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那年,中美兩軍的大佬們都在幹啥?

又到“五四青年節”,再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話說,諸位可知多少歲算是“青年”?

如果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說法,恭喜諸位,估計大家都是“青年”,因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青年”的定位是16-45歲。

45歲了還是青年?

偶也很喜歡這個定位,但怎麼看怎麼彆扭。所以,還是採用咱們中國共青團對“青年”的定位吧——14-28歲。

28歲是“青年”的末班車,下一站就駛入“中年”了。既然本公眾號聚焦美軍,那就根據媒體公開信源,看看中美兩國4名現役高級將領(主要是陸海空三個軍種的司令,解放軍東部戰區司令和美國印太戰區司令)在28歲時都在幹啥?

注意,三個軍種的頭兒,咱們這兒都稱“司令員”,但美軍都不叫“司令”,其中陸軍和空軍叫“參謀長”,海軍叫“作戰部部長”。需要說明的是,美國陸軍和空軍將領的資料一般較為詳細,但海軍將領的信息常常語焉不詳。

一、中國陸軍司令員韓衛國與美國陸軍參謀長麥康納爾

28歲那年,中美兩軍的大佬們都在幹啥?

韓衛國,1956年1月生,1984年28歲時,任陸軍第31軍273團參謀長(此據騰訊新聞)。2017年8月,由中部戰區司令員升任陸軍司令員。英文媒體對他的評價是:Han Weiguo is a risingstar,” Yue said. “He has a well-rounded resume and he has also shown a rathersophisticated understanding of the military reform. (“韓衛國是正在崛起的將星,其履歷非常豐富,而且他對軍事改革的理解非常到位。”)

1983年,韓衛國所在的單位福建省軍區獨立團撤銷,部分連隊改為武警。韓衛國不想轉為內衛部隊,而是一心想去野戰部隊,於是向組織提出申請,終於如願到陸軍第31軍當了團參謀長。如果當時他不遵從內心去了內衛部隊,就是另一種人生了。

詹姆斯•查爾斯•麥康維爾,1959年3月生,1987年28歲時,任第7步兵師第9騎兵團第2中隊C連連長。他於2019年8月由陸軍副參謀長(分管人事)升任陸軍參謀長。

此人是軍二代出身,老爹是海軍老兵,參加過朝鮮戰爭。麥康維爾沒有繼續當海軍,而是畢業於陸軍的西點軍校。值得注意的是,麥康維爾是一名陸軍飛行員,這在陸軍將領中非常少見,他曾任第101空降師師長。

二、中國海軍司令員沈金龍與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吉爾戴

28歲那年,中美兩軍的大佬們都在幹啥?

沈金龍,1956年10月生,1984年28歲時,任拖船船長(所謂拖船,就是軍艦出港時在前面拖帶,一般噸位小、船員少,現拖船船長基本都由士官擔任了)。據國內媒體報道,同樣是在1984年,他考入大連艦艇學院艦長班學習,這一步讓他的人生開始發生轉折。

2017年1月,他由南部戰區海軍司令員直接升任全國海軍司令員,創造了歷史記錄。美國著名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對他的評價是:Available information concerning his background suggests that heappears to have always been an avid reader and to have conducted considerableself-study on military topics.(根據沈金龍的履歷可以推斷,他嗜書入迷,自學了大量軍事知識)。

邁克爾·吉爾戴,1962年10月生,1990年28歲時,在普林斯頓巡洋艦上任戰術行動官。2019年8月,他由美軍聯合參謀部主任升任海軍作戰部部長。

此人也是個軍二代,老爸是海軍老兵,子承父業,考入海軍官學院畢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他曾與最高領導走得很近:1998年-2003年,吉爾戴任克林頓總統和小布什總統的海軍事務助理,在總統出行期間與總統同乘專機、專車,如影隨形,負責隨身攜帶“核按鈕”手提箱。

三、中國空軍司令丁來杭與美國空軍參謀長戈德費因

28歲那年,中美兩軍的大佬們都在幹啥?

丁來杭,1957年9月生,1985年28歲時任空軍第6軍航空兵第24師71團副團長[⑥](此據空6軍紀念網)。2017年8月,他由北部戰區空軍司令升任全國空軍司令。外媒對他的評價是:He is also a relatively low-profile figure.(“他也是一個相對低調的人物。”)

巧的是,空6軍24師走出了兩位空軍司令員,除了丁來杭,還有第72團副團長馬曉天(1974年)。空6軍於1968年12月1日組建,軍部位於河北唐山。1985年,空6軍軍部整編為唐山指揮所,1993年撤編。

大衛•李•戈德費因,1959年生,1987年28歲時,在空軍謝潑德空軍基地第90飛行訓練中隊擔任T-38教練機飛行員。2016年7月,他由空軍副參謀長升任空軍參謀長。1999年科索沃戰爭期間,他時任美國空軍第555戰鬥機中隊指揮官,駕駛F-16戰機參戰,被對方擊落跳傘,很快獲救。

戈德費因有一個小本子,記錄著麾下陣亡士兵的名字,每年陣亡將士紀念日,他都會“獨自”去阿靈頓國家公墓給這些士兵掃墓,但從不張揚。直到2018年,他在公墓被一名空軍士兵認出,此事才為人所知。美國軍事網站“We AreThe Mighty”評論稱:“現在軍隊就需要像大衛·戈德費恩這樣的領導。”

四、中國東部戰區司令員何衛東與美國印太戰區司令員戴維森

28歲那年,中美兩軍的大佬們都在幹啥?

何衛東,1957年5月生,1985年28歲時,在第29軍技術偵察隊任隊長。此後多在原南京軍區第31軍任職,2019年12月,他由西部戰區陸軍司令員升任東部戰區司令,晉升上將。

菲利普•斯科特•戴維森,1960年8月生,1988年28歲時他在幹嘛?筆者沒有查到其確切職務。2018年5月,他由海軍艦隊部隊司令部司令升任印太戰區司令。

不過,從戴維森的履歷不難看出,他從基層幹起,在護衛艦、驅逐艦、巡洋艦和航空母艦上服役;曾擔任巡洋艦、護衛艦和航母艦長,隨後升任艦隊部隊司令和印太總部司令,指揮能力強;還在太平洋艦隊參謀部、聯合參謀部、國務院任職,並擔任過副總統海軍軍事顧問,負責政策、戰略和作戰事務,戰略視野開闊,溝通協調能力強。

很多人認為,在美國,軍官們在仕途上的發展主要靠自己的能力。其實,有時也要看運氣。以上面提到的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吉爾戴為例,他上位其實屬於“意外”。本來,特朗普已提名海軍作戰部副部長威廉·莫蘭上將“轉正”,但後者被爆出醜聞,乾脆主動提前退休,免得媒體窮追猛打(美國高級將領提名期間也是高風險期,乾的醜事一不小心就被競爭對手或媒體挖出來曝光)。於是,吉爾戴才得以補位。


幾名中國將軍的人生也有一定的偶然性:韓衛國司令年輕的時候差點成了內衛部隊的一員,沈金龍司令年輕時也當過拖船船長。然而,他們沒有放棄,而是懷抱從軍報國的初心,堅持不斷提升自我的學習,把握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原則,成長為軍之棟樑,國之干城。


28歲那年,中美兩軍的大佬們都踩在青春的尾巴上,有的還是連職幹部,有的已經到了副團。相比較而言,美軍軍官的晉升之路呈現出更明顯的“前慢後快中間穩”的特徵,職業化的步伐更加穩重。

28歲,意味著你青春未老,還在激情燃燒,越來越沉穩老成。沒有了初出茅廬的青澀,也沒有深諳世故的看淡。雖沒有太高的官職,但深感責任重大,有的是滿腔熱情,有的是埋頭苦幹的認真,有的是對未來的憧憬。

28歲,更是一個承上啟下、學習成長的階段,是一名軍人激情四射、最值得懷念的時光。儘管大佬們當時的級別各異,但都是本單位的絕對主力,是業務骨幹,是排頭兵,帶頭攻堅克難、衝鋒陷陣是常態。

28歲,也許升職的壓力壓得你喘不過氣,也曾彷徨過、猶豫過、動搖過,但再苦再累幹工作照樣嗷嗷叫。

頭頂頭髮越來越少,眼角皺紋越來越多,可再苦再累也要堅持。拼搏到無能為力,努力到感動自己。

相信若干年後,驀然回首當年的28歲,一定會像各位大佬們一樣感謝當初這個努力拼搏的自己。

願你遍歷軍旅,心裡仍是少年。

祝各位五四青年節快樂~


[1]https://news.qq.com/cross/20160225/8VOU5D51.html

[2]https://www.scmp.com/news/china/diplomacy-defence/article/2109272/china-appoints-new-chief-militarys-ground-forces

[3]許述工作室:《美軍將領情報資料彙編》,2020年。

[4]http://po.baidu.com/feed/share?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8986753810091799920%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5]https://wemp.app/posts/039a8f52-cff3-4b20-b829-51490c30a2a3

[6]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china-defence/china-names-new-commanders-for-army-air-force-in-reshuffle-idUSKCN1BC3L1


“許述工作室”創始人簡介

許述,四川人,軍事學博士,曾在戰區級機關工作,並在《解放軍報》、《書屋》等媒體發表文章70餘篇,接受過鳳凰衛視等媒體採訪,受邀到華為等演講十餘次,出版專著

《這才是美軍》(中將王洪光作序),出版第一年5次加印,在京東新書熱賣榜常居TOP3,登上三聯書店暢銷書排行榜,進入美國紐約公立圖書館和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 現在成立了工作室,專注於研究美軍。


最新與耳聞合作出版《兵道》一書(喬良和餘戈兩位老師作序推薦,王洪光中將和任國強大校,姜鳴、江曉原、楊浪等名家封面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