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16歲寫了首詩,名動京城,開啟詩王傳奇,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眾所周知,古代詩詞種類繁多,大多都是詩人的有感而發,而指定題材的詩作比較少。比如說如果在詩的題目之中有"賦得"兩個字,大多都是參加科舉應考之作,不過也並不完全,比如說在送別詩中也屬常見。在送別的場合,詩人賦詩也經常被限定題目,只不過由於題目被限定,詩人發揮起來自然有所不便。所以一般來說,這類詩文中佳作確實是比較少的,而其中最為經典的"賦得詩"絕對是白居易的這首。


白居易16歲寫了首詩,名動京城,開啟詩王傳奇,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白居易是我國唐朝時期十分傑出的一位詩人,他也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一直以來被人們冠之以"詩王"之稱謂。這首詩的題目就是被限定為詠古草原送別,所以詩人在寫詩的時候要寫到草原,要寫到送別,只能從其中找到關聯才能落筆。於是白居易在《楚辭》之中找到二者的關聯: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白居易16歲寫了首詩,名動京城,開啟詩王傳奇,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這兩句詩本來只是感嘆王孫不歸,沒有正面寫離別,可是在盼歸的過程中,我們能夠感到其實已經包含離別,而那種感情則是由春草所引出,這樣一來,草與送別之間就有了關聯。而這也是白居易這首詩的尾聯之所在,"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其中"萋萋"兩個字既是形容春草,而另一方面也是形容分開之時的那種感情。

這首詩的頸聯寫的也很好,遠去的人沿著那條古道離開,經過荒城而走向更加遙遠的地方,芳草蔓延在古道的兩旁,有些甚至已經長到了道上,而在陽光之下,碧綠色連接著荒城,竟將那荒城襯托得有些許生機。在這裡,詩人沒有直接說古道以及荒城之上長滿青草,而是將筆墨的重點寫在草的茂盛之上。


白居易16歲寫了首詩,名動京城,開啟詩王傳奇,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看到這裡之後,朋友們不難發現,詩人在這後4句中,傾注了很多心思,但是這首詩最為著名的卻並不是這幾句,而是前4句。前4句的經典自然是不必多說,連小孩子也能夠朗朗上口,詩人在這裡給人一種毫不費力一氣呵成的感覺,可是卻極有感染力,尤其是那蓬勃的生機更是令人感到動容。

那茂盛而又濃密的原上草,每到秋天便枯萎,到春天之後又開始欣欣向榮,就這樣年復一年的循環往復。野火或許能將它上面的葉子燒焦,但是卻無法燒燬它的根,等到來年春風再次吹來的時候,它依舊會如往年一樣長出新芽,這生命力是何其旺盛呀!詩人通過描寫古原上的野草,將與朋友離別時的那種不捨抒發得淋漓盡致,而與此同時,這也是一首生命的頌歌。


白居易16歲寫了首詩,名動京城,開啟詩王傳奇,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毫無疑問,這是一首流傳千古的佳作,可這卻僅僅只是白居易在16歲時所做出的作品,是他參與科舉考試時的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同樣是這年,他科考及第,沒多久之後就名滿京城,開啟了"詩王"的傳奇!其實每個人在品讀這首詩的時候,總會品出不一樣的意境,你在品讀這首詩時,又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