是我觉得他会喜欢这本书;另一方面,这本《简爱》我看了好几遍,情节滚瓜烂熟,有些段落都能背下来。送给别人我喜欢的东西,心意最真。

黄冈密卷和书籍,都是那些年我们收到过的礼物


精装本与书的价值

高中时期每月的零花钱,大部分花在书摊上,买《读者》(当时还叫《读者文摘》),买新华书店里没有卖的书。像林语堂、梁实秋的文章,都是在书摊上先接触到的。张爱玲的书,也是先从书摊上得来。买一本新鲜的书送礼,也是那阵子流行于同学之间的事儿。

这些书的价格都是我们负担得起、对方也会喜欢的礼物。送人套书就是重礼了,精装版尤其昂贵。比如有人炫耀他收到了一套《约翰·克里斯朵夫》,还是精装本,就让我们听了很羡慕。

精装本的书到底好在哪里?除了外壳漂亮,放在书架上好看,适合当作礼物送人,还有别的优点吗?

收到精装本的礼物书,我的喜悦并不比收到平装本的更多一分。因为平装本的书,读起来更方便,感觉更舒适。

书的价值,首先在于阅读,然后才能谈及其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