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石匾題“燕晉通衢”,西門石匾題“鍾靈毓秀”的村莊

井陘縣天長鎮板橋村,地處太行山東麓,綿河近旁,東距舊縣城宋古城5公里,近鄰雪花山,西接娘子關、固關,石太高速、307國道貫穿南北,秦皇古驛道縱橫東西,據記載唐大中年間(847—860年)就有此村。相傳,村中有一條水溝,為方便通行,溝上搭有木板作橋,故以此取村名為板橋。地勢西高東低,山基岩層為太古界。境內山巒起伏,河谷盆地錯落其間。全境由百花山系段延伸入境,分為三支,左支紅岸統、鞍子坡、磨姑堖,豬頭嘴,窪嶺,最後以丘陵形式止於村;中支為房山基、猴頭堖、大小北溝,狐子窪,鎖探梁,龜山止後,平坦入境。右南支為楊家嘴,鄭家堖,黃岸,大坡,錢堖,鳳嘴堖,賈家堖入境。

東門石匾題“燕晉通衢”,西門石匾題“鍾靈毓秀”的村莊

板橋村

村落四周環山,境內紅岸統,海拔800米,為本村最高峰。全村分三大部分。主村區盆地型,呈現長形,登高俯瞰,村形如巨船,三官廟高聳,如船頭高聳,村西大土堖如鏈船大臺惟妙惟肖。船前鳳嘴堖,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似為巨船啟碇遠行而導航;窪嶺區為丘陵型,距主村區2裡之遙,處於一丘陵窪地內,綠樹四合,遠望皆樹,無以見村,進內始聞雞鳴犬吠,儼然世外桃園;後山區為山地型,距主村區5公里,多處於陡峭兩山之間,本區縱深達5公里,橫不足百米,民居全部為石頭修建,錯落分佈山上,民居之獨特面貌,隨處可尋。

板橋村建築古蹟遍佈。雙峰閣東門石匾上題有“燕晉通衢”,西門石匾上題有“鍾靈毓秀”,門洞裡的秦皇古道板橋雙峰閣下留存遺留,秦皇古道的行車轍痕從門洞下穿過,又長又深,足足有30米,深深地鑲嵌在光滑的基岩路面裡,2000平方米的王家古商鋪院,青石建造的驛路鋪舍及古騾馬大店十幾處。板橋古巷眾多,其中僅古巷就有20條,典型的有10條,從東至西依次為孫家巷、賈家巷、積德巷、月來巷、於家巷、文科巷、許家巷、王家巷、郭家巷、馮家巷。這些街巷寬窄不一,一般為的2~3米左右,窄處僅有70釐米,俗稱為“一人巷”。

東門石匾題“燕晉通衢”,西門石匾題“鍾靈毓秀”的村莊

古驛道

板橋村石器眾多,有用於日常生活的石臼、石碾、小石磨,有用於生產的碌碡、動石,用於建築夯地基的石猴以及其它用途的石槽、捶衣石、石墩等,林林總總不下三百件。此外還有明萬曆時期的板橋鐵鐘,明萬曆雕二龍戲珠圖樣的石香爐,有造型美觀的元寶石、雕琢精細的蓮花石,木刻丹鳳朝陽,巧奪天工,八蝠配四對方圍四角的王家條形格窗,雕工細緻的梁家大院木臉盆架,古樸中透著滄桑的三官廟木香墩,做工精細的於家大院木食盒、帽盒等等。板橋村內古樹與村同生,神聖與莊嚴,成為本村歷史的見證。有古槐2棵、古楊1棵、龍鳳古柏2棵、龍鳳國槐2棵、黃蓮1棵,長勢良好,這些樹樹齡多高於500年,依然生機勃勃。村內泉水井有三十多眼,旱井十多口,水窖三百多座。這些井各具特色,用水量最大的古井為五道爺廟泉水井;口感好,婦女坐月子專用李宅泉水井;救人急難的孫家巷泉水井;泡茶、招待貴客時用場水井;還有歷經二百多年,依然如故的九九旱井。

隨著對時代的流轉,社會大眾充滿了對歷史的瞭解和回味,板橋村厚重的歷史光環,必將重現於世人眼前,述說它古老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