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四月八”

四月八日既稱佛誕節,又稱浴佛節,還稱龍華會、法華會等名目,這是中古時期南北各地信眾普遍認同的佛誕日。

我國紀念佛誕始於東漢末年,最初佛誕日只在佛教中慶祝,後推及社會成為民間盛節,節日活動不斷變化,加入了祀親、祈禱、求姻緣、求子及娛樂等因素,其佛教色彩淡化,逐漸與中國傳統節日無異。

每浴佛,多設酒飯,布席於路,經數十里,民來觀及就食且萬人,費巨億計。

——《三國志》

敦煌文書關於四月八日的記載, 最早見於敦研007《大慈如來告疏》殘卷。大慈如來即彌勒佛,這是以彌勒現身說法,要求傳教者在四月八日去教人化惡為善,並行佈施,說明北魏時敦煌已有佛誕節弘佛教化的活動。

告閻浮地(提) 內諸眾人民······ 四月八日常出教化諸眾生, 悉□佈施一餐受我者······興安三年(454 年) 五月十日譚勝寫。

——敦研007《大慈如來告疏》

浴佛

為了表達對佛的懷念,在四月八日這天寺院及民間舉行浴佛儀式,即用無色香水浴佛。浴佛儀式始於印度, 是從求福滅罪的一種宗教要求演變而來的。在婆羅門教中早有一種浴像的風俗, 起源於印度人使精神清潔的思想, 是古印度的社會風俗。

四月八日:時屬四月維八,如來誕時。七步蓮花,既至於(是)日;九龍吐水,亦在於茲辰。

——S.2832

节俗|敦煌的“四月八”

莫高窟第290窟 九龍灌頂 北周

节俗|敦煌的“四月八”

莫高窟第76窟 誕生瑞像 宋

禮佛寫經

四月乃初夏,氣序清和,景色宜人,故往往趁節日之際,佳賓勸酬,吟詩紀事,縱情山水,信徒們赴莫高窟佈施,並行禮佛之願。

四月八日千佛洞菩薩聖會,士女前三日進香,至日尤盛。

——《敦煌縣誌》

在四月八日佛節,人們會造幡,還以抄寫經書、佈施的方式祈福。

皇興二年(四六八)四月八日,歲在戊申,清信士康舟阝造無色幡卅(四十)尺,上十方諸佛,發精誠之願······

——敦研〇三四三卷《造幡發願文》

造幡、寫經活動從魏晉直至唐宋,此風不衰, 造幡、寫經者上自皇室、下至男女信徒,其目的既可為亡人薦福,亦可為自身及眷屬祈佑。

求子

敦煌民間還有在四月八日求子的風俗,莫高窟不少遊人題記也反映了此俗。

莫高窟第454窟中心佛壇上曾經塑有送子娘娘十二軀,每年四月八日不少遊人到莫高窟進香,在前室甬道南壁有遊人題詩云:“四月初八佛聖誕,善男信女求兒男。人有成(誠)心佛有感,好兒好女在口(眼)前。”

节俗|敦煌的“四月八”

莫高窟第45窟 觀音經變 盛唐

觀音是敦煌地區常見供養的求子神靈,善男信女跪拜觀音求兒、求女或謀求兒女相貌堂堂、才藝超群等德藝。盛唐時開鑿的第45窟南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變”,繪有一男子,後立一男童,旁邊榜題曰:“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相向立有一孕婦,後立一女童,旁有榜題曰:“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殖(植)德本,眾人愛敬。”畫面形象勾勒了男女兩人雙手合十,虔誠求嗣,後面所立童男童女,可能是男女所祈求之子。可知當時敦煌地區觀音信仰廣泛流行,向觀音求子也是觀音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

节俗|敦煌的“四月八”

莫高窟第45窟 觀音救難、現身說法圖 盛唐

古往今來,敦煌人都將四月初八視為一個重要節日,紀念佛誕的佛教節日逐漸演變成異彩紛呈的廟會,他們舉辦浴佛齋會,燒香禮佛,歡慶佛誕的同時留下一番美好祈願,就這樣伴隨著祖祖輩輩走過,留下有故事有親情的民俗符號。

文案/郭瑤

學術顧問/王惠民

誠摯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及研學機構洽談合作

詳情請諮詢:

17393742068

17393745030

版權歸“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揚部”所有,盜版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