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刘娥,只是北宋垂帘听政的太后之一,一起看看还有谁


《清平乐》刘娥,只是北宋垂帘听政的太后之一,一起看看还有谁

不知不觉间,电视剧《清平乐》也快到尾声了,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刚播出时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刘娥呢?

在北宋,受当时的医疗技术和各种条件的影响,除宋太宗赵匡义活了58岁外,其他的皇帝大多英年早逝。所以北宋一朝共有九位皇帝,就出现过四位垂帘听政的太后。但因为当时各种因素的限制,在北宋并没有出现太后专权、宦官扰政、外戚揽权的现象,而基本上都是在皇帝成人后快速完成了权力移交。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都有谁。

《清平乐》刘娥,只是北宋垂帘听政的太后之一,一起看看还有谁

宋真宗赵恒的刘皇后

刘皇后原名刘娥,是北宋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刘娥出生平民,十五岁时进入襄王(赵恒被立为太子前封为襄王)府,公元1012年,被册封为皇后。

刘娥一生没有生育,在她的侍女李氏(即《清平乐》里的顺容,死后追封为辰妃)被真宗宠幸生下儿子后,她就将此子据为己有,让杨淑妃代为养育,这便是后来的宋仁宗。

刘皇后不仅容美姿丽,而且通晓史书。在真宗执政后期,已经开始代真宗批改奏章,并逐步干预朝政。

真宗驾崩后,十三岁的宋仁宗赵祯即位,尊刘娥为太后,并将国家政事受托给刘太后处理。刘太后垂帘听政的十一年里,号令严明,保持了全国的政务畅通。

与《清平乐》不一样的是,赵祯在刘太后去世后才知道其生母是李氏。

《清平乐》刘娥,只是北宋垂帘听政的太后之一,一起看看还有谁

宋仁宗赵祯的曹皇后

曹氏是开国将军曹彬的孙女,在赵祯第一个皇后郭氏以无后的名义废除后,被大臣们上奏进宫,后被册封为皇后。

由于赵祯一直没有儿子,后将赵氏宗室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接进宫中,由曹氏进行抚养。赵宗实于公元1062年被立为皇子,改名赵曙。赵祯驾崩后,赵曙赵祉灵前即位,称为英宗。并尊曹氏为太后。

英宗身体不好,即位不久就生病无法处理朝政,曹太后开始垂帘听政,后来英宗康复后,曹太后立即撤帘归政。

四年后,赵曙去世,其子赵顼即位为神宗,尊曹后为太皇太后。神宗即位后,开始启用王安石变法。曹太后为此事对赵顼说:祖宗之法不宜轻改,但也可不固执己见。

公元1079年冬,曹太后去世。

《清平乐》刘娥,只是北宋垂帘听政的太后之一,一起看看还有谁

宋英宗赵曙的高皇后

高氏是曹太后的外孙女,嫁给赵曙后,生了四子一女,一改以往皇帝子嗣稀少的现象。高氏素有曹太后的风范,贤淑谦逊,性品良好,深得朝野上下的尊重。

高氏与曹太后唯一的区别就是在对待王安石变法的态度上。曹太后的观点是祖宗之法可以根据现状进行调整,但不可全面推翻。而高氏的态度是对王安石的变法持全面否定态度,所以在她摄政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废除王安石的变法。

高氏在其子神宗病重时,有大臣为讨好她,提出要立她亲生儿子也就是神宗的弟弟为继承人,高氏并不没有像赵匡胤的母亲坚持要其弟即位的想法,而是从维持皇权的角度,坚决要立其之赵煦为皇太子。

在神宗去世后,十岁的赵煦即位,是为宋哲宗。高氏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九年,在这九年里,北宋局势稳定,经济繁荣,她也被司马光誉为“女中尧舜”。

《清平乐》刘娥,只是北宋垂帘听政的太后之一,一起看看还有谁

宋神宗赵顼的向皇后

在神宗病危时,向氏支持高太后立神宗第六子赵煦为太子的决定。神宗去世后,赵煦即位为宋哲宗。

赵煦在其祖母高太后去世后,他又坚持其父亲宋神宗的变法思路,造成朝内新旧党争愈演愈烈,造成了朝廷的动荡。

赵煦去世后,因其无子,只能立其兄弟即位,向氏先是不同意立神宗第九子赵佖,随后她又提出立神宗第十一子赵佶。赵佶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

赵佶即位后,大臣请向氏听政。向氏以赵佶已成年不允。后来赵佶哭涕乞求,向氏无奈只得答应听政半年。并在六个月期满后立即撤帘还政。


《清平乐》刘娥,只是北宋垂帘听政的太后之一,一起看看还有谁

北宋虽然出了四个垂帘听政的皇太后,为什么没有出现其它朝代太后听政而出现的内乱呢?归纳来可能是因为北宋有规范的文官体制和宰相制度,以及朝廷上下对这种制度的认可和遵行。虽然北宋的太后们在听政时都没有扩张权力,但曹太后不坚决支持变法和高太后的完全反对,限制了北宋的发展,也影响了国政大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