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這樣來做,老闆肯定特喜歡


培訓這樣來做,老闆肯定特喜歡

2014年,我們舉辦了一期讓人銘心刻骨的培訓,以至於時隔多年,培訓的場景仍歷歷在目。正如當時某位學員感言:這是此生以來感覺收穫最大的一期培訓,對我的衝擊力可謂是達到了顛覆級別。

這期培訓班的名字叫《魔鬼訓練營》,光看這名字就能把很多人給嚇住。培訓班的很多細則對於傳統的培訓來說都是“辣眼”的,沒有一定的承受力是註定吃不消的。

作為企業來說,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實現業績,培訓自然也是為了實現業績的一種營銷管理手段。作為經典培訓項目,在這期培訓班有太多可圈可點的成功經驗,但團隊營銷實戰PK環節絕對是重磅中的重磅。對於很多企業來說,該環節直接出業績的做法是大家廣泛所能接受而非常喜歡的。

那一期的培訓,通過該環節既提升了團隊凝聚力,執行力,也激發了團隊的創造力。那麼,我們是怎麼來操作的,以至於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呢?其實,歸根結底,我們主要是從以下3點來開展的:

培訓這樣來做,老闆肯定特喜歡

1、選產品定政策。

當時我還兼任著綠色生態產業協會秘書長一職,而受訓企業就是我們會長單位。該企業主要是開水果店的,產品就是水果為主。針對我們設置的營銷PK環節,到底選什麼產品,我們和企業的核心負責人,包括老闆做了深度溝通,最後決定選擇一批好搬運,價格適中,門店新品等產品。

為了把這次營銷實戰落到實處,跟會長要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政策,那就是公司只收成本價,多賣出的錢歸參訓員工本人所有。當時老闆就是想鍛鍊一下團隊作戰的能力,也想通過此讓大家積累戶外做活動的經驗,所以就有了這樣的好政策誕生。

2、開好賽前會議。

首先,分組並確定團隊成員分工。重新進行分組,把所有學員分為2組,當時主要是為了考慮安全,方便等因素。選好團隊後就開始確定隊長,然後再由團隊自行確定其他組員的分工。

其次,我們公佈相關政策。當把政策公佈後,整個團隊是非常興奮的,因為這可以賺到錢。對於這些公司的精英來說,賣東西自然都輕車熟路,只是不在門店,有一定的挑戰。雖說我們獎勵政策很給力,但其他規則就讓不少人馬上收起了興奮的表情,比如公司只提供水果,但是不提供塑料袋、電子秤、零錢(所有人的錢培訓時就全部上交了),也不提供運輸車,總之除了貨啥也不提供。當時我們的目的就是想激發團隊的創造力,逼迫他們去解決問題。於是後面就有了向基地借行李運輸車、餐車,到小賣部置換塑料袋,借筆寫價格籤等等情況的發生。

最後,我們要求在第二天下午3點前必須全部回到會議室。超過時間就算是挑戰失敗。做任何事自然是要有時間限制的。

培訓這樣來做,老闆肯定特喜歡

3、上街實戰賣貨。

當我們結束賽前會議後,2個團隊就開始討論作戰計劃,進行合理分工,比如哪些人負責去找銷售所需要物質,哪些人去踩點,哪些人負責營銷活動策劃等等。到了第二天,就開始了實戰營銷,我們在會議室成立了營銷PK比賽作戰指揮部,負責統一的組織協調。每隊都派了實訓老師跟進,但老師不參與任何營銷,也不給任何意見,只是負責記錄,確保水果正常售賣出去,而不是作弊賣出去。

那天天氣非常炎熱,有的人都快中暑了,有的團隊是分成多個小組,有的團隊則是整體作戰,整體作戰的有的負責叫賣,有的負責宣傳拉客,有的負責找人試吃,甚至有的在現場表演節目吸引他人關注。後面有一個團隊由於選的銷售點到位,加上團隊成員配合到位,不到中午就賣完了。按理說他們是可以回來了,因為提前到可以獲得加分。

讓我們非常驚訝的是,提前銷售完的團隊成員竟然跑去給另一個團隊幫忙,按照他們自己的話來說:我們雖然比賽是2個團隊,但是我們都屬於公司的一員,整體上是一個團隊,若不加緊賣完,怕有些水果會壞掉。當時我們整個指揮部的人聽了非常感動,老闆當時臉上露出了無比欣慰的微笑。

後面所有人都在規定時間趕回了會議室,滿身是汗的學員們看著本隊隊長把所有錢上交指揮部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在這種非常“惡劣”的銷售環境下,依然可以出色的完成任務,大家都洋溢著成功的笑容,成就感自然是滿滿的。

在我們很多企業,都可以將此類培訓+營銷的模式運用到實踐中來,真刀實槍的上銷售戰場。別再說培訓很難出業績的觀點了,因為培訓本來就可以出業績,只不過你沒有找到適合的方法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