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戰三天,突破敵人十萬大軍包圍圈,未料十六年後又重聚


激戰三天,突破敵人十萬大軍包圍圈,未料十六年後又重聚

解放軍最艱難的時期就是在解放戰爭初期,當時的國民黨軍隊對解放軍威脅很大,尤其是全部裝備了美式軍械且在印度整訓過的新一軍和新六軍。這兩支上過抗日戰場的王牌勁旅聯合新52軍共十萬多人終於在1946年向遼南發起兇猛的攻勢。


激戰三天,突破敵人十萬大軍包圍圈,未料十六年後又重聚

當時駐紮遼南的只有遼南獨立師,加上地方武裝也僅有15000人,面對如此懸殊的力量,當時的遼南獨立師師長吳瑞林明白,他們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一網打盡。吳瑞林對此也是深感頭疼,於是他打電話向上級彙報,誰知話沒說完電話線就斷了。由於當時雙方打得激烈,吳瑞林只是隱約聽到立即休會轉移的建議,但是之前接到的命令是死守,所以他也不確定了。對比國軍的精銳和兵力,戰勢對獨立師非常不利,為了保住有生力量,於是吳瑞林不顧反對決心轉移部隊。


激戰三天,突破敵人十萬大軍包圍圈,未料十六年後又重聚

然而就在爭議的瞬間,敵人的隊伍已經形成包圍之勢了。萬分危急下吳瑞林將獨立師劃分成三支梯隊,命令一梯隊在步雲山突圍並守住公路兩側高地,二梯隊快速通過,三梯隊斷後,他還另外抽調兩個連實施反突擊來迷惑敵人,敵人果然上當,放過了突圍的主力來打這兩個連。雙方激戰三天之後,他們突圍成功,杜聿明率領的十萬大軍無功而返。


激戰三天,突破敵人十萬大軍包圍圈,未料十六年後又重聚

當時的杜聿明以為遼南獨立師已經被自己殲滅了,還宣稱自己打死了吳瑞林。可事實恰恰相反,吳瑞林不僅衝出了杜聿明的包圍圈,還將隊伍的大部分力量都保存了下來,而這支保存下來的力量在後來被改編為四野42軍並參加了遼瀋會戰。十六年後,兩人見面又談起這一戰,杜聿明告訴吳瑞林自己深感意外,因為當時破譯了他的電報後就認定了他會死守,卻不想他在步雲山方向突圍了。吳瑞林也感慨,如果自己在那時執行死守命令了,後果是不是就截然不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