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未婚凍卵案,單身女性不配擁有“凍卵自由”嗎?

2019年12月23日,我國首例未婚女性凍卵一案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雖然還未得到結果,但是這個在網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此文一出,至上微博熱搜排行榜,在評論裡,有支持的、有擔憂的、有不理解的。


首例未婚凍卵案,單身女性不配擁有“凍卵自由”嗎?

據當事人徐棗棗稱,2018年11月14日,她去某醫院諮詢“凍卵”事宜,並通過了相關檢查,但她提出的“凍卵”需求卻遭到了醫生的拒絕,為此,徐棗棗把醫院告上了法庭。

徐棗棗表示:“我想把我黃金時期的卵子保留下來,相當於保留我黃金時期的生育能力。”她認為,醫方是對她女性身份的歧視,違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對男女平等,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的歧視等相關規定,她請求法院判令醫院為其提供“凍卵”服務。

但院方表示,凍卵仍然存在技術風險,加上國家法律法規未放開,因此不能執行。


對此事你有什麼看法? (單選)
0人
0%
支持凍卵
0人
0%
不支持凍卵
<button>投票/<button>

凍卵這個話題如果放在前幾年,絕對是新鮮的事情,但是自從女演員徐靜蕾2015年公開自己前往美國的凍卵經歷開始,之後又不不少國內女性遠赴海外凍卵的新聞時不時被媒體沒報道出來,比如:阿sa、林志玲等,但是遠赴海外凍卵的時間和經濟成本較高,絕大多數想凍卵的女性是難以承受的,這也是什麼徐棗棗會把醫院告上法庭的原因之一。

“我的訴求很簡單,就是要醫院給我凍卵,應該把單身女性生育權還給我們。”徐棗棗表示,還有許多像她一樣的職業女性,無力承擔出國凍卵費用,又不想錯過保存生育力的機會,徐棗棗最終決定起訴醫院,為自己做一些努力。

首例未婚凍卵案,單身女性不配擁有“凍卵自由”嗎?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凍卵,而不選擇結婚?

其實選擇凍卵的女性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她們都在為生育焦慮,在一項對女性凍卵的調查表顯示,在美國接受凍卵的女性當中,促使她們做做這樣的選擇的原因有兩個:

1、因為工作壓力大,無自由時間,長期缺乏穩定伴侶

2、承受過較大的感情打擊,對婚姻不抱太大的希望

而其中85%的人處於單身無伴侶狀態,有的一直沒找到合適的真命天子,有的剛剛經歷了一段痛苦的經歷(分手或離異),還有一些單親媽媽


首例未婚凍卵案,單身女性不配擁有“凍卵自由”嗎?

在調查中顯示,有伴侶的15%中,要麼對方沒有準備好生兒育女,要麼索性拒絕當爹,甚至還有一些女性,她們的男朋友有多個伴侶,在我們身邊,也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在找不到正確的人時,但又不希望以後給自己留下遺憾,於是他們選擇了凍卵,為自己留下“一顆後悔藥”,這真是是“一顆後悔藥”嗎?


首例未婚凍卵案,單身女性不配擁有“凍卵自由”嗎?

“唯一的後悔藥”真的有用嗎??

凍卵是冷凍卵子的簡稱,又稱卵子雪藏,凍起來的就是我們的卵母細胞。

就好像冰箱裡面的冰凍保鮮一樣,我們取母體健康時的卵子冷凍起來,哪怕機體隨著年齡增加而衰老,冷凍的卵子依然年輕,待將來想生育時,如果已經沒有合適的卵子可用,那麼取出冷凍的卵子復甦使用即可。

我們知道,女性的性成熟期,是卵巢生殖功能和內分泌功能最為旺盛的時期,一般從女性的 18 歲開始,這個性成熟期整個歷時約 30 年。


首例未婚凍卵案,單身女性不配擁有“凍卵自由”嗎?

這個時期,卵巢的功能成熟,性激素分泌旺盛,女性性功能也比較強大,擁有周期性規律的排卵,生殖器官和乳房都會在卵巢分泌的性激素下發生週期性的變化,但是卵巢它不可能永遠年輕,即使是在生育期,隨著年齡到了一定的階段,它的功能也會發生退化。

  • 30歲以後的女性,卵巢功能就會開始緩慢下降
  • 35歲之後下降速度會開始加快
  • 40歲之後則是斷崖式下跌

從上面的時間推移的數據不難看出,隨之年齡的增加,體內卵子的質量也會隨著一起急劇衰退,所以對於一些暫時沒有生育打算的女性來說,凍卵可能是唯一選擇,但是話說回來,為何不騰出點時間,找個穩定的伴侶,自然備孕,為何一定要選擇“凍卵”呢


首例未婚凍卵案,單身女性不配擁有“凍卵自由”嗎?

凍卵真的適合所有女性嗎?

其實並不是,凍卵和試管嬰兒一樣,年輕女性和年齡大的女性去做,成功率等方面是有很大區別的,前提是你有卵子可取,一般情況下,我們想做試管嬰兒或單純的冷凍卵母細胞,一次至少要取10個卵母細胞或更多,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超過40歲以後的女性,想取10個合格的卵子都是有些困難的。

而且凍卵不併是把卵子冷凍起來就行了,還要考慮卵子的復甦率,畢竟將來你拿出來不能用也是白搭,年齡越大的女性取出來的卵子相比年齡的女性取出來的卵子復甦率要低很多。

所以,如果想選擇凍卵,早打算比晚打算好,如果是身體健康或有生育打算的女性,是沒必要做這個的。

凍卵只是給一些女性朋友一份“生育保險”但這個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的,不要把這個當做一種風潮,應該深思熟慮後再做出選擇,切勿盲目跟風,三思而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