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娛樂能夠滿足大衆的生活體驗?

什麼樣的娛樂能夠滿足大眾的生活體驗?

據此,依照大眾文化學者的邏輯,戈比德(Godbeyd)負面意義上的體驗主義漫遊癖卻可能正好是大眾反抗體制化娛樂來作出自己娛樂選擇的基本原則之一,他們通過體驗式觀賞和接受,把體制化的娛樂轉化成為自己的娛樂,使之成為表現自我生活範式和文化道路的重要資源。費斯克指出,“快樂之所以是有快感可言的,只是因為它是由體驗到快樂的大眾生產出來的,它不是從外部傳送給人民的。”[4]也就是說,體驗主義的體驗是大眾生活方式的反映,什麼樣的娛樂能夠滿足大眾的生活體驗,大眾就選擇什麼樣的娛樂方式進行消費。比如說,模仿《泰坦尼克號》成功經驗的《珍珠港》票房慘敗,儘管《珍珠港》完全按照前者的配方進行生產,決定二者命運的就是大眾的體驗參與,他們能從前者體驗到自己的文化快感,而從後者只能看到做作的大場面和做作的愛情關係描寫。

好萊塢電影多年的市場征戰似乎為好萊塢的娛樂產業化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從而能夠保證好萊塢電影在全球市場範圍的成功運作。資本市場的青睞又似乎從另一個方面加強了好萊塢的市場競爭能力,因為他們有充足的資金保證他們的巨片主義策略、多媒體營銷方針屢試不爽、屢戰屢勝,但《珍珠港》表明,再好的市場配方生產也不是萬能膏藥,該失敗的依然會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