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吃亏悲,不为烦恼忧

不为吃亏悲,不为烦恼忧

人这一生,无论生活是艰难还是顺畅,都要继续过。

所以,我们无需因为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吃亏了,而感到悲伤,更无须因为生活中的某些烦恼而忧愁。

不为吃亏悲,不为烦恼忧

不为吃亏悲


“吃亏是福”这一句话,最早还是从我爷爷那里学到的。

那时候,他总是教导我,人啊,有时候吃点亏也不一定是坏事。

我还记得那时候他经常跟我讲的一个故事:

从前,在一个小镇上,一位年迈的鞋匠决定把补鞋这门本事传给三个年轻人。

在老鞋匠的悉心教导下,三个年轻人进步很快。

当他们学艺已精,准备去闯荡时,老鞋匠只嘱咐了他们一句话:“千万记住,补鞋底只能用四颗钉子。”

三个年轻人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便踏上了旅途。

三个人来到了同一个大城市安家落户。

过了些日子后,第一个鞋匠就对老鞋匠那句话感到了苦恼。

因为他每次用四颗钉子总不能使鞋底完全修复,可师命不敢违,于是他整天冥思苦想,但无论怎样想他都认为办不到。

后来,他只好扛着锄头回家种田去了。

不为吃亏悲,不为烦恼忧

第二个鞋匠也为四颗钉子苦恼过,可最后他发现,用四颗钉子补好鞋底后,

坏鞋的人总要来第二次才能修好,结果来修鞋的人总要付出双倍的钱。

第二个鞋匠也因此暗暗得意,因为这样他的收入就多了一份,他自认为懂得了老鞋匠后一句话的真谛。

第三个鞋匠也同样发现了这个问题,在苦恼过后他发现,其实只要多钉一颗钉子就能一次把鞋补好。

但这样一来自己就要多掏一角钱的成本,这到底划算吗?

第三个鞋匠想了一夜,还是决定加上那一颗钉子,他认为这样能节省顾客的时间和金钱,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会安心。

又过了数月,人们渐渐发现了两个鞋匠的不同,觉得第三个鞋匠比较老实靠谱些。

所以,第二个鞋匠的铺面里越来越冷清,而去第三个鞋匠那儿补鞋的人却越来越多。

最终,第二个鞋匠铺也关门了。

那时候,我刚听到这个故事时,还未懂其中的真意,

直到我出到社会工作,才逐渐体会到,有时候吃一点亏,反而会让我成长的更加迅速。

这看似吃了亏,实际是因祸得福。

古往今来,能成大事的人,都是在不断吃亏中成长起来的。

因为,懂得吃亏的人,往往也是比较厚道,能够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更容易赢得人心,也更容易成功。

不为吃亏悲,不为烦恼忧

不为吃亏悲,不为烦恼忧

不为烦恼忧


曾在知乎上面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位年轻人,家中以种地为生。

有一年,自然灾害频发,不是暴雨,就是干旱。

在这种情况下,庄稼的收成自然不会好,因此,年轻人十分苦恼。

天又下起了雨,在这种天气里,年轻人也干不了农活,索性就向山中的寺庙走去。

来到寺院,见了禅师,年轻人便将心中的苦恼统统倾诉给了禅师。

禅师听后,便叫一个小沙弥拿来一个空杯子,然后将他带到河边,从河里装了一杯水静静地放在旁边的石头上。

禅师对年轻人说:“这杯水虽然浑浊,但你应该感到高兴,正是有了这杯浑浊的水,将来你才能得到可以饮用的清水。”

二人就这样对坐在石头旁,看着杯底沉淀了一层泥沙,而上面的水清澈无比。

这时,禅师说道:“你看,这杯水刚刚还浑浊不堪,只是将它静静放置了一会儿,不去触碰、摇晃,慢慢地就会变成清水了。”

年轻人听后恍然大悟,从那之后,他再也不为恶劣的天气烦恼了。

雨天,他将河里存的雨水运到水池中,到了旱季,就用沉淀好的清水浇灌庄稼。

到了收获时节,年轻人发现,庄稼的收成并没有因为恶劣的天气而减少。

反而在干旱的季节里有还所收获。

不为吃亏悲,不为烦恼忧

《格言联璧》有言:“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

生活中,琐碎的事情诸多,烦恼自然也会有。

而人的精力也是很有限的,如果我们老是把我们的精力放在这些事情上,那么烦恼也永远不断。

所以,我们能做到抛却眼前烦恼,不为琐事忧愁,那么,再烦躁的心,也终会归于平静。

不为吃亏悲,不为烦恼忧

人生在世,能做到不听毁誉,不惧吃亏,不忧烦恼,再棘手的问题,也终会迎刃而解。

所以,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吃亏、烦恼的时候,放宽心就好。

愿你我今生,都不会因为吃亏而悲伤,更不会因为未知的烦恼而忧愁,活的肆意洒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