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疫情之下,中國人從未丟失信仰

人們常說:這個世界哪有什麼感同身受,有的只有冷暖自知。

倘若幸福或災難是降臨到整個國家時,這句話便不再成立。不管是08年奧運會,亦或是512地震,又或者建國70週年大閱兵,以及這次的冠狀病毒,這裡面的開心與自豪,痛苦與憂傷,我們每個人都有著相同的感受!

疫情之下,中國人從未丟失信仰

所以,當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說出:我們要認識到武漢人民的貢獻,世界欠你們的時,一旁的翻譯哽咽了。

疫情之下,中國人從未丟失信仰

自冠狀病毒爆發以來,想必有很多人曾數度哽咽乃至落淚。有對親人的離開,有對生活的無奈,有對醫務工作者的致敬······刷著抖音、看著頭條的你,不知道翻到哪條關於他們的內容時,淚水便不經意的劃過臉頰。你看到的是他們的故事,實則也是我們的故事。

前幾日重溫電影《珍珠港》,有一個畫面讓我印象深刻,結合到當前的瘟疫,尤為感慨。當羅斯福得知珍珠港被襲擊後,馬上號召反擊。這時我在想,如果是一個弱小的國家,沒有反擊能力怎麼辦?那這個國家的人將是多麼無助啊!國家是一個人最基礎的信仰,當國家被摧毀時,對人的精神及意志是何等傷害。但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即便收到傷害後,依然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國人和領土,給國人信心和安全感。就像現在面對冠狀病毒,我們對國家有信心,在內心深處有這份安全感,這是一件多麼幸福且美好的事。

疫情之下,中國人從未丟失信仰

如果說冠狀病毒的產生是人類缺乏對自然的敬畏,那我們的反擊則是讓病毒要對人類有所敬畏。可以想象此次防控的困難程度,但好在我們看到了希望。

布魯斯•艾爾沃德說:在全球也要不得不為疫情做應對和準備的過程中,我曾經像其他人一樣有過這樣的偏見,就是對於非藥物干預措施的態度是模稜兩可的。很多人都會說現在沒有藥,沒有任何疫苗,所以我們沒有什麼辦法。而中國的做法是,既然沒有藥,沒有疫苗,那麼我們有什麼就用什麼,能怎樣調整就怎樣調整,能怎樣適應就怎樣適應,能怎樣去拯救生命就怎樣去拯救生命。中國的方法被事實證明是成功的。”

疫情之下,中國人從未丟失信仰

我們要認識到武漢人民所做的貢獻,世界欠你們的。當這場疫情過去,希望有機會代表世界再一次感謝武漢人民,我知道在這次疫情過程中,中國人民奉獻很多。”

平日裡總聽有人說:“現在的中國人缺乏信仰。”經歷過社會變革,文化衝擊的中國人是否真的沒有信仰?其實中國人從來沒有丟失一個最基礎且最堅定的信仰,即家和國。家和國貫穿了中國人的一生,無論我們平凡或偉大,貧窮或富有,無論我們身居何處。中國人對家和國的使命與情懷從來不曾變過,而每當家與國遭受災難時,這個信仰就閃爍著光芒,照亮中華名族前行的路!

疫情之下,中國人從未丟失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