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美國為日本挖下的超級大坑

【本文為作者長河紅陽向察網的獨家投稿】

珍珠港——美國為日本挖下的超級大坑

本文接著分析網文《為什麼會有許多人相信陰謀論?》中,給“珍珠港”洗地的部分。

網絡上洗地文有兩個套路:用毫無證據的、高分貝的大喊大叫代替有理有據的考證,如這網文為共濟會、羅斯柴爾德操縱世界洗地的兩個話題;還有一個套路:在小而又小的細節上反覆拉扯、鋪陳,往來拉鋸,掩蓋整個問題的荒謬。關於珍珠港話題的洗白,就這個套路。

為“珍珠港”事件洗白,寫手找到的芝麻——他要反擊的論點是這個:

【羅斯福事前掌握了日本要偷襲珍珠港的情報,但他選擇按兵不動,因為美國當時的反戰力量很強大,羅斯福希望以珍珠港為代價,換取對日開戰的民意。】

而這位無名氏為之洗地說辭是:

【具體而言就是:從1941的1月到12月,美國各情報機構不斷獲得與珍珠港相關的信息,但同時也不斷獲得更多的非珍珠港方面的信息。這些海量的信息是雜糅在一起的。要從海量情報資料中,將並不算多的、與珍珠港襲擊相關的訊息識別出來,認識到它們的重要性,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陰謀論者恰恰在這個地方犯下了邏輯錯誤——在日本襲擊珍珠港已成事實之後,他們很輕易地從情報資料中找出了與珍珠港相關的那一小部分,然後就推論得出了“羅斯福故意放任日本襲擊珍珠港”的結論。】

你看,找到了芝麻,再圍著芝麻拉鋸,也就攢出了洗地的言辭。然而這樣的拉鋸,是很可笑的!

“珍珠港”事件本身就是個大陰謀,但是要深刻的認清這個陰謀,從短時間來講,應該把這個陰謀放在日本發動九·一八為起點,到“珍珠港”事件發生的十年中去看。從這個逾時十年的時段中來看,“珍珠港”不過是一個更大的陰謀的結局、結果。即便沒有“珍珠港”,日美還是有一戰的,是必然的。因為美國絕不會放棄、更想擴大在華利益,而日本孜孜以求的是獨霸中國。根本對立的欲求驅使下,美國對日開戰的藉口有的是,美國設局下套把日本引入決戰的境地很容易,地點也有多處,不見得一定要在珍珠港開第一槍。

從長時段來看,珍珠港事件,不過是美國對日挖下的兩個陷阱之一。另一個陷阱,就是放縱日本把進攻矛頭指向蘇聯,讓日蘇之戰同時消耗國力、軍力,以便它得漁翁之利。而這個陷阱的挖掘是一個貫穿於對沙俄、蘇聯遏制的陰謀,時間起始不會晚於1900年。說清兩個陷阱都要鋪陳不少文字,所以,只能“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美國從染指中國的第一天開始,到全面投入二戰前,對中國奉行的政策:“門戶開放,利益均沾”,也就是說,“別人打開門,它跟在後面插進一隻腳”。這是美國,一個後發的帝國主義國家穩妥的侵華策略,既攫取了中國利益,又不被列強視作是強有力的奪食者,很有些藏鋒顯拙的智慧。這比同樣是後發的德國的冒險擴張要高明的多——一戰開打就是它冒險與英國爭鋒被毆。美國在19世紀中後葉到一戰參戰之前這樣做,是因為實力還趕不上那些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不能與之爭鋒。在這個政策下,美國最在意的危險事情就是列強先它一步,對中國進行瓜剖豆分,各自劃分利益範圍,把它擠出中國。所以,對於任何有這企圖,甚至於有獨霸中國意圖的對手,它一方面打起“維護中國領土統一”的旗號儘量予以阻止;另方面它也在低調卻堅定地進行軍事力量的擴張。以“大白艦隊”環遊世界為標誌,美國當時的軍事力量,已經在悄悄地趕超老牌帝國主義國家了。在一戰進入“下半場”時,美國藉著加入英法陣營的時機,公開瘋狂擴充軍事力量參與戰爭,到戰爭結束,它已經是當之無愧的第一軍事強國。1921年,旨在裁軍的海軍會議在華盛頓召開,美國成為會議主導者,就是帝國主義國家對它軍事第一強國的承認。自那以後的美國也越來越有能力對別的列強施加影響,哪怕是桀驁不馴的日本,即便不動武,美國也可以用斷絕對外貿易、阻斷石油供應的法子壓迫日本就範。日本發動九·一八,獨霸中國的野心昭顯,這對美國一貫的“門戶開放”就是絕對的打擊。但是美國的反應太出乎意料:用一紙毫無約束力的“不承認”對日妥協。這可是大大有悖於列強的“習慣法”——以實力定政策,用大炮講道理。對美國的這個反應,除了所謀者大,不能做合理的解釋,這裡就有不可告人的陰謀成分,不知道網文《為什麼》的作者怎麼看?

客觀地講,美國沒理由不採取軍事行動,除了在華利益受衝擊,更因為深陷經濟危機的美國,也很需要一場戰爭來消化產能過剩帶來的內需不振,並轉移國內的各種矛盾。日本發動九·一八就有這樣的考慮,希特勒要大炮不要黃油的擴軍政策也使德國擺脫了大蕭條的泥潭。但是美國人偏不走那條路,這就是所謀者大。

再者,即便美國不願意對日發動戰爭,那麼,斷絕它的戰略物資供應也是可行的,但是,從日美貿易來看,美國非但沒有用經濟制裁手段打擊日本,反而和日本的貿易往來更加擴大化:

珍珠港——美國為日本挖下的超級大坑

(張文木 《全球視野中的中國國家安全戰略·上》 154-155頁)

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從1932年開始,日美貿易額開始猛增,對比1931年,各年增幅分別為:24%、45%、52%、83%、88%、147%、75%、114%、136%、11%(因日本外匯告磬,日美貿易額銳減);其中日本從美國進口額都大於日本對美出口,且增幅也是最大的,對比1931年,各年增幅分別為49%、81%、125%、154%、148%、271%、167%、193%、263%、67%。

猛增的美日貿易數字,與增幅更猛的日本進口數字,代表日本要從美國進口大量的戰略物資備戰,進攻中國、獨霸中國。這是任何一個思維正常,且具備一般政、經常識的人都明白的。美國的那些高層們不知道嗎?看不出嗎?這對於美國已有的在華利益不是個衝擊嗎?這對於美國繼續攫取中國利益不是個打擊嗎?為什麼美國要向日本出口戰略物資幫助日本獨霸中國坑自己?這裡頭要是沒有陰謀,那該做什麼樣的解釋呢?筆者就是認為這裡有大陰謀,那麼尊駕如何用“迷信”、“信息獲取不充分”、“邏輯常識欠缺”、“無力理解事物的複雜性”等等詞彙狠批筆者的“陰謀論”認識?

如果《為什麼》的寫手還認為上面的數字還是“信息獲取不充分”、“邏輯常識欠缺”、“無力理解事物的複雜性”,那麼再看如下材料:

【美國國務院在1939年4月6日發表的新聞公報中已明確告知:“1937年,日本大量屯集各種原料和用於軍事工業及重工業的原材料。 1937年下半年和1938年全年,日本在中國採取了戰爭行動。1937年和1938年滿洲大幅增加外國(日本除外)商品的進口顯然與日本的軍事行動有關。”】(同上)

日本在中的軍事行動就是在衝擊美國的在華利益,美國不知道嗎?這個帝國主義國家可不是一隻逆來順受的“和平鴿”!這裡面如果沒有陰謀那是說不通的!

【從1937年,美國對日本開始採取日益嚴格的經濟限制措施,但事實上戰爭的關鍵物資石油及相關石油製品的美日貿易,卻不降反而不斷增加。1937年 美國輸往日本的鋼鐵、飛機及其零件、車床、石油、 汽油、銅、鉛,分別1936年增加15.3倍、1.5倍、2.5倍、0.5倍、0.5倍、1.4倍和1/10;1938年日本進口的戰略原料中,美國所佔 份額,石油及石油製品、機器、廢鐵、銅、飛機、鐵合金、鉛、汽車分別佔65.6%、67.1%、90.4%、90.9%、76.9%、82.7%、 45.5%、64.7%。從1937年至1939年,美國對日本輸出總額每年保持2億多美元,其中軍需物資所佔份額,1937年58%,1938年為 66%,1939年竟達81%。1940年7月26日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簽署的第2417號公告中開始限制對日石油產品的出口。但此項公告並未嚴格執 行。“美國對日石油出口在1940年比1939年增加21%,1941年前五個月又為1940年全年的50%。此時美國對日出口的74%為石油。”】(同上)

美國人為什麼給日本充血,用戰略物資壯大日本的軍事實力衝擊自己的在華利益?這裡面沒有陰謀說得通?

美國給日本的充足的物資供應,在壯大日本的軍事力量同時,也撐大日本侵華的胃口,讓日本的軍力、國力身陷中國戰場的泥沼中,把日本的人力、財力消耗到接近崩潰的地步,而後用一個假痴不癲的“不小心”,把日本帶進“珍珠港”的深坑,閤中國之力把日本活埋。說來說去不過一個“養、套、殺”!

什麼時候日本的軍力、國力到達了接近崩潰的地步?1939年10月,日本陸軍參謀次長澤田茂這樣說:

【我作為參謀次長,首先從各方面瞭解了因中日事變的拖延,日本的力量究竟還剩下多少。我認為,從外表看日本是強大的,但恰好像水果從內部腐爛那樣,所以是不能長久的,畑陸相也是這樣判斷的。(《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但是這樣的崩潰被美國人看出來,時間要滯後近兩年:1941年5月,美國國務院戰爭經濟局發現,日本用於採辦外國戰爭物資的外匯有告罄的跡象。對這個跡象,這個戰爭計劃局迅速向美國政府寫了報告。報告中明確警告,因為正在進行的侵華戰爭,日本經濟已經瀕臨破產,日本已經沒有任何可以支付的外匯來向美國採辦軍火物資了,日本會把目光轉向富含戰略物資的南洋,用它的陸海軍進行搶掠。(俞天任 《浩瀚大洋是賭場》 307頁)

也就是這個報告,美國政府對日本後來的的侵略行動的態度與立場180度大轉向,絕不隱忍。6月24日,日本組建南向進軍的第五軍,並向統治越南的法國維希政府提出武力進佔越南的要求。7月21日,維希政府同意日本要求。美國聞訊,在短短不足一星期內,疾如迅雷地對日展開一連串的外交、政治、經濟攻勢:

同日美國助理國務卿威爾斯警告日本駐美公使;23日,威爾斯又警告日本駐美大使野村;24日,羅斯福接見日本駐美大使野村,暗示美國要斷絕對日石油供應;7月26日,在日本未及回覆美國時,美國宣佈凍結日本在美資產,英國、加拿大、法國、葡萄牙、荷蘭跟隨美國宣佈同樣政策;8月1日,美國宣佈對日本禁運。在美國以及其他西方國家接二連三收緊套在日本脖子上的繩套後,7月28日,回頭無路的日本第25軍在法屬印度支那(越南)南部登陸,直接威脅南洋諸島,包括美國的殖民地菲律賓。

在這一連串的美對日的攻勢中,美國的行動可謂藉口堂皇。然而,這樣的堂皇是反常的,因為在約一年前,1940年8月23日,日軍駐中越邊境的第五師團就武力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北部,並與法國維希政府軍隊交火。在這個形勢下,日軍向前一步進佔整個法屬印度支那是百分之百的事情。要想阻止日本,當時就該有所行動。但是,美國在確認日本財力崩潰之前,就是不願對日本下殺手,任由日本為所欲為。等到確認日本財力即將崩潰後,美國才有這一連串高調堂皇的操作。

這是十足十的陰謀!

佔領了整個法屬印度支那的日本,在外匯即將告罄的情況下,為了取得所需的戰略物資,必然要向南洋挺進,根本沒有了回頭路;為了進攻南洋成功,必須取得太平洋上的制海權,必須對太平洋上最強大的海軍——美國的太平洋艦隊採取決絕行動,這個態勢已經成了築壩蓄水之勢,這是無論有多少情報填塞決策者注意力都無法掩蓋的,這是無論有什麼樣的情報傳遞什麼樣的信息都無法擾亂決策者的!《為什麼》的寫手,扯出情報“海量”,扯出關於珍珠港的情報不易識別來洗地,徒勞!

美國人對日本人的瞭解要比日本更深刻:按著日本一貫的做事風格,只要一時的態勢有利,它就要不計後果的瘋狂行動:當年日本看透了滿清的朽爛,所以就敢於以小打大,用甲午戰爭確立對華優勢;1940年美國放任日本武力進駐北部法屬印支,日本佔了先手,有利態勢已成,加上它對南洋戰略物資的渴求,它自然有挑戰美國的衝動,這個,美國人不清楚嗎?為什麼美國還要用斷絕石油供應來刺激日本,為什麼用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折磨日本的忍耐神經?這不是“沒病攬傷寒”嗎?

如果美國只想確保和平,那最該做的就是根據當時態勢,嚴令太平洋艦隊枕戈待旦!但是,從珍珠港被轟炸後的戰前覆盤看,美國艦隊並沒有嚴加戒備,更不要說用一場大規模的軍事演習震懾日本,如果不是背後所謀者大,怎麼解釋這極端的反常?

日本進攻珍珠港內的美國艦隊是必然的,如果不是羅斯福刻意放水,珍珠港內的美軍冤魂本來是可以不死的!此乃苦肉計!

“珍珠港”這個陰謀事件,放在1931-1941之間的十來年裡去理解,陰謀底色盡顯;如果按著網文《為什麼》的寫手,在芝麻大的細節上來回掰扯,什麼都說不清楚,而且越說越不清楚!這樣的不清楚恰恰是這位寫手努力要達到的目的——為美國洗地。

接下來,再從更長的時段說美國人為日本挖的另一個陷阱——誘使日本與沙俄-蘇聯血拼。

認真地講,珍珠港這個陷阱,實在有些無奈——畢竟苦肉計是要先傷自己的。而它最中意的,是把日本這股禍水引向與蘇聯對決的深坑。但是由於蘇聯果決的處置,這個蘇日對決的陷坑,早早地被斷送了,而這個陷坑在1900年動手開挖。

日本在甲午戰爭之後的“紅利”是《馬關條約》,其中,割讓遼東半島是最大最持久的。但是,這就觸怒了覬覦東北許久的沙俄。沙俄糾合德、法,鬧了一場“三國還遼”,逼迫日本把遼東半島吐了出來“還給”滿清。但是,賊不走空,日本從滿清手裡訛詐了三千萬兩白銀的贖金。日本被逐出東北,北進無門。於是它在中國南方製造事端,而這是日本海軍最願意做的事情。依照它與滿清簽訂的《中日通商航海條約》,滿清同意日本在廈門可以擁有租界。日本勢力滲入福建。滲入福建的日本人中,有僧人在廈門修建寺廟——東本願寺佈教所。1900年8月24日,這所日本寺廟發生火災。日本反應迅速,誣稱中國人放火,從被它殖民的臺灣出動兩艘軍艦和一個步兵大隊從基隆港出發,在廈門登陸。但是,日本人利令智昏,忘記了這是英國人的勢力範圍。英國人對日本在廈門擁有租界已經極端不滿,當然容不得日本得寸進尺再把軍隊開進。所以,它糾合美、法、俄三國聯手干預:日本寺廟火災是日本人賊喊捉賊,縱火犯就是日本僧人。英國駐廈門公使就是目擊證人!這四國,日本都不敢惹,只好狼狽鼠竄,史稱“南清事變”。 這四國中,英國是“受害者”,打擊日本理所應當;法、俄在“三國還遼”中是主力,當然也見不得日本這個暴發戶;美國的角色與眾不同有些微妙:甲午戰爭,美國是唯一一個堅定站在日本一邊的列強。《馬關條約》能簽訂,美國拉偏手,對滿清極盡威壓、恫嚇是主因。美國對日本是有恩的。而在“南清事變”裡,美國卻翻臉對日本毫不留情打壓也是發乎本心。為什麼?因為日本在中國南部沿海製造事端,就是要在這裡紮根,向海上發展勢力,這就與其他憑藉海軍謀取霸權的列強有了衝突。尤其是美國的殖民地菲律賓離福建距離也不算太遠,再加上日本已經有了臺灣,這對美國的威脅就大了。美國對日本的協助也是有底線的。它與其他三國打擊日本,就有把日本從中國南方驅逐出去的用心。

日本對華侵略的野心,本來也是先從東北下手的,在“三國還遼”中被迎頭阻擊實在不甘,終歸是要找機會重返東北的。“南清事變”稍後的1901年1月,沙俄妄圖獨霸東北全境的《奉天交地暫且章程》密約被披露,引起列強極大的不滿,尤其是英國、美國與日本。英國在華利益比它國更大更多,更想鞏固擴大它的勢力,英國聯絡法、德阻遏沙俄;就美國來講,它在中國一直沒有劃定自己固定的勢力範圍,沙俄的做法顯然也戳在了它的痛處,也在尋機出手;而日本原本對“三國還遼”極不甘心,在“南清事變”裡被踢出中國南方,讓它更對東北念念不忘。對沙俄壓迫滿清簽訂的這個密約,它的憤怒更甚於他國,於是它照會英國,一起對付沙俄。迫於列強的壓力,沙俄被迫把秘密公開,並壓迫滿清與它公開談判,要談出一個公開的結果。但是,公開的談判開啟之後,談判的內容更讓其他列強憤怒:除了要把《奉天交地暫且章程》的內容砸實敲定,還進一步地把沙俄在華利益擴展到蒙古、新疆。當然這樣的談判對中國利益的侵奪比《奉天交地暫且章程》更狠。日本當然不能坐視,直接與沙俄交涉要分一杯羹,但是沙俄強硬拒絕。所以英日聯手對沙俄一戰不可避免。英國出錢日本出兵在我國東北開打。而一邊圍觀的美國喜上眉梢,用它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對德國駐美大使斯特恩堡的話來講:

【從我們的利益說,我們希望日俄戰爭延長下去,希望它們兩敗俱傷,儘可能地耗盡元氣,即使在戰後兩國的邊界也還未得到解決,兩國在利益範圍的界限上也一如戰前那樣對峙。這樣就可使它們保持戰爭狀態,而且抑制它們在別的方面的野心,日本就無法在膠州威脅德國,也無法在菲律賓威脅我國了。(轉引自 張文木:《美國東亞地緣戰略:底線和極限》)】

美國人不只是在竊喜日俄大打出手,還實實在在地鼎力援助日本與沙俄大打出手。日本打仗缺錢,美國一個叫“坤洛”的公司在日俄戰爭期間向日本提供大量的貸款,這個公司也成了日本恩同再造的父母。其實呢,日本恩同再造的父母乃是美國政府!沒有美國政府的認可默許,一家美國公司怎麼會,怎麼可能向外國發放戰爭貸款?

把日本這個不安分的麻煩製造者引向離菲律賓很遠很遠的中國東北,是美國助力日本人鬥沙俄的重要動機。所以,日俄戰爭結束後,1908年美國國務卿魯特就和日本駐美大使高平小五郎締結《魯特-高平協定》,其中第一條“(美日彼此同意:)(一)維持太平洋之現狀,並彼此尊重對方在該區域內之屬地”,就指日本獨佔我國東北地區南部的“現狀”與美國在菲律賓的獨佔。在這個“協定”中,美國承認日本在滿洲的特殊權益,日本許諾不干涉美國在菲律賓的行動;

1915年1月18日,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凱遞交了二十一條要求的文件。對這個宰割我國的“21條”,美國國務卿布萊恩在稍後的3月13日明確宣稱:

【“合眾國有理由反對日本關於山東、南滿和蒙古東部的‘要求’;儘管如此,合眾國坦率承認,版圖的接近造成日本和這些地區之間的特殊關係。”(同上)】

也就是說,美國承認日寇對我國山東、東北南部、東部內蒙古的侵略。這個嚴重衝擊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21條”被美國承認,目的就在於引使日本在中國北方,特別是東北和沙俄對陣血拼。這個舉動實際上就是九·一八後美國綏靖日本的先聲。

俄國十月革命後,因為意識形態的對立,美國對蘇俄的敵視、仇視更甚於沙俄,美國也就更加專注於引誘日本把國力、軍力重心牢固地牽引在中國東北遏制蘇俄了。而且,日本也實實在在地顯示出它對蘇俄遠東地區的攫取慾望了:1918年5月,蘇俄境內爆發“捷克軍團叛亂”事件。西方帝國主義集團藉機拉上北洋政府入侵蘇俄,合兵一萬一千“解救”捷克兵回家。日本也積極參與,原定出兵一萬二千,可是真正集結兵力時,日本出兵七萬二千!叛亂爆發之後,蘇俄方面果斷出兵擊潰捷克叛兵,在1920年春與叛兵首領達成協議,捷克兵從遠東走海路回國。除日本外。其他國家在1920年1月撤兵。但是日軍深入蘇俄遠東貝加爾湖以東地域,一直賴到了1922年10月才撤軍。

日本對蘇俄(蘇聯)遠東強烈的攫取慾望,就是個“加分項”,使美國越發想把日軍吸引在東北亞,與蘇聯血拼。日本發動九·一八,美國坐視縱容,大搞綏靖政策,就是要日本安心地在那裡鞏固經營,尋機與蘇聯開戰。在這樣的算計下,日本的國力、軍力會在進攻蘇聯的過程中被極大的消耗,便於美國日後得漁翁之利。

在九·一八之前的“中東路”事件之後,這時的日本正是要風得風、要雨有雨,所以對蘇聯的攻擊心態也日盛。但是在1938年張鼓峰事件、1939年諾門坎事件中,日軍連遭蘇軍兩次重擊,北上圖謀蘇聯的野心被徹底擊碎,美國人借日本力量北上圖謀蘇聯的陷坑提前失效。日本內部也因為這兩次被痛擊,以及在關內戰場上的一籌莫展徒耗國力、經濟面臨崩潰,而尋求在其他方向上做突破解困——堅持北上與主張南下展開大爭論。爭論的結果,選擇南進,1940年武力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北部。這時的美國,為日本在蘇聯方向挖下的陷坑已經失效,也只能順勢姑息以身作餌,對日本即將開始的繼續南下“無為”坐視,太平洋上的陷阱逐漸開挖,直至珍珠港事變爆發。

有句話,“拔出蘿蔔帶出泥”,一個珍珠港陰謀,能牽出一大堆美國的齷蹉事,也證明為了這麼一個陷坑,美國做了多少年的準備、籌劃,這份狠勁兒、韌勁兒實在難找第二個。當下的新冠病毒大瘟疫,有不少證據指向了美國是嫌疑最大的發動者,如果是真的,美國發動這場大瘟疫背後又是什麼居心?這場大瘟疫本身就是陰謀本體呢,還是背後還有更大的陰謀,這是我們要靜心細想的啊。

網文還提到了另外兩個美國事件,阿波羅登月造假、美國中情局製造艾滋病毒。因為寫手並沒有具體的論說,所以,對這兩個話題筆者不去一一訂正。但是對於網文的另一個觀點說幾句:

【一個人是否相信陰謀論,也與他所處的年齡階段有直接關係。勒納爾發現,在法國,年齡越大的人,就越對陰謀論不感興趣。……這種年齡分佈,大體可以解釋為:一個人年齡越小,對真實世界的瞭解越少,對社會真實運作邏輯的理解越膚淺,就越容易相信陰謀論。不過,年齡的大小,並非影響對真實世界瞭解程度的唯一因素,前文提及的希特勒與納粹對猶太人的汙名化,也會影響德國人對真實世界的認知,進而使得“羅斯柴爾德家族操縱世界”這一陰謀論獲得更多人的認同。】

這樣的觀點無非說陰謀論的信從者幼稚。但是通觀這篇《為什麼》,共濟會操縱世界是事實;羅斯柴爾德家族操縱世界是事實;珍珠港也絕對是陰謀,倒不知他有什麼樣的勇氣,敢給這三個貨真價實的陰謀洗地!再看此寫手的知識水平,估計在一個很普通的論壇上都難以“存活”,他為英美洗地的動力何在呢?再次,年齡大的人是不是對世上的各種陰謀不感興趣,這個我有相反的見聞,因為經過這一場抗疫戰爭,我接觸過的老人家們(70往上)都對美國是病毒源頭深信不疑!都相信這場瘟疫就是洋人造的孽,使出的壞,這就是個陰謀!與其相信什麼法國人如何如何,不如相信中國的老人家們現在對誰憤慨、仇視!

世上本來有陰謀,該認真面對的急於要認真面對,該冷靜分辨的就要認真分析,這才是自存壯大的王道,怎麼能為了一些目的,徒勞的為陰謀的製造者洗地開脫?筆者以為,現在的中國沒你們的市場!

【長河紅陽,察網專欄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