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篇32:庞统和法正


三国人物篇32:庞统和法正

上面我们说了鲁肃和吕蒙,这种们说说庞统和法正。庞统道号凤雏,和诸葛亮一样,是水镜书院那一派系的主打产品之一。什么“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就是他们吹出来的。事实上,庞统和诸葛亮,也就是曹魏五谋士那个水平吧,还得一可安天下,刘备二者皆得,不还是最弱的,所以说这就是水镜书院的推销。而且最早提出卧龙凤雏两个称呼的,是庞德公。庞德公是庞统的叔父,他当然要为自己的侄子说话,至于诸葛亮,他的儿子娶了诸葛亮的姐姐,那也是亲戚。除此之外,司马徽的水镜称呼,也是庞德公叫出来的。当然,庞统本身的才学是不错的,身为曹魏五谋级别的人物,那本身才能就是最顶尖的一撮。而且,庞统和东吴有一些人的关系不错,比如陆逊的叔叔陆绩,顾雍的长子顾劭,这些人和庞统关系都不错。庞统一开始呢,在东吴干过一段时间,周瑜死的时候,他当过周瑜的功曹,所以他去参加了周瑜的葬礼。周瑜死了之后,他投靠了刘备。刘备一开始让他当了县令,后来经过鲁肃和诸葛亮的说明,确定了庞统确实是个有才干的人,所以刘备就重用庞统,后来和诸葛亮一起担任军师中郎将。211年,刘璋手底下的法正奉刘璋的命令,来迎接刘备入川,共同抵抗张鲁(迎接刘备的使者是法正,不是张松),当时在诸葛亮、庞统,还有法正、张松等人的影响下,刘备是想拿下益州的。于是庞统向刘备献上了三条策略:直接带领一支部队,直取成都是上策。假意退兵回荆州,把镇守白水关的杨怀,高沛请来喝酒,然后将他们杀死,趁势夺取关卡,这是中策。我们直接退到白帝城,慢慢在说,这是下策。刘备采用了中策。但是当时和法正一起打算卖掉刘璋的张松已经暴露了,刘璋已经知道刘备要夺取他的基业了,所以刘备打的非常辛苦,打了三年,还没有打下来。最终在攻打雒城的时候,庞统不幸身亡,终年36。庞统和诸葛亮呢,都是曹魏五谋级别的谋士,但是他死的太早,而且投奔刘备的时间太短——四年,也实在没什么可写。法正一开始在刘璋手下当一个小官,而且很多人对他指指点点。法正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那当然,没有才能的话,当个小官就不错了。但是法正不一样,他对此非常不满,进而怨恨刘璋,认为他不识货。正好别驾张松,知道法正的才能,而且他也对刘璋不满,所以他们一拍即合,一个在内,一个在外,打算卖了刘璋。当时刘备最弱,可能这些人都想增加难度吧,也有可能是抱着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的想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张松曾经出使过曹操,但是被他羞辱过,所以张松比较看好刘备。在赤壁之战以后,刘备的实力得到壮大。荆州和益州那是紧挨着的,所以刘璋就说:“既然刘备他壮大起来了,那我们应该出使访问一下,那我派谁去呢”?于是张松就推荐了法正。法正一开始不愿意去的,但是张松一再要求他去,因为他要考察一下刘备啊!虽然说他看好刘备,但是刘备要实在不行,那也不行啊!所以法正就去了。结果刘备对他很好,这次考察非常满意,回来以后他们两个就继续谋划,怎样把刘备接进来,怎样把刘章给卖了个好价钱。等了三年,机会终于来了。211年,刘璋听说曹操打算攻打汉中,害怕他拿下汉中之后,趁势进攻益州。张松就趁机进言说:“刘备跟曹操有仇,而且跟主公您都姓刘,是一家人,所以我们应该派人把他迎进西川来帮你对抗曹操”。刘璋一听这好事啊!有人分摊压力。所以就问张松:“谁合适啊”?于是,张松再次举荐了法正,还带着法正的老乡孟达。就这样,法正将刘备迎进了西川。但是在212年,刘备在实行庞统所献的计策的时候,无意间坑了张松一把,让他暴露了。当时刘备不是,假托要退兵回到荆州的吗?他的目的是为了把杨怀和高沛这两个人杀死。但是张松信以为真,于是他就写了一封信劝阻刘备,结果被他的哥哥张肃知道了,于是就被举报了,所以就被杀死了。这也让刘备拿下益州非常艰难。拿下益州以后,刘备的统治仍然不稳当。于是,法正建议他迎娶当地世家大族吴家的女儿,也就是刘璋原来的嫂子——吴夫人。刘备认为她不合适,法正劝谏了他,刘备就同意了。因为法正去迎接刘备,而且向他投诚,让刘备知道了益州的虚实,在攻打益州的过程中,法正也利有功劳,所以刘备对法正非常宠幸,甚至超过了诸葛亮。法正最重要的就是作为刘备征讨汉中时的谋主。219年,法正设下的声东击西之计,把刘备的军队分做十部,日夜攻打夏侯渊和张郃的部队,最后在夏侯渊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派黄忠偷袭,一举斩杀夏侯渊,奠定了胜利的基础。220年,法正去世,年45。陈寿在《三国志》中,将法正比作魏国的程昱和郭嘉,说明他也是个曹魏五谋士水平的谋士。

三国人物篇32:庞统和法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