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为遗憾的周武帝宇文邕:早年励精图治,天下一统之际却突然离世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南北朝以来,天下战乱不已,无数胸有大志的帝王,都想统一天下,实现一代帝王的最终梦想,然而,无论是高欢,还是宇文泰,都不能实现夙愿,直到历史到了北周皇帝宇文邕这里,一切似乎都开始朝向统一的步伐前进。


颇为遗憾的周武帝宇文邕:早年励精图治,天下一统之际却突然离世

宇文邕,剧照


权臣当道

宇文邕是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周书》中说他:幼而孝敬,聪敏有器质。太祖异之,曰:“成吾志者,必此儿也。”可见宇文泰是非常看重这个小儿子的,但是宇文邕前面还有几个哥哥,皇位要想落到宇文邕手上,可能性是比较低的。

在宇文泰死之前,曾托孤自己的侄子宇文护,他说自己的儿子还小,希望宇文护能够尽心辅佐,今后国家之事,都由你决定,你一定要努力完成我的志向。”

宇文泰死的时候,还是西魏政权,宇文护掌权后,拥立宇文泰的三儿子宇文觉上位,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北周就这样登上了历史舞台。

宇文护虽然是宇文泰的托孤大臣,但是他的野心十分大,先后毒杀了宇文泰的三子宇文觉和长子宇文毓,皇位就这样落到了宇文邕的头上。

引而不发

宇文邕是个懂得隐忍的皇帝,因为他的两个哥哥都反对宇文护的专权而遭到迫害,这让他明白自己实力不济的时候,是不能主动攻击的,因此,宇文邕上位后,容忍了宇文护的专权,而他自己,却将重心转移到了收揽人心之上。

北周和北齐都是由最初的北魏演变而来,北周的宇文家族是汉化的鲜卑人,而高欢家族是鲜卑化的汉人,其实,这是在当时胡汉杂糅的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北齐尽管鲜卑化程度很高,国内矛盾也很多,但是其掌握的河东,河北,山东等地物阜民丰,拥有北魏原北方六镇的强大军事力量,可谓国力强盛,反观北周,几乎只有关中可以凭为依托,而北周要想增强国力,仅仅依靠关中的少数鲜卑人显然不行,因此,自宇文泰开始,北周就大力汉化,依靠汉族豪强的关系,吸收兵源,发展经济,只有这样,才能与北齐相抗衡。


颇为遗憾的周武帝宇文邕:早年励精图治,天下一统之际却突然离世


宇文邕上位后,不能亲政,就只好经常在长安城中的太学观摩,对待大儒也极尽礼遇,这让他在百姓心中获得了好名声,而儒家素来推行仁政,宇文邕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借助儒家的力量,达到笼络人心的目的。

宇文邕的隐忍绝不是苟且,他在一方面笼络人心之际,还极尽讨好宇文护,以降低宇文护对自己的戒心。宇文护的母亲被北齐俘虏,母子分离三十五年,后来北齐将她放回,宇文邕讨好其母,赏赐她贵重的礼物。

而在564年,宇文护出兵北周,结果却失败而回,这让宇文护在军队中的声威大减,宇文邕的机会终于来到了。

572年,宇文护从同州返回长安,宇文邕送给他一篇《酒诰》,并对他说,“太后年事已高,但是仍爱喝酒,对身体不好,你拜见太后时,给她念一念这篇《酒诰》”宇文护不知是计,在面见太后时,当场念了起来,站在身后的宇文邕举起玉珽砸向了宇文护的脑袋。

之后,

诛大冢宰晋国公护、护子柱国谭国公会、会弟大将军莒国公至、崇业公静,并柱国侯伏侯龙恩、龙恩弟大将军万寿、大将军刘勇等。宇文邕将宇文护一党全部铲除,将北周大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颇为遗憾的周武帝宇文邕:早年励精图治,天下一统之际却突然离世


亲政

与一般的帝王不同,北周武帝宇文邕不仅在军事上有所建树,在政治经济的治理上同样出色。而要想振兴国家,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经济问题。

在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唐诗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其生动的写照,不仅是在南朝,北方的周和齐国都在大力发展佛教。

然而佛教的大力发展,却阻碍了当时的国家经济,以北齐为例,当时全国大约有2000万人口,佛家兴盛时僧尼竟然达到了400万之多,这些僧尼不仅不生产劳作,还不用上缴赋税,寺院也占用了大片土地,因此,种种矛盾都转嫁到农民身上,农民生活愈加困苦。

1,经济上“灭佛”,发展农业

宇文邕正是看到这种局面,因此,他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灭佛运动”,史载“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农。”


颇为遗憾的周武帝宇文邕:早年励精图治,天下一统之际却突然离世


此次运动导致大批僧尼重新回到务农,寺院变为良田,加之北周大力发展水利,还多次释放奴婢,“江陵所获俘虏充官口者,悉免为民”。在攻灭北齐之后,又多次下令“河南诸州之民为齐破掠为奴婢者,不问官私,并宜放免。其住在淮南者,亦即听还;愿住淮北者,可随便安置。”,

这些释放的奴婢为国家充实了劳动人口,加之耕地的增多,北周的国力因此得到极大的提升。

2,军事上改革府兵制

北周的军制沿袭西魏,采用府兵制,国家军队基本掌握在“关陇集团”之下的八柱国手中,宇文邕继位后,“改军士为侍官,募百姓充之,除其县籍。是后,夏(汉)人半为兵矣”。此种做法是将兵员扩大到百姓之中,因为府兵制下士兵不用缴税,因此百姓纷纷加入军队,而这些军队都成为了皇帝的亲军,由此可看出宇文邕是在培养属于自己的军事力量。


颇为遗憾的周武帝宇文邕:早年励精图治,天下一统之际却突然离世


3.攻灭北齐,北征突厥

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加强军事,宇文邕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完成统一,在575年和577年,宇文邕先后两次征伐北齐,终于攻破北齐都城邺城,俘虏北齐后主高纬,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578年,宇文邕出兵突厥,遗憾的是,在出征不久,因为身患重病,不得不返回长安,不久之后,便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宇文邕是一代杰出帝王,无论是对内发展经济,还是对外发动战争,都能有所建树,然而他却英年早逝,这和他多年的积劳成疾不无关系。

宇文邕是一位真正能够为百姓造福的皇帝,在他“灭佛”事件中,有僧人问他:“佛是救世主,陛下取消佛教,不怕受罚吗?”,宇文邕说道:“只要百姓幸福,国家幸福,我宁可受尽苦难”,其胸襟可窥一二。然而宇文邕终究没能完成统一,这不得不是一个遗憾,他的儿子也是无能之辈,最终被外戚杨坚篡权,天下被隋朝统一。

相似的人生

宇文邕的人生充满挑战与遗憾,而后周世祖柴荣的人生似乎是宇文邕的“克隆版”,两人的经历实在太过相似。

1.生于乱世,有望统一

宇文邕和柴荣都是生于乱世,一个南北朝,一个五代十国,而两人却都拥有了统一天下的资本,但是却在征战的时候,因为身体原因,暴毙而亡,而帮助他们完成统一的,却都是自己最信任的人,杨坚和赵匡胤,一个建立了隋,一个建立了宋。


颇为遗憾的周武帝宇文邕:早年励精图治,天下一统之际却突然离世


2.年轻有为

宇文邕与柴荣都是年轻有为的君主,两人继位之初,都是通过发展经济与军事,来增强国力,而且两人继位之初都不能服众,是经过一系列战争获得威信,其结局甚至也如出一辙,都是年纪不满40岁。

3.两人所在的朝代都是周

后世为了区分,将宇文邕所在的周成为北周,将柴荣所在的周称为后周,这也许只是一个巧合,但是历史,就是这样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评语

对于宇文邕的评价,国学大师吕思勉的六个字最是恰当“颇能励精图治”,但是如果要在这几个字后面加上一句,我想应该是“颇为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