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尼曼風險定律

卡尼曼風險定律:它是由美國經濟學家卡尼曼與特沃斯基提出的,它的內容是指一般人在面臨獲得時總是儘可能規避風險,而在面臨損失時又喜歡冒一下險。

卡尼曼風險定律的其他應用

人們在面臨獲得的時候規避風險,而在面臨損失的時候偏愛風險,而損失和獲得又是相對於參照點而言的,改變人們在評價事物時所使用的觀點,可以改變人們對風險的態度。老闆完全可以通過改變盈利目標來改變員工對待風險的態度。比如開發市場A,今年肯定盈利200萬,而開發市場B,今年有50%的可能性盈利300萬,50%的可能性盈利100萬,或更少。作為銷售總監一定要知道,大多數銷售經理會選擇開發市場A。A和B看起來都是獲得,而面對獲得的時候,人們大多不願冒風險,傾向於選擇方案A;那麼如果銷售總監怎樣鼓勵銷售經理去開發市場B呢?根據卡尼曼理論,銷售總監可以改變銷售經理判斷損失與獲得的參照點,如銷售總監提出更高的盈利目標,比如為210萬-300萬之間的數字來考核銷售經理,此時很多銷售經理就會冒險去開發市場B.為什麼?因為這時候兩個方案都是損失,所以員工反而會抱著冒冒風險說不定可以達到目標的心理,選擇有風險的投資方案B。假如260萬盈利為考核目標,開發市場A,離考核目標差60萬,損失了獎金。而開發市場B,50%的可能離考核目標差160萬,損失了獎金,但有50%的可能超過考核目標40萬,有50%的可能性獲得獎金,銷售經理就冒險賭一把。

卡尼曼風險定律還可以很好地解釋政治活動、經濟活動與企業管理中的一些現象。例如,面對緊急事件,有些領導者會採取明哲保身的策略不去作決策或僅作無關緊要的決策。因為如果作出的決策導致了損失,這比起不作決策或作出的決策沒有效果來說,將會引起公眾更多的負性評價。這種效應在社會規範和法律中也有體現。對於經濟談判者來說,能夠認識到人們總是更傾向於避免損失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可以在談判中儘量迴避提到對手可能有的損失,而多從減少他們的收益著手來贏得談判的成功。而在雙方的合作談判中,可以更多地強調雙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