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味《詩經》:藏在“風雅頌”裡的草藥香(上)

解味《詩經》:藏在“風雅頌”裡的草藥香(上)

一部《詩經》,萬古流芳。風行大地,斐然成章。雅奏正聲,亦否亦臧。頌德詠功,祈福祈祥。文以載道,炳炳烺烺。聲以傳情,餘音繞樑。書以煥採,藝術典藏。言其三百,包羅萬象。先秦文明,自然流光。採之擷之,如返故鄉。追根溯源,總是情長。草木無言,靜默生長。幽香浮動,淡遠悠長......

——題記

悠悠詩三百 淡淡本草香

《詩經》這部最古老的詩歌總集,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風貌。它博大無比,包羅萬象,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祭祖與宴會、天象與地貌,甚至鳥獸蟲魚、花草樹木等於一部書。《詩經》之美,不僅在於用清新簡樸的語言寫盡人情世態,承載起先民的萬千情愫,更散諸於天地山川,是先人探索如何在自然中求生存、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始記錄,我們從中看到的是文學的源頭,是文明的足跡,更是中華民族的生存印證。

子曰:“不讀《詩》,無以言。”讀《詩經》,可興觀群怨,可事父事君,更可“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打開《詩經》,從首篇《國風·周南·關雎》中的“參差荇菜”而下,據統計,305首詩篇中,“載有近300種可入藥的動植物和礦物”,有144首505次提到植物,其中

記錄各種草木的約有140餘種,“僅植物藥就達50多種”。整部《詩經》簡直就是鮮活的中藥百科全書,充滿了淡淡的“藥味”,讓人歎為觀止。難怪有人說“《詩經》裡能翻出半部《本草綱目》”。

四季草木長,無言自芬芳。穿越近三千年日月,踏著近三千年風雨歸去,你會驚奇地發現,《詩經》把先民晦澀難懂的情感化作一縷縷虔誠的靈魂藏入了不同的草木植株,正肆意生長蔓延,然後在不經意間與你一次次邂逅相遇,讓你感嘆。識其形,觀其色,辨其味,聞著這歲月深處的藥草香,彷彿觸摸到了先民生活的悲喜憂歡,那種新奇與感動,就像是你走在一條熟悉又陌生的小路上,恰好遇見了一位可愛的老朋友。

清風到何物,脈脈香襲人。都說良藥苦口,但在《詩經》裡,浸潤了詩意的草藥卻香美得很,美得似乎都掩蓋了屬於它們的品性。

解味《诗经》:藏在“风雅颂”里的草药香(上)

徜徉詩深處 辨識草藥香

於詩題處聞見草藥香。詩題是詩歌的眼睛。眉山目水處,盈盈草木長。《詩經》中,以草本命名的詩歌就有多首,例如《蒹葭》《卷耳》《芣苢》《木瓜》《芄蘭》《葛藟》等。時光荏苒,草木無言,可《詩經》卻有言,下面舉隅幾例,節選美得令人心醉的千古名句,請君共我辨識幾種草藥香。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國風·秦風·蒹葭》

解味《诗经》:藏在“风雅颂”里的草药香(上)
解味《诗经》:藏在“风雅颂”里的草药香(上)解味《诗经》:藏在“风雅颂”里的草药香(上)

《詩經》中的這首名篇,香草襯美人,白露映秋光,詩情配畫意,真是美到了極致。上世紀80年代,鄧麗君翻唱的一曲《在水一方》,更是將它唱響了海內外。殊不知,“蒹葭”就是蘆葦,也是我們治病防病中經常用的中草藥。蘆葦最早入藥是在孫思邈的《千金要方》裡,用的是葦莖部分,叫“葦莖湯”,主要用於治療肺癰,具有清肺化痰、逐瘀排膿的功效。明清以後,中醫以蘆根入藥,但主要使用的是鮮蘆根。蘆根性味甘寒,既能清透肺胃,又能生津止渴、除煩,故可用治熱病傷津,煩熱口渴者。

芊芊蘆葦,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詩意一縷縷點亮,再把一顆善心注入益人的根莖,靜候在千古水濱,醉倒了金風,也醉倒了詩人。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國風·周南·卷耳》)

解味《诗经》:藏在“风雅颂”里的草药香(上)
解味《诗经》:藏在“风雅颂”里的草药香(上)解味《诗经》:藏在“风雅颂”里的草药香(上)

《卷耳》是一首妻子懷念遠行丈夫的詩,為中國詩歌長河中蔚為壯觀的一支——懷人詩開了個好頭,其深遠影響光澤後世。同時,這種叫“卷耳”的植物也在人們的關注下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書中給“卷耳”的註釋是:“一種植物,又名蒼耳,可食用,也可藥用”。詩中女子所採的“卷耳”是可食用的蒼耳嫩芽,而可入藥用的是蒼耳子,而且最好是打碎使用。蒼耳藥用首載於東漢《神農本草經·中品》,謂蒼耳性辛溫,主風寒頭痛,風溼痺痛。可通鼻竅,是鼻科聖藥;也可以治療皮膚病,稱為“癢家功臣”。患有鼻炎的人,還可以用蒼耳子(打碎)煮水燻蒸鼻部,對鼻炎引起的不適症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農家女的等待與思念就是那“不盈頃筐”的卷耳。卷耳,大自然中這種不起眼的植物也要活出自己的價值,卑微而倔強,樸素也偉大。

“采采芣苢,薄言採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國風·周南·芣苢》)

解味《诗经》:藏在“风雅颂”里的草药香(上)
解味《诗经》:藏在“风雅颂”里的草药香(上)解味《诗经》:藏在“风雅颂”里的草药香(上)

聽,一陣陣明快而優美的勞動之歌自上古悠遠的平原繡野傳來,那是三三五五田家女的群歌互答,餘音嫋嫋,若近若遠,迴盪在每一位有幸讀到它的人心中。遲遲春日,芣苢泛青,正是採摘好時節。雲淡風輕,滿載而歸,怎不叫人心曠神怡!“芣苢”讀作fú yǐ,這兩個字如今已屬生僻字,但這種草卻是隨處可見,它就是鄉下山間田野、路旁河邊都能頑強生長的野生植物車前草,嫩葉可食,除了涼拌,還可以煮粥、包餃子、攤鹹食、炒雞蛋、煲湯等。其葉和籽還都可入藥。

關於“車前草”名字的來歷,民間流傳著漢代名將馬武的故事:相傳,一次馬武帶兵出征,被敵軍圍困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時值六月,酷熱無雨,人馬飢渴,腹脹尿血,形勢危急。此時,一位叫張勇的馬伕發現患尿血的馬吃了一種牛耳形的野草不治而愈,經過親身試驗,這種草果然有奇效,就報告馬將軍。馬將軍大喜問:“此草生何處?”張勇用手一指說; “就在大車前面。”馬武笑曰:“此天助我也,好個車前草!”當即命令全軍吃此草,服用後果然治癒了尿血癥。車前草的名字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本草綱目》中對車前草的作用有一大段的描述,不加贅述。現代中醫認為車前草有利水清熱的功效,用於水腫尿少,熱淋澀痛,暑溼瀉痢,痰熱咳嗽,吐血衄血,癰腫瘡毒。可見這種小小路邊草,作用卻是非常大。

藏在先秦勞者善歌中的車前草,以它那靜樸、花朵般的姿態散佈在原野大地上,再用它清新的原汁原味回饋世人,演繹出了幾千年古國最優美的詩行。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國風·衛風·木瓜》)

解味《诗经》:藏在“风雅颂”里的草药香(上)解味《诗经》:藏在“风雅颂”里的草药香(上)
解味《诗经》:藏在“风雅颂”里的草药香(上)

“木瓜”作為文學意象被賦予了多種象徵意義,其中“臣子思報忠於君主”、“愛人定情堅於金玉”、“友人饋贈禮輕情重”三種意象逐漸成為木瓜意象的主流內涵,傳遞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感情。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考證,詩中三章分別出現的“木瓜”“木桃”“木李”同屬於薔薇科植物。木瓜可生吃,果肉香甜可口。木瓜還是一種中藥,多應用於治療用於治療溼痺拘攣,腰膝關節酸重疼痛,暑溼吐瀉,轉筋攣痛,腳氣水腫等病症。

關於《木瓜》的創作背景,書上沒有詳細記載。據我猜測,它應是周初作品,彼時小國寡民的周人剛剛推翻了泱泱殷商,禮樂文明的花朵正含苞待放,婚姻愛情、君臣情誼都和諧美好,藉助“木瓜”這一意象,自豪又滿足的周人把這一切都變成了詩,唱成了歌,成了《詩經》中的名篇之一。後世“投桃報李”這個成語就源於此,但桃與李基本是等價交換,其境界又怎能與“投木報瓊”相比呢?

草木有本心,無言卻有情。《詩經》裡的這些植物,或許能帶你在古典詩歌中感受到先民之智慧、自然之靈性,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美好。

注:1、文中關於草藥藥性與功能的描述,參考百度和《中國中藥雜誌》網。2、照片來自網絡。

--END--

福建省中醫藥文化發展促進會

解味《诗经》:藏在“风雅颂”里的草药香(上)解味《诗经》:藏在“风雅颂”里的草药香(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