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古琴,最重要的條件不是年齡,而是

學古琴對年齡有沒有限制?古琴自古以來就是年齡跨度很大的樂器,老一輩琴家中也有不少是成年後才開始習琴的。

學古琴,最重要的條件不是年齡,而是

從撫琴的操作而言,它復歸了人體結構最自然鬆弛的狀態。從坐姿到每一個指法的操作,都只是順應人體本身自然的結構,沒有任何的造作。年紀輕時,可能身體鬆軟,適應性強;年紀稍大可能偏於僵硬,適應性稍慢。但是不論如何,針對每一個人自身而言,撫琴的過程,都會讓我們變得比自己的日常生活狀態更加放鬆。隨著學習我們逐漸地調整,關節一點點鬆軟,氣脈一點點舒展,讓身心逐漸地回到自己最舒適的節律中。因此,這樣的過程完全沒有對個人肌體訓練的強勢要求,也沒有外在的絕對標準,而只是相對自身而言,一點點放鬆,然後又繼續不斷地放鬆。這就是一條正路,而且它必定會越來越舒展和廣闊,每一個過程又始終都是如此圓滿。

學古琴,最重要的條件不是年齡,而是

以此為根本,任何一個人,任何年齡段,都可以隨時進入,不需要童子功的優勢條件,小至五歲的孩童,大至八十歲的老者,以及所有中間階段的年齡,都是完全平等、開放地被接納。可以說只要耳朵能基本分辨音的高低、手眼無礙疾,皆可學琴,沒有年齡上的限制。

學古琴,最重要的條件不是年齡,而是

如果要說學琴所需的條件,唯一的條件就是“興趣”與“放鬆”。如果你有真正的興趣,那就是你不斷提升前進的最大動力。如果你越是放鬆,越是有可喜的變化與提升。這種放鬆其實就是沒有目的,沒有機心,純粹地享受過程。其實這不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生活方式嗎?想想古人彈琴,是像現在作為一種音樂技能來學習嗎?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琴樂之妙,可吟詠情性,舒展詩文,拓展內在心性,是文人精神世界的寄託,這本是琴棋書畫的生活。今天,我們學習傳統文化,如果能夠迴歸到傳統文化的本然生活,也才會更加鬆弛而又豐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