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不打小孩日?寫給二胎爸媽的“孩子勸架”指南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阿德勒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 ,不打孩子,從父母的情緒管理開始。

節日創立之處是為了宣導反體罰的兒童人權觀念。可是絕大部分父母打孩子,是刻意為了體罰嗎?

不是的!

4.30不打小孩日?寫給二胎爸媽的“孩子勸架”指南

是因為父母們在事件當下沒有辦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究其根本是父母們平時就沒有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一個滿肚子都是負面情緒的人,學習再多理智的教育方法,用起來都效果不大,最後還會憋出內傷,然後大爆發。

4.30不打小孩日?寫給二胎爸媽的“孩子勸架”指南

隨著二胎的普及,如何協調大寶、二寶關係的討論日益趨多,特別是如何面對兩個娃的“打架”現象。幾乎所有的文章都會說這種現象是不可避免的,是正常的

人們比照動物界的現象來理解,比如幼鳥會把虛弱的兄弟姐妹扔出巢外,食肉動物會搶走兄弟姐妹的食物,或者把他們從媽媽懷裡推開……達爾文的進化論給了這一切強大的解釋力:適者生存。

4.30不打小孩日?寫給二胎爸媽的“孩子勸架”指南

我們並不知道動物界的父母如何看待孩子間的爭鬥,但人類父母通常的反應是沮喪、易怒、悲傷、無能為力或不知所措……人類的父母只希望看到孩子相親相愛,當看到孩子發生爭吵,他們希望這一切立即停止。

然而,阻止或杜絕孩子爭吵並不是一件易事,任何專家都給不出通用的方法或技巧。但對一些概念進行理解,可以幫助父母更好的處理孩子間的“衝突”

長期以來,我們都認為孩子間的衝突意味著競爭: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和青睞,為了提高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兄弟姐妹之間的不和諧都是為了競爭,競爭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要知道,孩子間的“鬥爭”不僅有有形的爭吵,還有無形的較量。

4.30不打小孩日?寫給二胎爸媽的“孩子勸架”指南

我們常見到的景象是:兩個小孩扭打著,其中一個跟媽媽說:“媽媽,快叫ta住手。”一般情況下,媽媽會立即朝著孩子喊:“快住手,不住手等會兒不要買玩具了。”

但是,還有一些衝突是隱而不見的。

比如年幼的孩子都會模仿自己的哥哥姐姐,覺得自己微不足道;比如性格內向的孩子,他們討厭衝突,他們習慣性退縮,但內心充滿怨恨;比如天生有缺憾的孩子,他們不是感覺被忽視就是自私地要求任何東西 ……

也許父母能感受到孩子的異樣,但大部分父母對孩子的內心波動缺乏足夠的重視,很多孩子在默默承受著痛苦。

我們能看到的總是冰山一角,我們需要理解的是水平面之下的暗流湧動,造成孩子衝突的原因是多重的,作為家長多瞭解一些,方能予以孩子更貼切的關懷。

4.30不打小孩日?寫給二胎爸媽的“孩子勸架”指南

造成衝突的外在因素

造成衝突的外在因素

出生順序。第一個出生的孩子通常有優勢,最小的也一樣,排行中間的孩子普遍來說會經歷更艱難的人生旅程。

性別。想想我們日常對待女孩和男孩,會下意識地選擇不同方式,以至於有性別認同困難的孩子,從小會遭遇更多的挑戰。

個性。孩子們生來就有不同的個性特徵,有些人更具攻擊性、挑釁性或對立性,而有一些人則更敏感、安靜或脆弱,個性差異會帶來摩擦。

4.30不打小孩日?寫給二胎爸媽的“孩子勸架”指南

天賦。有些孩子非常擅長他們所做的事情(體育、藝術、學術、領導),以至於他們在童年時期容易成為嫉妒的對象。

成長階段。年幼的孩子更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可能會大發脾氣;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有更多的情緒控制能力,但同時他們也會利用情緒達成自己的目標。

例如,他們可能有能力讀懂弟弟妹妹的弱點,知道怎麼激發他們。

精神發育障礙。患有雙向情感綜合徵、抑鬱症、多動症、自閉症或其他疾病的孩子,往往更容易陷入衝突。

4.30不打小孩日?寫給二胎爸媽的“孩子勸架”指南

造成衝突的內在因素

造成衝突的內在因素

性格。有些孩子天生就有自我意識,經常攀比,容易進入衝突狀態;害羞、焦慮或敏感的孩子不太可能引發衝突,而更有可能避免人際衝突,因此更容易內心掙扎。

語言能力。有些孩子很健談,很會說話。另一些孩子則沒有這種能力,他們可能覺得自己無法自我保護,只能撤退,看似“沉默的堅強”,其實是脆弱、孤立的孩子。

“社會化”不足。如果一個孩子缺乏閱讀社會暗示的能力,他或她可能沒有能力與兄弟姐妹較量,或者可能誤解了兄弟姐妹的意圖或行為,而產生衝突。

4.30不打小孩日?寫給二胎爸媽的“孩子勸架”指南

來自父母與環境的因素

來自父母與環境的因素

育兒風格。孩子永遠在模仿,他們很敏感,很清楚家長是如何對待他們的,他們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兄弟姐妹。記住這一點,父母應該努力成為孩子的積極榜樣。

那些兄弟姐妹相處友好的家庭,大概率是因為他們的父母有更積極的表率行為。

父母間互動。孩子們能敏銳地意識到父母是如何對待彼此的。父母的敵意常常引起孩子的敵意。

如果孩子們經常看到父母吵架,會給他們造成相當大的壓力,兄弟姐妹們可能會把氣出在對方或自己身上,覺得是自己造成了問題。

環境壓力。孩子們其實能體察到家庭的變化,比如經濟損失、失業、搬家、慢性疾病或家庭成員死亡等,這些都可能造成兄弟姐妹間緊張的關係,甚至衝突。

4.30不打小孩日?寫給二胎爸媽的“孩子勸架”指南

如何解決孩子間的“衝突”

如何解決孩子間的“衝突”

從前文中,我們看到,兄弟姐妹間的衝突確實是普遍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

但我們是可以採用一定的方法將問題最小化,但是,沒有快速的、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生活是複雜的。我可以列出一些學術研究形成共識的行動策略,供大家參考。

4.30不打小孩日?寫給二胎爸媽的“孩子勸架”指南

診斷原因。在預防或干預兄弟姐妹之間的衝突之前,把上面提到的可能原因一一篩查,這樣,父母可以更有的放矢的解決衝突。

關照自己。正如我們每次在飛機起飛前聽到的,遇到危險情況,成人首先自己帶好氧氣面罩戴,再照顧身邊的兒童。同樣,在家裡,如果父母壓力太大,父母就無法處理兄弟姐妹之間的衝突。

如果你的孩子公開打架,或者你感覺到孩子內心有矛盾,你要想辦法先讓自己平靜下來。每個父母都需要有一套自我關照的方法,比如休息、鍛鍊、冥想、交談等,嘗試任何一種可以幫助到自己的方法,並固定練習。

4.30不打小孩日?寫給二胎爸媽的“孩子勸架”指南

適當應對沖突。孩子們總是在觀察和傾聽,當你的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不要以牙還牙。

父母可以利用自己的權威,但要把控好度;我們有很多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沮喪,但不一定要咄咄逼人;但不能不管,因為好鬥的兄弟姐妹是需要父母的適當限制,以化解他們控制不了的事態。

預防工作。如果父母和孩子能知道衝突的誘因,就可以把衝突扼殺在萌芽狀態。

誘因可能是睡眠不足、錯過一頓飯、遭受失敗或失去(學業、友誼)等,那父母就要引導孩子去面對脆弱,就像前文建議父母關照自己一樣,孩子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來關照自己,比如孩子們可能需要聽音樂,寫日記,甚至打遊戲…… 我們人人都需要適當的放鬆。

4.30不打小孩日?寫給二胎爸媽的“孩子勸架”指南

多和孩子交談。越早和孩子談論他們的挫折、焦慮和恐懼越好。同樣的,談談他們的兄弟姐妹——他們對自己的感覺如何,他們對自己的比較感覺如何,他們如何處理家庭中正在發生的事情,兄弟姐妹們做了什麼觸發了他們。

當談論兄弟姐妹時,一定要讓他們知道你談論的是機密。所有這一切都將為他們樹立一個先例,讓他們發現潛在的衝突,並控制情緒反應。這也可能促使他們在將來向你尋求建議。

合作解決問題。兒童行為學家將兒童面臨的行為挑戰定義為缺乏自控能力,而不是故意的不當行為。當父母和孩子一起協商一個雙贏的局面時,衝突往往會減少。有需要的話可以考慮專業人士的幫助。

4.30不打小孩日?寫給二胎爸媽的“孩子勸架”指南

衝突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可以幫助我們成長。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掌握減少衝突的技能,是社會生活所必須的技能,將生活中的消極經歷轉變成積極經歷,將有助於我們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獲取社會成功。

解決衝突,既是當下的技能,也是伴隨終身的法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